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改將審美能力培養(yǎng)作為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和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審美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及未來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重視程度不足,高中新課改提出了要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任務,進一步強調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培育和發(fā)展學生健全的人格。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針對高中語文教學當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幫助和啟示。
高中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這些課文包含豐富的美育材料,具有較高的美育價值。比如說教材小說中的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形成了一種整體美,戲劇當中的人物、語言、背景、情節(jié)形成了沖突之美。散文中包羅萬象的優(yōu)美景色和美好的情感,帶來的是自然美與神韻美。這些內容在學生學習和欣賞的過程中,都會激起審美沖動。
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關鍵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審美環(huán)境。而在審美環(huán)境構建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于教材的課文內容,以教材為載體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學會從課文當中挖掘美學因素,運用課文當中的美學元素來撥動學生的審美情趣,寓情于文、寓學于教,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文章當中,在感受思想和藝術魅力的同時,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讓語文課文的學習變成一種美的享受,而不再是一個死記硬背的語言學習過程。
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當中,學生與教師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審美特點和審美情趣,尊重他們對文章的認識和理解,幫助他們放松學習的情緒和壓力,只有這樣,才能引導他們真正走入文章之中。當然,在審美環(huán)境構建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將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下的社會發(fā)展融入其中,弘揚正能量和主旋律,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的需要,才能培養(yǎng)起正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核心是以人倫教化為主的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當中,美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當然,傳統(tǒng)的教育當中美育不可能獨立存在,這是因為美學與道德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而在中國古代教育體系當中,有一些道德思想是可以繼承和發(fā)展的,也有一些道德思想是歷史的糟粕。在具體的高中語文教育當中,雖然教材選擇了很多古代文學作品,但是這些作品中道德教化的作用要遠遠低于其中所蘊含的美學價值。
禮樂詩書經史典籍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價值,可以達到人文教化的目的,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和思想意識具有重要的作用。《詩經》、《離騷》、先秦諸子散文、唐詩宋詞當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尤其在唐詩當中,很多作者將自己的審美情趣融入到詩歌當中,賦予其詩歌作品旺盛的生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這些經典文章,引導學生去體會和感受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及文章當中所包含的美。學生在認真閱讀與體驗當中,不自覺地就會產生心靈與情感上的共鳴,對作品和作者形成深刻的認知和理解,進而仔細品味字里行間的美好情思和思想追求,最終達到豐富思想內涵、陶冶思想情操的目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精神的升華,人格進一步健全。
高中語文教材當中的很多文章是以為民族和國家的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人物為主人公的,在這些人的身上能夠看到光輝的人性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還有一些課文的內容謳歌的是純潔無私的友誼或完美無瑕的愛情。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而言,這些內容的價值是讓學生看到什么是真善美,真善美的標準是什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作者所處的特殊歷史環(huán)境來對人物及其事跡進行分析。比如學習李白的名作《蜀道難》,作者將浪漫主義手法發(fā)揮到了極致,充分彰顯了作者的浪漫主義精神追求。一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就讓讀者感受到蜀道的艱險與崎嶇,這首詩在精神上追求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也表現(xiàn)出人處逆境時應該逆境而上的選擇與艱難。站在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角度來講,面對逆境而不氣餒,能夠積極向上就是一種崇高的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舉例進行說明,與學生共同討論和分析詩歌當中的美,這是一種奇趣的自然飄逸之美,也是一種面對困難而不退縮的勇敢之美。通過這樣的分析,能夠讓學生對真善美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認識。
總之,新課標的持續(xù)推進無疑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針對學生審美能力的現(xiàn)狀采取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措施,利用語文課程教學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