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蝶
【摘 要】 作為千佛之國的泰國,民間習俗都與宗教有著一定的關系。泰國的紋身節(jié)也如此,從一方面體現了泰國的宗教信仰,體現泰國佛教化了的民間文化,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泰國人民對與美好生活的向往。
【關鍵詞】 紋身 文化 宗教
一、泰國紋身節(jié)的由來
泰國紋身節(jié)的來源可追溯到素可泰王朝之前,這不得不提到孟族人統(tǒng)治泰國的歷史。公元3世紀到公元7世紀,孟族人在泰國建立了林陽、金鄰、盤盤、赤土、墮羅缽底、哈里奔猜等國,直到公元10世紀前后,泰國北部才出現了第一個由泰民族自己建立的國家——蘭納王國。13世紀末,蘭納王國滅掉了哈里奔猜國。在被孟族人統(tǒng)治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對泰族人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宗教方面,至今,泰國人也信仰佛教。
所以泰國紋身節(jié)起源于孟族人統(tǒng)治泰國的這1400年時期,這一時期泰國紋身所使用的字還有圖案,與孟族人紋身所使用的是一樣的,并且大部分都是巴利語。早期,孟族男子喜歡紋身,不紋身的男子不稱其為漢子,也不會被女性青睞,故孟族男童常在12歲時就開始紋身了。這種紋身的習俗被保留了下來。而早期的泰國紋身,多出現在士兵中,因為士兵們覺得自己身上紋上佛經和佛像的圖案能夠保佑自己不受刀槍的傷害,能夠在戰(zhàn)場上得勝而歸,這能體現紋身者的勇氣和毅力。對于以佛教為國教的泰國來說,泰國人民用紋身直接表示出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與西方的僅出于美觀和體現個性的紋身不同,泰國的這種佛教紋身只能在寺廟里面由特定的高僧為佛教徒刺上。泰國最有名的紋身寺廟是在佛統(tǒng)府的邦帕寺,歷史悠久的邦帕寺從1976年起每年三月份的第一個周六都會舉行一次紋身節(jié),又稱為“佛教拜師禮”。每年都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請求大師為自己紋身。
關于紋身節(jié)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兩名泰國使節(jié)出使法國,在法國宮廷里,二人為展現泰國的力量,脫去上衣露出滿身紋身,請槍手們朝他們射擊。一陣槍聲后,奇跡出現了,子彈離開槍膛后即自動墜地,泰國特使竟安然無恙[1]。這雖然是個傳說,但是足以看出其中的泰國使節(jié)認為紋身能夠避災這一信仰。其實,紋身是這樣流傳下來的:在古代,各國為了爭奪領土而戰(zhàn)亂不斷,泰國戰(zhàn)士驍勇善戰(zhàn),人們相信如果佛祖保佑,他們就能夠凱旋而歸,所以僧侶就會給每個戰(zhàn)士一個護身符,但是護身符容易丟失,于是就想到了紋身代替護身符的辦法,這樣可以給戰(zhàn)士們帶來勇氣、信仰和力量,讓他們在作戰(zhàn)時勇猛無比。所以,早期的泰國紋身一般出現在士兵中[2]。
二、 泰國紋身的過程
在泰國,并非每一個人都可以讓高僧為自己紋身,只有遵守戒律的人才可以紋身,也不能隨心所欲選擇任意圖案來刺上,因為每一幅圖案都代表著神秘的意義,并且,泰國的紋身也并不像西方紋身那種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因為蘊含了一股濃重的宗教色彩,所以在紋身的時候都會有特定的步驟和儀式。
首先,泰國紋身所用的墨水的成分就比較特殊,包含草藥、蛇毒等,古時候人們就把帶顏色的樹枝或黑色石頭磨成粉與水混合當做墨水。此外,所使用的紋身工具不像西方紋身一樣使用現代的紋身機器,是由僧侶用細長的竹簽或者鋼刺制成,據說紋身針上有紋身師傅自己的修法和加持的經文,以此來增加紋身法力。
儀式開始前,人們就會買來鮮花等物品供奉佛像,然后靜靜等候僧侶為他們紋身。起初紋身的人們會進入一種類似于入定的狀態(tài),即冥想。隨后,僧侶和紋身師傅會首先檢驗紋身者看他們是否心術端正,是否遵守戒律,檢驗通過則僧侶和紋身師傅開始為其紋身。結束時,僧侶和紋身師傅會往紋身者的身上深深地吹一口氣,據說這可以帶來神奇的力量。當僧侶向信徒一邊布施圣水一邊口念經文時,代表著整個紋身儀式的結束。在這個時候,處于冥想狀態(tài)中的紋身者開始躁動起來,有的嘶吼有的狂叫。也許對于外國人看來,這種情形十分令人后怕,但對于紋身者而言,這是他們展現自己身上所繪的動物的“靈魂上身”的樣子,或者說成“附體”,如老虎般嘶吼猴子般跳動、大象般長鳴等等。對于深受佛教影響的泰國人來說,這種讓外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行為卻是他們表達對宗教虔誠的信仰的一種表現。布施圣水之后,這種狂熱的氣氛也逐漸平息下來,人群也逐漸散去,整個紋身儀式也就真正結束。
三、泰國紋身的意義
西方的紋身文化更多的是體現個性和藝術的結合,而泰國的紋身更多的是傾注了佛教信仰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對于已逝國王的懷緬。
第一,為了紀念拉瑪九世王。泰國人民敬愛的普密蓬國王拉瑪九世16年逝世。普密蓬國王可以說是泰國人民最敬愛的國王,所以國王逝世以后,有些泰國人民就選擇用紋身的方式來紀念已故國王。有的人紋的是king of siam,有的人用泰文數字9就來代替普密蓬九世王,還有的人則紋的是“我生于拉瑪九世”等等。
第二,為了體現自己的宗教信仰,保平安求幸福實現自己的各種心愿。被賦予了宗教意義的泰國紋身,由僧侶為佛教徒紋上的佛教經文和特殊的佛教圖案,也是為了保佑平安,驅除霉運的護身符。佛教徒認為這種紋身具有某種神奇力量,可以阻擋厄運,他們認為不同的圖案具有不同的神奇作用,所以,不同職業(yè)的人也會選擇不同的紋身圖案,主要有:
1、老虎:老虎是兇猛的動物,佛教徒認為它可以使人勇敢、提高自信、增強威懾力。紋老虎的一般為高層管理者。
2、哈奴曼:作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形象,哈努曼參入了些許人性的色彩,在泰國的宗教和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是勇敢,聰明,敏捷,戰(zhàn)無不勝的象征。紋哈努曼的佛教徒一般為工作危險性高者,如軍人、警察等。
3、壁虎:壁虎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所以紋身者認為紋上壁虎能賦予堅韌的生命力,這類紋身者希望能增進人緣,增強愛情運勢。
4、象神:傳說中的象神是濕婆和迦尼薩之子跟因陀羅的坐騎——大象結合一體的神,形態(tài)為是象頭人身。傳說因為濕婆為了補償被自己親手殺死的兒子,所以只要象頭有愿望,諸神就會竭盡全力幫助他,掃除一切障礙。所以象神就是掃除障礙之神,紋身者刺上這個圖案,希望能掃除一切障礙,開啟智慧,提升生意運和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