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飲茶的習(xí)慣,尤其在烈日炎炎、酷暑難當(dāng)之時,清茶一杯,消暑解渴,如同玉釀瓊漿一般,妙不可言。
《本草綱目》中稱茶葉“味苦、甘,性寒,無毒”,而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認為“甘者補、苦者瀉”。茶葉味苦而甘,所以它同時具有補,瀉兩種功效,是具有苦寒性質(zhì),可以清熱解毒的良藥。
不僅如此,茶葉還具有很多功效。
茶水中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保護血管、防治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等作用。
茶中所含的氟有防齲能力,并可助牙質(zhì)脫敏。
所以,在飯后用茶水漱口,可以起到保護牙齒的作用。
茶葉與甘草配伍也可以治療胃痛、腹脹、腹瀉。紅糖茶還可以通便。
以下提供兩款茶的具體泡制方法:
1.甘草茶葉丸
材料:芽茶300克,檀香、白豆蔻各15克,片腦3克。
制法:將上述材料研成細末,用甘草為衣,胃痛時細嚼即可。
2.紅糖茶
材料:茶葉3克,紅糖5克。
制法:將上述材料用開水沖泡5分鐘,飯后過一段時間即可飲用。
不過茶雖好,但也要飲用有方,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否則就得不償失了。這里告訴你幾個不宜喝茶的時機。
1.空腹:空腹喝太多茶會傷胃。
2.睡前:茶有提神的功效,會影響睡眠。
3.服藥時:由于藥中成分可能會和茶葉中的物質(zhì)彼此干擾吸收,所以還是以白開水送藥較為適宜。
4.飽餐后:茶中含有大量鞣酸,會與蛋白質(zhì)結(jié)合生成鞣酸蛋白,這種物質(zhì)會使腸道蠕動減弱,從而延長食物殘渣在腸道內(nèi)的滯留時間,進而導(dǎo)致便秘。所以,飽餐后可以茶水漱口,但不要立即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