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地點:上海,南匯
建成時間:2013年
建筑師: 朱競翔,吳程輝,夏珩
建筑面積:92 平方米
Location: Nanhui, Shanghai
Completion: 2013
Architect: Zhu Jingxiang, Wu Chenghui, Xia Heng Area: 92 m2
2012年春天,世界自然基金會上海項目辦公室邀請設計師為上海南匯東灘禁獵區(qū)工作站的更新提供一個設計方案。禁獵區(qū)地處上海東南角,毗鄰東海與杭州灣,原本是濱海淺灘,經過上個世紀末政府主導的圍海造田工程,轉變?yōu)楹5虄?5萬畝蘆葦叢生,候鳥成群的濕地。這里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節(jié)點,2008年被國際鳥盟認定為國際重要鳥區(qū)(IBA),也是這座長江河口特大城市典型的灘涂濕地。出于對這塊特殊地塊的尊重,設計師認為其上的建筑應當謹慎確立與敏感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平坦廣闊的地景間的和諧關系。經過多輪方案探索,總面積接近一百平方米的工作站被賦予一個木質表皮的方盒子造型,以底層架空的方式懸浮在一望無際的平坦?jié)竦厣希胶凶拥捻斆娉蔀橐粋€可以登高遠眺的觀鳥平臺。
而在2011年底,設計師為珠三角工業(yè)界開發(fā)的箱式預制房屋系統(tǒng)剛剛完成了原型房屋的設計建造。它在深圳高交會首次公開展出,也獲得了積極的反響。這一預制房屋系統(tǒng)的廣泛性能,特別是極短的現(xiàn)場安裝時間和機動性,使設計師決定在濕地工作站中應用這一建筑系統(tǒng)。這是一套低成本的、可在工廠加工制造的房屋系統(tǒng),使用標準尺寸的單元箱在施工現(xiàn)場快速組合成為大型房屋。單元箱由小尺寸的龍骨與蒙皮材料相互連接來制造,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并允許開設大尺寸門窗洞口。在地震力、臺風等極端外力作用下,箱體的整體結構有利于抵抗外力,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單元箱尺寸寬過標準集裝箱,方便正常擺放家具。箱體尺寸也符合公路運輸?shù)南拗疲憷惖厣a。最終設計定型的工作站盒子由兩個互相平行單元箱構成,兩箱間留兩米間距,箱外則使用兩個陽臺組件延伸空間。這些措施使建筑外部整體高貴,而室內感受則流動通透。
上海地區(qū)氣候冬冷夏熱,設計中廣泛使用了被動式能量保存與交換的技術:箱體兩側各外掛一個進深達一點三米的陽臺箱,應對房屋系統(tǒng)擺放時可能出現(xiàn)的不利朝向,陽臺箱檐部下側呈斜面,允許低角度陽光射入。兩箱之間的屋面高于單元箱屋面,高差形成幫助采光通風的垂直天窗。挑檐的深度在冬季允許更多低角度陽光進入室內,加強溫室效應。在夏季挑檐將阻擋陽光的進入。兩箱之間設置地板通風口,房屋底部陰影區(qū)的涼爽空氣可由地板通風口進入室內,與天窗的通風口配合產生煙囪效應。墻體具有多層帶空腔的構造,可以減少箱體表面得熱進入室內。兩個實墻面?zhèn)染O置落地玻璃門窗,同時打開可以增強空氣流通。以上措施幫助室內達致冬暖夏涼。
場地位置偏遠,無法接入市政水電。因此設計師與設備供應商合作,設計了集成的離網水電系統(tǒng),包括3000瓦屋面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LED模塊化照明系統(tǒng),屋面雨水收集回用系統(tǒng)以及生態(tài)污水處理系統(tǒng)。每個陽臺箱角部和頂面做了三角形斜切面處理,加強結構強度和空間特征的同時也隱藏了雨水管線。兩個單元箱分別在一側端部集中布置了設備空間,根據功能設定,分別用作廚房與衛(wèi)浴,設備體被恰當?shù)厥占{在家具或者墻體內,在日常的使用中不會被感知到,但可以容易地作為教育用具呈現(xiàn)。
經過以上的精心設計和妥善的制造與建造,這一工作站目前正在上海東部灘涂服務于科學考察人員、野生動物保護職員以及觀鳥愛好者,并且有希望作為工作站原型在更廣泛的保護區(qū)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