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家波斯納指出:“教師專業(yè)成長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自我反思。”教學反思是高中語文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個性發(fā)展的內動力,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用積極的態(tài)度分析和反思其教學行為,及時發(fā)現教學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調整中總結出新的經驗,提出新的教學思想,在沉思中逐步錘煉自己的教學過程。
語文教學不是單一的技術操作過程,而是一個需要不停地調整和改進的過程。因此,高中語文教師不能僅僅具有講課的技巧,更需要有教育教學理論的支持。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師持續(xù)地閱讀和學習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前提,閱讀教育專著,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反思教學行為,促進教學水準的提升。教學專著中的先進教育理念和經典的教學理論為反思提供了活的源泉,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內在的驅動力。
特級教師于漪從教六十多年,她一輩子都執(zhí)著于提升專業(yè)水平,始終保持著謙卑和反思。她廣泛閱讀不同的教學理論專著,用來指導教育教學,更好地反思教學,形成了“三個關注,兩次反思”的教學理念。語文教師可以閱讀的專著諸如:《語文,我和你的故事》《走近高中語文教學現場》《語文課堂尋真——從原點走向共生》《有滋有味教語文》《你的語文課也可以這樣靈動》《批判性思維與中學語文學習》等,這些經典的理論文獻給教師提供了認知新的事物和問題的方法與視角,也可以更好地驗證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需要具有自發(fā)自主的意識,在專業(yè)理論的武裝下對以往的和現今的教學狀態(tài)及時反思,讓閱讀變成教師反思和專業(yè)成長的動力根源。
教師在反思中回望和揣摩教學印記,及時匯集講學閃光點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絕大部分教師都具有反思意識,但反思的內容較為零散,反思的形式較為單一。這就需要教師以課堂作為反思的鮮活素材,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記錄下每一堂課的精彩的生成、困惑失誤,使得教學效果得到最優(yōu)化。
如《我與地壇》這篇文章飽含了深沉的母愛和作者對母親的懺悔之情,但是很多學生不能理解父母,更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深情。筆者在反思日記中記錄了如下的內容:教師不能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需要對孩子進行適時的情感教育,讓學生在點滴的句子中感受母愛之偉大,在誦讀中帶領孩子走進史鐵生的情感世界,和文本、史鐵生產生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鳴。在這個情感的鋪墊下再設計“媽媽,我想對您說”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訴說對父母的情感,體會父母的深情。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通常情況下,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可能變成名師,但寫三年教學反思常常能變成名師?!庇纱丝梢姡虒W反思是對自身講學過程的自我評價和總結,我們要學會審視課堂中的亮點,捕捉課堂中的智慧,總結教學設計,診斷課堂中的敗筆。利用教學后記、反思日志、教學敘事、反思研究等多種形式,對課堂內容及時反思,猶如一盞明燈,照亮孩子語文學習之路,也給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指明了方向。
在教研交流中,教師能夠清晰地意識到教學行為后面的教學理念,利用集體教研交流提升個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而教研交流最常見的途徑就是課堂觀摩。教師在自我反思時,由于視角的局限很難發(fā)現自身的缺陷和問題,通過觀摩可以相互觀察、相互對話,為教師進行個人反思提供了方向。在多向交流和開放性思維碰撞過程中,形成研究和反思的氛圍,探索改進教學具體的行動方案,不斷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
如筆者在講授《祝福》這篇文章時,正好是學校組織的“語文課提問的有效性”主題教研活動。在上課之后,筆者和其他同事交流,了解到了自己設計的問題還不夠精煉,問題缺少新意,發(fā)問的過程中更多關注到優(yōu)生,忽略了后進生,對學生的回答也缺乏較強的激勵性,提問形式單一,缺乏連貫性,整堂課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蓖聜冎锌系慕ㄗh都給了筆者實實在在的啟發(fā)。結合大家的意見深入反思,設計問題時兼顧不同學情的學生,從某個知識切口入手,注意提問的連貫性和趣味性,教學效果頗有改觀。在課堂觀摩中教研組對教師的教學難易度、學生的接受情況、課堂的教學技巧、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等多方面的探討,讓每一個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和實實在在的收獲。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反思意識,才能主動地探求反思的方法,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累計反思的成果,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語文教學要和反思緊密結合起來,提高自身教學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幫助教師從繁雜的教學中解放出來,獲得情感上的愉悅和理性的升華,讓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逐步實現專業(yè)成長和個性化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