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摘? 要:眾多專家學者通過調查研究,已經(jīng)證實兒童少年目前的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呈現(xiàn)出多年連續(xù)下滑的趨勢。而要改善兒童少年的體能現(xiàn)狀,則需要對兒童少年進行有規(guī)律、有目的、有組織的體能訓練,在訓練中找到符合兒童少年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訓練方法,從而更好地改善兒童少年的身體健康,加強體能訓練。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邏輯分析法,對兒童少年體能訓練現(xiàn)狀相關的文章進行對比研究與分析探討,望為國內青少年體能訓練研究提供一些的理論彌補和支撐;并對兒童少年體能訓練內容及方法進行探討分析,總結歸納出兒童少年體能訓練的方法,能夠為相關研究及兒童少年體能訓練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兒童少年? 體能訓練? 研究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80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c)-0035-03
體能水平的高低與人體體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礎密切相關。兒童少年階段是體能發(fā)展的關鍵階段,直接決定其未來體能發(fā)展的程度。眾多專家學者通過針對處在生長發(fā)育期的兒童少年的運動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已經(jīng)證實兒童少年目前的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呈現(xiàn)出多年連續(xù)下滑的趨勢。而要改善兒童少年的體能現(xiàn)狀,則需要對兒童少年進行有規(guī)律、有目的、有組織的體能訓練,在訓練中找到符合兒童少年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訓練方法,從而更好地改善兒童少年的身體健康,加強體能訓練。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是以兒童少年體能訓練研究現(xiàn)狀相關論文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收集相關的資料文獻,進行梳理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指導和現(xiàn)實依據(jù)。
1.2.2 訪談法
根據(jù)研究內容,提前設定訪談內容,確定訪談對象,并結合目前兒童少年體能訓練發(fā)展情況,對青少年體能情況作出調查訪問,以此作為研究的理論現(xiàn)實支撐,完善研究內容。
1.2.3 比較分析法
采用比較分析法,分析不同文獻資料中各學者對兒童少年體能訓練研究的結果,得出兒童少年體能訓練研究現(xiàn)狀所存在的問題。
2? 兒童少年體能訓練研究現(xiàn)狀比較分析
2.1 兒童少年身體形態(tài)訓練研究現(xiàn)狀比較分析
身體形態(tài)是人體內部與外部的形態(tài)特征,反映外部形態(tài)特征的包括人體的高度、寬度、圍度、充實度等,多為人體測量學要素。茹巧鳳[1]在《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提到通過器械上的某些練習可以訓練身體部位,有效地改變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還因根據(jù)不同項目特點安排身體形態(tài)訓練。
對于身體形態(tài)訓練來說,沒有具體的訓練體系。通過身形姿態(tài)的相關理論可知,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各類要素的功能性及特征指標,將身形姿態(tài)分細化成不同項目。而訓練則是主要針對這些指標進行展開,從而使兒童少年具有良好的身體形態(tài)和健康體質。
2.2 兒童少年力量素質訓練研究現(xiàn)狀比較分析
在體育運動中力量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身體素質。劉小建[2]在《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特點與策略》一文中認為,少年籃球運動員力量訓練不可以將成人籃球運動員力量訓練的方法生搬硬套,要根據(jù)兒童少年的身體發(fā)育特點進行設計。而在《西安體育學院中長跑少年隊體能訓練效果研究》一文中徐思丹[3]對絕對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訓練有不同的方法,對絕對力量的改善和提高提出了2條途徑即依靠改善肌肉的內協(xié)調和肌肉間協(xié)調、依靠肌肉體積最大。廖一平[4]在《淺談少年水球運動員的早期體能訓練》中對于速度力量的練習采用了杠鈴負重半蹲、下蹲等(最大力量的70%)。
幾位作者對于絕對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訓練方法大不相同,到底該如何有效實現(xiàn)兒童少年力量素質的提高。鑒于青春期之前兒童少年的力量增長十分緩慢,在經(jīng)歷青春期并快速長高和快速增重之后,將進入身體力量快速增長的年齡區(qū)間。青春期中大肌肉會先于小肌肉完成發(fā)育,使得兒童少年完成細致項目的能力較低。
2.3 兒童少年速度素質訓練研究現(xiàn)狀比較分析
廖一平[4]在《淺談少年水球運動員的早期體能訓練》中對發(fā)展反應速度采用了信號刺激法、固定訊號源單一信號練習、陸上和水上排除干擾接球練習以及心理訓練等方法;發(fā)展動作速度采用了計時快速完成引體向上、臥推,快速徒手模仿技術動作練習以及技術動作的組合練習。杜聰[5]在《青少年初中生體能訓練內容構建與實踐研究》里對提升反應速度采用了動作練習、不同信號判斷聯(lián)系等方法;提升動作速度采用了動作頻率練習、擊掌反應動作練習等方法;對于提升移動速度采用的是快速屈伸髖練習、擺臂練習、50m加速跑練習等方法。
2.4 兒童少年耐力素質訓練研究現(xiàn)狀比較分析
耐力素質通常用來評判一個人能否進行長時間的運動,其又具體分為有氧及無氧耐力2種指標。杜聰[5]在《青少年初中生體能訓練內容構建與實踐研究》里對有氧耐力訓練提出了高、中強度間歇訓練以及變速跑和持續(xù)跑等方法;而對提升無氧耐力提出了高強度間歇訓練、接力以及追逐游戲等方法。韓晗[6]在《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淺析》中對提高無氧耐力采用了少數(shù)量、快速度、多組數(shù)和一定的時間間隙。上述兩位作者對有氧耐力的訓練方法差不多,但是無氧耐力訓練方法卻相差較大。
由于發(fā)育過程存在不同之處,男性耐力水平提升速度比女性快一些,并且女性約在15~17歲階段達到耐力發(fā)育的最大極限,男性的耐力發(fā)育卻能持續(xù)到19~23歲階段才會結束。這就要求在進行耐力訓練時,需要根據(jù)年齡、性別特點,做好耐力訓練的時間安排工作。同時,應結合其他耐力素質訓練手段,尋求一套綜合性訓練課程,以更好貼合兒童少年的生理特點。
2.5 兒童少年柔韌素質訓練研究現(xiàn)狀比較分析
柔韌素質在運動訓練當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有利于一些其他素質的發(fā)揮如速度、力量等,可以更快的掌握技術動作。杜聰[5]在《青少年初中生體能訓練內容構建與實踐研究》中對柔韌素質的提升采用了針對不同訓練部位進行不同身體姿態(tài)下部位的屈伸旋轉的方法。董夢馨[7]在《羽毛球專項體能訓練對9~11歲少年體能的訓練》則采用了1min雙搖跳繩練習的方法,兩位采用的方法沒有相同的地方,但都對柔韌素質的提升有幫助。
訓練兒童少年的柔韌性需要與年齡因素密切配合。4~5歲能夠進行初期柔韌訓練;8~9歲脊柱靈活度達到最佳狀態(tài),同時進入腿部骨骼柔韌性和肩帶靈活性訓練的黃金時期;10~l3歲階段是提高奮柱、髓關節(jié)柔韌度的最佳年齡區(qū)間,這一階段適合加強整體柔韌性指標;13~16歲時骨骼開始硬化生長,身高快速增加,但是柔韌性將出現(xiàn)下降,需要保持柔韌度訓練強度;在16歲以后,柔韌能力的發(fā)展即將到達極限,應相應提高訓練強度,從頸、肩、腰、腿等部位著手開發(fā)柔韌性。
2.6 兒童少年靈敏素質訓練研究現(xiàn)狀比較分析
杜聰[5]在《青少年初中生體能訓練內容構建與實踐研究》中對靈敏素質提升采用了標志物訓練(繞樁練習、跨越標志物練習等)、繩梯訓練(跨步練習、高抬腿練習、單腿跳練習等)的方法。董山山[8]在《少年足球體能訓練:專項速度和靈敏速度的訓練方法》中對靈敏素質提升采用了多方向跑練習、繩梯帶球練習、繞樁練習等方法。岳鵬[9]在《發(fā)展少年兒童運動員敏捷性的訓練方法與手段的實驗研究》中通過采用了變速跑、跳的練習方法,對于靈敏素質訓練對比所采用的方法都大致相同,對提高兒童少年靈敏素質也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2.7 兒童少年協(xié)調素質訓練研究現(xiàn)狀比較分析
協(xié)調能力指人體在完成特定技術目標時,機體各個不同的器官、不同的系統(tǒng)、不同的身體部位相互配合完成技術動作的本領。何明珠在《少年足球體能訓練:協(xié)調能力的訓練方法》中采用了S形跳、雙腳高抬腿練習、踩球練習等方法來提高協(xié)調素質。董夢馨[7]在《羽毛球專項體能訓練對9-11歲少年體能的訓練》則采用了1min雙搖跳繩練習的方法。通過對比協(xié)調能力素質訓練方法多種多樣,對其提升也都有很大的幫助。
3? 建議
(1)兒童少年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的訓練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訓練方法,也沒有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而我們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往往只是針對某一身體部位和某一個運動項目進行練習,這不利于兒童少年的發(fā)展,我們應該在養(yǎng)成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和全面的身體鍛煉兩個方面進行訓練。
(2)在發(fā)展兒童少年力量素的過程中,需要依據(jù)兒童少年力量素質的特殊之處,循序漸進。在力量訓練過程中,關于訓練負荷的重量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結論,在這一方面也應該進行探討研究,預防關節(jié)損傷的發(fā)生。
(3)在兒童少年速度素質訓練方面,大都沒有提及要根據(jù)兒童少年的年齡階段、性別進行相應的訓練,應該在這一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探討。
(4)在完成兒童少年耐力能力培訓過程中,考慮耐力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提高的變化趨勢,科學合理地安排耐力訓練,所以在這一方面進行研究。目前對于耐力素質訓練都還局限于跑的練習,筆者認為應該對采用多種手段和內容發(fā)展兒童少年耐力進行研究。
(5)在柔韌素質訓練過程中,針對不同身體部位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訓練。但柔韌素質發(fā)展和專項技術相結合并不明顯,在這一方面應多進行研究,不應該脫離專項技術所需要柔韌性的發(fā)展方向。
(6)在靈敏素質訓練當中,不同的運動項目相對應不同的靈敏素質,這就要求在訓練時應緊密結合專項,采用不同的辦法,運用不同的手段進行靈敏性訓練,但是在這方面目前還沒有相對完整系統(tǒng)的體系,所以可以在這方面進行研究。
(7)兒童少年的協(xié)調能力受到兒童少年的時間、空間定向、距離感知、平衡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在發(fā)展兒童少年協(xié)調素質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如何全面發(fā)展綜合協(xié)調能力方面加強研究探討,而不是只注重某一能力。兒童少年應該進行各種項目的練習,更應該多安排一些比如體操項目練習,在這方面也應該加強理論實際的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 茹巧鳳.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J].武術研究,2017,2(2):138-140.
[2] 劉小建.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特點與策略[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9):229-230.
[3] 徐思丹.西安體育學院中長跑少年隊體能訓練效果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4.
[4] 廖一平.淺談少年水球運動員的早期體能訓練[J].體育科技,2007,28(4):57-58.
[5] 杜聰.青少年初中生體能訓練內容構建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6] 韓晗.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淺析[J].運動訓練學,2017,7(23):37-39.
[7] 董夢馨.羽毛球專項體能訓練對9-11歲少年體能的訓練[J].福建體育科技,2017,36(2):38-39.
[8] 董山山.少年足球體能訓練:專項速度和靈敏速度的訓練方法[J].體育教學,2018(4):63-65.
[9] 岳鵬.發(fā)展少年兒童運動員敏捷性的訓練方法與手段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