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燕金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最好的抓手是在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上下功夫。而這種能力,在時代快速發(fā)展的當下,更是所有人都應該重視的。而作為舵手的語文老師要怎樣提高能力呢?就現實言還是應該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下苦功。
所謂“聽”,就是語文老師要多聽課。聽課時一位老師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無論是工作多久的老師,都離不開對課堂藝術的追求,特別是課改大潮洶涌的當下,課堂理念和課堂模式隨時都會改變。張祖慶老師說:“一位老師的成長往往經歷三個過程。一是同課同構,二是同課異構,三是異課同構?!币虼?,教師的第一階段肯定是汲取。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這樣的道理。而且要多聽不同風格的課,這樣才能廣集技巧,充實藝術庫。
所謂“說”,就是要提高語文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一位老師的素養(yǎng)高低如何界定,除了對教材的多視角解讀和巧妙的教學設計外,優(yōu)美的課堂語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聽課和老師聽講座是一個道理,對于講課者的語言都有著自己的要求。試想,一篇很好的文章,老師解讀非常到位、設計巧妙,可是教師個人的授課語言不夠好,那么教學效果必定大打折扣。一般而言,學生比較喜歡那種或娓娓道來的、或妙語連珠的、或煽情柔美的,這樣的課堂語言容易將學生帶進你的課堂,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大大保證學生的聽課效果。所以,語文老師平時要多參加這方面的訓練,參加各種演講比賽和朗誦比賽,多參與宣講等,以此提高自己的語言技藝。
所謂“讀”,就是語文老師多讀語文知識類書本?,F在是碎片化閱讀大行其道時期,大部分人是追著信息在閱讀,這樣就缺乏主動性。語文老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引領讀書的話就必須時刻保持積極進取之心,高舉書本閱讀之旗,要講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簡而言之,語文老師是掌握時代信息的第一批人,是新時代新思潮的助推者?,F在的語文教學模式瞬息萬變,因此,語文老師要經常閱讀經典之作和本學科的名家著作,特別是國家核心期刊的閱讀,那就更加的必要。唯如此,才能掌握最新的教學動態(tài)。當然,除了掌握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積極地實踐。
所謂“寫”,就是語文老師經常“下水”。寫文章是大部分老師的短板。很多老師教學藝術很高超,思想很活絡,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忘記,不能將教學中的寶貴財富保留下來。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還有就是在作文教學上,學生最感興趣的事情是與學生寫同題作文,分享老師的日常文章。這樣不僅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更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