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曉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確立為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教育部 2018)。這充分體現(xiàn)了英語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特點,也為廣大教師在英語教學上指明了方向。
Integrated Skills 是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以聽說為主、讀寫為輔的特色綜合板塊,著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然而,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著如下問題:缺乏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一味地進行詞匯教學;教學活動單一、枯燥,整堂課像是在做聽力填空,教師只追求聽力答案的準確性;口語交際情感缺失,句式模版化,思維固化(溫培培2013);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難以發(fā)揮等。部分教師在課堂上無法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去實現(xiàn)這一板塊的功能、價值。本文以牛津初中《英語》9A 中的Integrated Skills 板塊為例,探究在Integrated Skills教學中體現(xiàn)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四個維度要求的教學策略。
語言能力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程曉堂、趙思奇 2016)。
Integrated Skills 板塊綜合體現(xiàn)了英語中的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強調學生能夠整合性學習、應用并最終實現(xiàn)語言輸出。在該板塊的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設計發(fā)展語言能力的任務,鍛煉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尤其是聽和說的能力。
只有在接近真實的情景中,教師和學生才能用真實的語言表達真實的內容,從而發(fā)展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程曉堂 2010)。真實的情景能夠激發(fā)學生使用目標語言的動力,使學生在相同的語境下實現(xiàn)有效的正向遷移。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一板塊中的聽力填空、對話等多種任務在真實的情境下以一條主線串聯(lián)起來,引導學生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鍛煉和提升。以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 中的Integrated Skills 板塊為例。該單元板塊針對中學生諾拉(Nora)遇到的問題安排了一系列聽力填空和對話任務。
由于學生已經在該單元的前幾個板塊中學習了有關青少年問題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心理醫(yī)生Mr.Friend 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的情境。心理醫(yī)生需要通過與受訪者的溝通了解和猜測受訪者的基本信息和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建議。教師可以以幫助諾拉解決問題為主線設計如下串聯(lián)任務:
Task 1:Listen and help Mr.Friend know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Nora.
Task 2:Listen and record Nora’s two problems.
Task 3:Complete a report about Nora for Mr.Friend.
Task 4:Talk about your teenage problems and some suggestions.
在這一過程中,教材中的聽說任務自然地串聯(lián)在一起,學生就不會感覺是在機械地完成一個個聽力、口語任務,而是作為Mr.Friend 的助手幫助諾拉解決問題。因為情境中探討的是青春期的問題,加之學生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因此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有效地接觸、體驗和理解語言,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的動機。
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教師還應根據(jù)聽力材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出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相關任務,難度和深度要層層遞進,從而有效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提升。仍以上文設計的情境為例,任務的設計具有梯度,任務1—4 由易到難。
Task 1 要求學生判斷已知信息的正誤,屬于較低層次的聽力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可以較為輕松地掌握諾拉的信息。Task 2 和Task 3 是根據(jù)聽力語篇填出文中缺失的單詞和詞組,雖然難度有所提升,但有了Task 1 的鋪墊,學生就比較容易完成。Task 4 在前三個任務的基礎上,從聽過渡到說,先利用Speak up 的模版操練、夯實學生的語言知識,再引導其拓展一些表達,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例如,在課堂上邀請學生從諾拉的困惑談論自己的困惑,讓其他學生記錄或提問,并給出相關的建議,在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語言能力的綜合訓練。
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教師要引導學生比較、感知和分析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幫助學生理解和剖析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差異及其背后的價值取向(劉科2018),以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
Integrated Skills 板塊中涉及的話題內容豐富,折射出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內涵。但這一板塊的文本內容較少,主要以聽力的形式出現(xiàn),對于初中生而言,很難把握其中的文化內涵。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以話題為依據(jù)挖掘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具體說來,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話題讓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異同進行初步認知;可以引導學生將教學中涉及的中外文化知識與其學習和生活相互關聯(lián),激發(fā)其學習和探究熱情;還可以帶領學生從認知階段慢慢過渡到對中外文化有敏感性和基本的鑒別和評判,進而在交際中體現(xiàn)出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9A Unit 1 Know Yourself 的 Integrated skills 板塊探討的是中國的十二生肖和西方的十二星座對于人的個性的影響。十二生肖和十二星座是中西方典型的文化折射。在課堂提問時,教師就可以將文化內涵融入其中。例如,教師可以先通過提問讓學生認知中西方在這一方面的異同:In Western countries,people like to talk about their star signs.What about people in China? 學生就會回答中國人可能會談論星座也會談論生肖。引入話題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這一話題與每一位學生關聯(lián),讓學生談論自己的生肖、星座和性格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文化意識。Do you know your star signs/animal signs? What personality does your star sign /animal sign represent?What personality do you have?Are they same or different?教師可以繼續(xù)發(fā)問:“Do you think that your star sign/animal sign decide your personality?”引導學生對這一文化內涵作出基本的評判。鑒于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教師并不需要在課堂上對生肖、星座的文化意義追根溯源,但可以通過發(fā)問將這種文化意識深深地植入學生心中,激發(fā)學生對于差異性的探究,增強其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借助這一板塊激發(fā)學生文化意識的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9A Unit 5 的Integrated skills 板塊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音樂種類,如 classical music,jazz,country music 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播放各類音樂,讓學生描述聽音樂的感受,比較中西方音樂的異同。教師要靈活地以教材話題為契機,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品格,使學生成為有中國情懷、世界胸懷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xiàn)代人。
語言與思維兩者互為促進,密不可分。思維品質發(fā)展是英語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魯子問2016)。要全面發(fā)展學生,必須要重視思維發(fā)展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思維品質。
在以聽說為主的Integrated Skills 教學實踐中,有時教材內容相對簡單,教師應當找出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內容、活動或補充設計相應的活動(魯子問 2016)。具體說來,教師可以以課本話題為基礎,循序漸進地為學生搭建理解—分享—表達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思維支架(石青萍 2017)。支架的搭建應充分遵循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梯度,以明確的思維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注重教學活動的思維性,精心設計有思維含量的活動,不斷推動學生積極探索和思考,生成對于事物的獨立評價。以9A Unit 6 TV programmes 的Integrated Skills 為例,支架的搭建如下所示:
理解的思維支架可以幫助學生開展低層次的思維活動,即識記和理解。學生在這一板塊中需要通過聽一段材料得出三位同學觀看電視節(jié)目的喜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聽前進行充分預設,根據(jù)三位同學的興趣愛好推測他們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類型,這既能降低聽力的難度,又能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分享的思維支架可以引導學生發(fā)展分析和應用的思維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或表格,梳理聽力文本的內容,為學生搭好一定的思維支架。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觀看電視節(jié)目的實際情況,自制思維導圖或表格,并在小組或班級內分享,鍛煉歸納、整理及應用的能力。
表達的思維支架旨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表觀點搭設支架。在Speak up 部分中談及了對于電視廣告的看法,兩個人物分別表達了對于電視廣告的態(tài)度:喜歡的認為電視廣告creative and interesting;不喜歡的認為silly 而且是a waste of time。對于學生而言,電視廣告貼近生活,易于深入討論,而且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相對較高,能夠完成辯論等高級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先播放不同類型的廣告的視頻,如公益廣告等,啟發(fā)和開拓學生的思維,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支持和反對廣告的正反方。思維在不斷碰撞中激發(fā)出火花,學生在課堂中對于廣告形成了較為客觀、全面的評價。例如:TV ads can increase the cost of the products.TV ads may not tell people the truth.Some TV ads are non-profitable,which can help people or protect the environment.Some TV ads can help sell the products.教師經常設置啟發(fā)思維的活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
一般來說,學習能力是指學生能夠自主運用學習方法與技巧的能力。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學習能力是其他素養(yǎng)的“催化劑”(李建紅 2016)。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發(fā)展語言能力,提高思維品質,豐富文化知識,為終身學習和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在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策略。尤其是在以聽說為主導的Integrated Skills 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歸納總結等。學生在掌握并熟悉運用一定的學習策略后,可以更加自信、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9A Unit 7 Films Integrated Skills 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在3—5 人的小組內對各個組員觀看電影的喜好進行采訪調查,并將調查的結果進行分類匯總,并匯報給班長。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再需要單向地與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問答,而是能夠與組內的同伴交流討論,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務。
事實上,大部分Integrated Skills 的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完全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采訪、交流、匯報,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有利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在Integrated Skills 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不囿于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運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進行調整和補充。教師應當不斷摸索合適的教學策略,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挖掘文化內涵、搭建思維支架、運用學習策略等教學策略的實施,充分發(fā)揮這一板塊的功能,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能力,開拓文化思維,培養(yǎng)思維品質,發(fā)展學習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