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地點:廣東,深圳
建成時間:2018年
建筑師:朱競翔,劉鑫程,韓國日,何英杰,馮詩蔚,蔣珩,鄒蕙冰
結構設計:張建軍,侯學凡,林海,田碩,羅見聞
建筑面積:5400 平方米
Location: Shenzhen, Guangdong
Completion: 2018
Architect: Zhu Jingxiang, Liu Xincheng, Han Guori, He yingjie,
Feng Shiwei, Jiang Heng, Zou Huibing
Structure: Zhang JIanjun, Hou Xuefan, Lin Hai, Tian Shuo, Luo Jianwen
Area: 5400 m2
作為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人口增速快且結構年輕,加速涌入的人口也造成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學位缺口大,為此包括梅麗小學在內的大批學校迫切需要實施改擴建工程。
如何能在新校舍長達兩年的建設期中,讓學生老師們免受施工困擾?梅麗小學改擴建期間,興建的騰挪校園,占地僅7500平米,需設置教學班32個。如何將1700名學生安置在不足原有面積四分之三的用地上?如何讓過渡校園成為學生們的美好記憶?如何讓城市更新不再以犧牲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資源為代價,讓建造實施能成為城市的文化實踐、創(chuàng)新之舉?
騰挪校舍采用的新型裝配建筑系統(tǒng)技術,建筑由標準模塊單元組合而成。經項目建設證明:其鋼結構工業(yè)化制作、運輸,裝配式施工高效便利,且能實現(xiàn)建筑重復拆裝利用;經歷35年一遇強臺風“山竹”考驗安然無恙,結構體系安全可靠;結構體系和空間設計高度整合,教室空間開敞明亮,能提供高品質的教學空間;裝修體系高度一體化,室內空氣質量安全有保障,施工期間進行抽檢的數(shù)據(jù)都能全部達標。騰挪校舍建設示范了節(jié)時節(jié)地,靈活響應,循環(huán)可用的創(chuàng)新模式,通過高效利用城市中心區(qū)閑散土地資源解決學校騰挪空間難題,工程從發(fā)標到交付使用僅短短5個月,在幫助學校完成騰挪后,可重復拆裝利用,節(jié)約社會資源,對構件適當重組后,建筑還能應對辦公、展示、文創(chuàng)等多樣的空間使用需求。
校舍空間獨創(chuàng)性地設計了雙廊道與環(huán)狀組合布局。既尊重小學生好動的特性,也遮蔽直射陽光與幅射熱能,并利用反射、漫射光線提供日間良好照度。課室尊重亞熱帶氣候,通風良好,空間方正通用,設備集成度高。庭院還保留了原有樹木,并以運動、草坪等不同主題強化場所。
騰挪校舍的模式,為各類教育硬件設施更新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參考。它規(guī)避傳統(tǒng)學校改擴建工程存在的安全風險及實施難度,也打破了學校升級改造過程中場所空間的束縛,推動了教育模式及硬件系統(tǒng)更快速的發(fā)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