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友瑋
[摘 要]在課堂上,沒有傾聽就沒有理答。然而,在語文課堂上,常常出現(xiàn)傾聽缺位、傾聽失真、傾聽出錯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敞開心靈接納學生、專注傾聽感悟學生、始終如一思考學生,從而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更好地引導學生。
[關鍵詞]傾聽;理答;現(xiàn)狀;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4-0020-02
理答的基本模式是“傾聽—理解—應對”??梢哉f,沒有傾聽就沒有理答。至此,我想起一則禪學故事。日本明治時代有一位禪師,他的名字叫南隱。據(jù)說他的說禪意味深長、頗有特點。一天,有一位大學教授特地來向他問禪,他只是以茶相待。他用茶壺將茶水注進這位來賓的杯子,杯滿之后,還在不斷地注進。這位教授眼睜睜地看著茶水不停地溢到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終于說道:“已經(jīng)漫出來了,不要再倒了!”南隱答道:“里面裝滿了你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對你說禪?” 這個故事禪意十足,也能啟迪我們的教學。我們可以把“教授茶杯里的水”比作成人的認識和看法,把“茶壺里的水”比作兒童的經(jīng)驗、角度、立場。這個故事給我們今天的教學帶來的啟示是:教學中,不把成人的杯子倒空,我們對學生的一切“說禪”都將是徒勞的!因此,要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去傾聽!這樣才能感受到學生所感受到的內容,與他們產(chǎn)生思想的共鳴。
一、現(xiàn)狀點擊
(一)傾聽缺位
在校級公開課上,筆者注意觀察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執(zhí)教老師在教授《我和祖父的園子》時,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認為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問題拋出之后,學生在認真思考,然后有一個學生舉手回答?!拔艺J為祖父的園子是一個美麗的充滿勃勃生機的園子?!贝藭r,教師正在低頭看自己的教案,沒有抬頭看學生一眼,也沒有其他的表示,就隨即請學生坐下。
這個案例中,教師只顧自己的教學流程,忽視了對學生的關注,沒有傾聽學生的發(fā)言。這是明顯的“傾聽缺位”,是教師不在場的表現(xiàn)。
(二)傾聽失真
在聽課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好”是很多一線語文教師的口頭禪。在一節(jié)課中,一位剛入行的教師竟然有多達18次的“很好”。學生的發(fā)言真的很好嗎?課堂效果真的很好嗎?請看《莫高窟》教學片段。
師:(大屏幕出示莫高窟資料)誰來讀讀這段資料?
(一個學生朗讀。因為對這段文字比較陌生,學生讀得磕磕絆絆,顯得不夠自信,聲音不夠響亮,有些停頓也不正確)
師:(笑瞇瞇地認真聽著)讀得很好。
案例中,教師真的有用心傾聽嗎?聽課的教師和學生都有些莫名其妙。難道讀書“磕磕絆絆”就是好嗎?很顯然,這位教師只是“背教案”,她根本就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評價,未能正確地回應學生的所讀,這是明顯的“傾聽失真”。缺乏真誠態(tài)度的傾聽,只是一種表演,會傷害學生的感情。
(三)傾聽出錯
在一位老教師的課堂上,筆者看到了這樣一幕。教師在教授《落花生》,一個學生說道:“我認為現(xiàn)代人不一定要做落花生,做桃子、石榴、蘋果那樣的人也沒有錯,不但有用而且樣子好看,會包裝自己?!苯處熉犃酥?,很生氣:“當然要做花生,怎么能做炫耀自己的桃子?你知道什么?作家寫作的本意都被你扭曲了,坐下。”學生不服氣地坐下。
案例中,老教師對學生表達的內涵、方向和潛在意義未能準確把握。教師只是忠實于作者的言說,不尊重學生的思想、個性,把那些能激起情感和思維泡沫的聲音概念化,錯過了泡沫掩蓋下的真實的東西。
因此,傾聽絕不是有了耳朵就能做好的事情。要想學會真正的傾聽,就要有一顆真正的關愛學生的心靈。因為,傾聽,是一種心靈的撫慰;傾聽,是一種真誠的尊重;傾聽,是一種生命的賞識;傾聽,是一種真情的交融。
二、理性思考
(一)語文課上,我們究竟要傾聽什么
傾聽,其實質是傾聽生命和呼應生命。語文教師的傾聽,更應該呵護學生的言語生命和言說背后的心靈。
1.傾聽學生的言說
語文課堂上,學生的言說與生活對話有本質的區(qū)別,有其深層含義。生活對話用的是已經(jīng)學會的簡單言語,而語文課堂上學生的言說,通過對話雙方或多方彼此發(fā)現(xiàn)、交流、碰撞,要達到彼此視界融合、彼此提升的目的?!鞍l(fā)現(xiàn)”“提升”是學生言說的關鍵詞。語文課堂上,言語表達是讀后傾吐,涉及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要體現(xiàn)出閱讀后知識的獲得、情感的觸動、認識的提升,還有語言的吸納和運用。教師要傾聽學生的言說內容與言說形式,從中覺察學生對文本的認知與對自身的了解。
2.傾聽背后的情感
對學生情感狀態(tài)和動向細致入微地把握,并及時加以協(xié)調和引導,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標志。一個善于傾聽的教師,能迅速準確地從學生的言說中聽出背后蘊藏的各種情感,同時做出適當及時的反應和調整。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還應該善于傾聽聲音背后的某種思想和觀念的萌芽,并盡量認可它們的價值和意義。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那些隱藏不露羞于見人的想法被教師傾聽并認可時,他們就與教師產(chǎn)生思想上的交往和情感的溝通。于是,他們對自己充滿了自信,真正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學生的尊嚴和價值。
(二)語文課上,我們要怎樣傾聽
1.敞開心靈,全心接納
傾聽,就意味著一種生命的敞開。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當作教育對象來接納,而且要把學生當作一個鮮活的生命來接納,接納他們的言說、態(tài)度、思想。請看《草原》 的教學片段。
師:草原的風光美極了。老師也想讀讀這么美的景色??梢詥??
生:可以!
師:(朗讀)老師讀完了。你們能評價一下老師的朗讀嗎?
生:老師,我認為你讀得很有感情??墒牵矣X得聲音應該更輕柔些,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草原的美麗可愛。
師: 你點評得很好,有理有據(jù)。你來試一試好嗎?
(學生讀的聲音果然很柔和)
生:老師,我覺得你讀的時候,語速應該更緩慢一點,才能把那種美麗的感覺讀出來。
師:你點評得很有道理,老師接受。你能讀給我聽聽嗎?
(學生用情朗讀)
在這個片段中,教師尊重、接納了學生的建議。教師用生命、用尊重呵護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也真誠地向教師敞開了自己的心扉,展現(xiàn)了自己生命的存在。
2.專注傾聽,保持敏感
傾聽務必專注。只有專注的傾聽,才能準確地領會學生發(fā)言的內容實質,聽到言說的本質和背后傳遞出來的情感。當面對學生的時候,我們專注的神情、真心的傾聽,是將一個生命的所有能量聚焦在另一個生命上,結果將迸發(fā)出生命的火花。在專注中,教師還要有語言的敏感性,對學生每一種聲音的方向、特點和隱藏的變化趨勢保持機警。
我曾經(jīng)聽過王崧舟老師執(zhí)教的《只有一個地球》一課。這堂課里,當王老師引導學生理解體悟文中提到的“生態(tài)災難”時,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擴展,自然也體悟不到什么。有一個學生說:“我實在想不出有什么由于濫用化學物質而導致‘生態(tài)災難的事?!蓖趵蠋煂W⒌貎A聽著,敏感地捕捉到了學生的“不開竅”。于是,他要求學生反復誦讀文章中的相關句子,再引導學生想象?!拔曳路鹂吹搅艘粭l黑黑的小河,河水散發(fā)著臭氣,河面上漂浮著魚蝦的尸體;仿佛還看到了這黑水流入了稻田,青青的稻秧開始枯萎了……”學生通過想象,看到了觸目驚心的生態(tài)災難。最后,王老師再引導學生讀相關的語句。此時,學生朗讀得聲情并茂,令人動容。
課堂中,王老師幾乎是在瞬間抓住了學生聲音中的信息。這就是對學生語言的敏感。缺少了它,學生語言信息中那些不可重復的瞬間就會消失。而教學的機會和個體發(fā)展的機會就蘊藏在這無數(shù)個瞬間里。
3.始終如一,冷靜執(zhí)著
傾聽是一個過程。教師要以一顆期待成長的心去面對學生的發(fā)言,并要給予點頭、微笑,要善始善終、冷靜執(zhí)著地傾聽學生背后的聲音。所有有意義的和有收獲的傾聽都是在執(zhí)著和冷靜中獲得的。學生從內心深處發(fā)出的聲音具有復雜性和干擾性,這是對教師聽覺品質的考驗。一個執(zhí)著冷靜的傾聽者不會為暫時性的失聰和各種聽覺挫折所懼,也不為學生聲音的無序和混亂所擾,他會在深沉的靜默中進入學生心靈深處,傾聽他們的呼喊和吁求。
曾聽過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恒老師執(zhí)教的《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我被支老師的教學藝術所震撼。學生讀完全文后,支老師讓他們用一句話說說讀完全文的感受。一個學生回答:“當別人對你說話時,你一定要信任他?!憋@然,學生沒有把自己的意圖很準確地表達出來。支老師請這個學生再說一下剛才說的那句話。這個學生還是沒有能覺察到自己表達的問題。于是,支老師就說:“孩子,要是壞人跟你說話,你也信任他?”學生沉默,支老師馬上給他臺階,“我知道你并沒這個意思。能不能修改一下你自己的話,讓它更能表達你心中的感受?”學生立刻就改成了“人與人之間要相互信任,只有信任才能產(chǎn)生愛的力量”。
面對學生隱藏得很深的言說意圖,支老師認真地傾聽著,沒有煩躁和不安,并冷靜執(zhí)著地進行引導。從這個片段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只有執(zhí)著地傾聽才能夠捕捉真正有價值的聲音。
李政濤老師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說:“作為一個真正的傾聽者的教師,必定是這樣的:他懷著深深的謙虛和忍耐,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張開他的耳朵,滿懷信心和期待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這樣的傾聽由于根植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順風搖擺,時常靜默沉寂,但又潛藏著創(chuàng)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無非在于:為了在空中綻放花朵,凝結果實?!?/p>
學會傾聽,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必修的基本功!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