張世斌,賈成年
(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市政工程地下管線施工在施工技術要求上十分嚴格,同時還需要依照實際環(huán)境來進行技術選擇,所以此類施工的復雜度、專業(yè)性要求較高。而在不同實際環(huán)境當中,施工單位必須選擇正確的施工技術,并依照技術規(guī)范來開展工作,否則很容易引起工程質量問題,因此對市政工程地下管線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具有實踐意義。
出于施工質量考慮,在市政工程地下管線施工之前,需要結合實際環(huán)境條件來選擇相應的施工技術,所以在施工之前需要采用相應地質勘察技術來了解實際環(huán)境條件。關于地下管線準備工作中的施工技術,主要分為三個步驟,即其他管線資料收集、地質勘察、施工設計,下文將對這三個步驟進行相應分析。
在市政工程角度上,其施工環(huán)境多為城市環(huán)境,此類環(huán)境當中因為以往城市建設需求,其地下存在很多其他管線,例如地下排水管道、電力線纜等,這些管線分布錯綜復雜,如果在不知情的條件下直接進行當前地下管線施工工作,很容易在開挖工序當中挖斷這些管線,由于這些管線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會使得城市出現(xiàn)局部運維異常現(xiàn)象,所以施工中應當先收集其他管線的資料。關于資料收集方法,相關施工單位可以借助以往施工資料來了解其他管線的大致分布[1]。
地質勘察工作是在任何條件下都必須開展的一項工作,因為地質條件可能會導致地下管線工作出現(xiàn)質量問題,例如地質條件松散,且周邊存在水體,此時如果直接進行地下管線施工,水體很容易透過松散地質對管線設施進行侵蝕,長期之下會引起管道破損、線路絕緣性下降等質量問題。在地質勘察工作當中,可以采用測繪技術與建模軟件來獲取地質信息,綜合分析下即可判斷當前地質條件是否滿足施工要求、具體問題所在。
綜合管線資料、地質勘察結果,在準備工作階段中需要進行施工設計工作,即針對管線資料中的管線分布情況,在本次施工中要盡可能避免與其他管線發(fā)生沖突,如果無可避免需要與管理部門進行協(xié)商,以確認處理方案;針對地質勘查結果,對其中地質條件不良表現(xiàn)進行改善。由此即完成了市政工程地下管線施工準備階段的所有工作。
淺埋加蓋施工技術是地下管線中淺埋施工中常見的技術,具有施工效率快、便捷性高的優(yōu)勢,所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應用當中,施工單位要注意三個事項,即溝槽施工、管線保護、誤差調整,下文將對這三個事項進行詳細分析。
2.1.1 溝槽施工
為了盡可能降低施工誤差,在施工之前需要先測量管線的直徑,由此確認溝槽的直徑,同時如果溝槽直徑較大,則需要進行管線加固工作,加固方法應當采用混凝土漿液澆筑。此外,如果存在條件限制,無法使用混凝土漿液澆筑固定方法,還可以在管線兩側設立混凝土砌筑保護墻,通過墻體應力實現(xiàn)管線固定。
2.1.2 管線保護
管線保護工作通常應用于溝槽直徑較小的條件下,保護方法為加槽蓋法。應用當中,當管線鋪設完畢,采用混凝土或瀝青等材料加蓋在鋪設溝槽上方,待此類材料凝固之后,即可形成保護層,該保護層一方面可以避免管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出現(xiàn)質量問題,另外還能將管線誤差進一步縮小,有利于保障施工質量[2]。
2.1.3 誤差調整
雖然在上述兩項施工當中,可以縮小施工誤差,但實際來看施工還是很容易出現(xiàn)誤差過大的現(xiàn)象,所以出于誤差質量考慮,在上述施工完成之后,需要依照設計方案,對實際施工結果進行誤差調整,同時調整之后應當對鋪設段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工程質量達標。
在一些管線埋深較大的地下管線施工當中,需要采用深埋施工技術來保障施工質量,此項技術主要功能在于保障管線在施工中保持穩(wěn)定,且不會被外界因素所影響。應用當中首先依照設計方案,通過鉆孔設備進行開孔得到灌漿孔,同時在灌漿孔實際施工時,要盡可能保障孔與孔之間對稱,且分布均勻,相互間距要保持在1m以內,灌漿孔的孔口、孔徑應當在20cm(具體以設計方案為準)。其次在灌漿孔施工基礎上需要進行灌漿操作,灌漿過程當中應當依照先外排、后內排的順序來進行灌漿,否則漿液的擴散路徑會過于集中,無法充分發(fā)揮施工能效,同時灌漿材料上,常見材料有水泥、水玻璃漿液。最終要重視灌漿的厚度,一般厚度需要控制在2m左右,同時灌漿時應當采用分層灌注技術。綜上,在深埋施工技術應用下,可以保障管線周邊地質環(huán)境良好,不容易被地下水體等因素所影響。
管線鋪設施工是地下管線施工中的核心工序,施工單位必須對此保持重視。在管線鋪設技術方面,首先,施工單位需要結合溝槽規(guī)格、施工要求對待鋪設管線的型號、規(guī)格進行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某管線不符合要求,則應當立即更換。其次為了保障管線鋪設工作的精確性,需要在溝槽當中依照設計方案設置中心線,相應在之后的鋪設工作當中,依照中心線來進行鋪設。最終初步鋪設完畢之后需要進行管線固定安裝,此項施工當中必須先對管線溝槽進行清理,排除其中雜物,之后安設固定構件使用螺栓等連接設施將其與管線連接即可。此外,針對相鄰的兩個不同段鋪設管線,需要采用膠圈來進行連接,要嚴格控制膠圈連接的密封性。
在上述分析內容上,市政工程地下管線施工基本完成,只需要做好最后的溝槽回填工作即可,但溝槽回填雖然是最后的收尾工作,其同樣具有一定的技術要求。溝槽回填技術要求:首先需要對溝槽進行清理,保障溝槽內部沒有大塊或帶有尖銳棱角的物體,否則將可能造成管線破損,同時如果溝槽內存在水體,也要及時清理。其次在清理完成之后,應當選擇砂土、粉土等材料來進行回填,但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哪一種回填材料中都不能存在雜物,同時在回填當中,應當重視回填方法,例如分層、對稱回填,此類回填技術當中,要重視回填層的厚度。
在不同地下管線施工中,出于施工功能質量考慮,在鋪設完成之后需要采用相應方法來進行檢驗,因此下文將針對常見的水利管道、電力線纜施工的檢驗方法進行分析。
針對水利管道,一般可以采取閉水試驗來進行檢驗。具體操作上,將管道浸泡在水體內,確認管道在水體環(huán)境當中是否出現(xiàn)漏水,即管材水面上是否存在氣泡,如果存在氣泡,則說明管道可能存在漏洞,在實際施工中會出現(xiàn)滲水問題,所以要及時處理。
針對電力線纜,施工人員需要通過電壓鉗連接電力線路,在通電情況下,查看線纜電壓數(shù)值以及電壓波動數(shù)值,如果電壓數(shù)值低于要求數(shù)值,則說明線纜存在問題,如果電壓波動頻繁,則說明周邊存在影響因素。
綜上,在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線施工當中,需要重視準備工作以及正式施工階段的施工技術,對此本文介紹了這兩個階段的施工技術,并對各項技術應用時的注意事項進行了分析;為了保障管線功能質量,針對水利管道、電力線纜,對兩者的功能檢驗方法進行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