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新疆的草原與別的地方不同,它躲在大山的褶皺里,綿延起伏。這樣與山相連的草原,有種獨特的立體美感。因此,我近幾年常到新疆,一邊欣賞如畫的美景,一邊尋找新疆的特色鳥。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新疆生物滅蝗“主力軍”的粉紅椋鳥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種鳥在新疆并不常見,它們只會在每年5月遷徙到新疆。若是想看到成群的粉紅椋鳥,則要碰上新疆粉紅椋鳥的“大年”。而這樣的“大年”,三年至五年才會出現一次。帶著對粉紅椋鳥的極大好奇心,我經過三年時間尋找,終于在2018年夏季見到了一場“粉紅椋鳥雨”。
第一次前往新疆,是在2011年的初夏時節(jié)。此時的新疆草原,已經顯露出些許綠意。但這次旅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蝗蟲。不過,它們也是我后來尋找粉紅椋鳥的緣起。
粉紅椋鳥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和亞洲中西部地區(qū)。每年5月至6月,它們會遷徙到中國新疆。這些外表可愛的鳥兒,為當地的蝗災治理作出了巨大貢獻。
那是6月一天的正午時分,烈日當頭,我從克拉瑪依市的烏爾禾地區(qū)驅車前往精河縣。正當我心無旁騖地開車時,突然看見前方公路上,黑壓壓一大片蟲子正穿越公路,它們多得只能用“災害”二字來形容。一瞬間,我被震驚得說不出話,立刻停車等候。透過車窗,我發(fā)現它們橫穿公路,往同一個方向離去,而我卻看不見它們“隊伍”的盡頭。
后來我才從當地人口中得知,這些蟲子就是蝗蟲。而每年遷徙到新疆的粉紅椋鳥,則是滅蝗“功臣”。作為一個拍鳥愛好者,聽說此事后,我決定尋找這種鳥。在查閱了大量資料后,我了解到只有在每年5月至6月,粉紅椋鳥才會在新疆出現。為了能盡快找到它們,我將尋找的區(qū)域鎖定在了歷年新疆受蝗災最嚴重的幾個地方:沖乎爾鄉(xiāng)、塔城地區(qū)、伊犁地區(qū)和哈密地區(qū)的巴里坤草原。
2016年5月底,我開始了尋鳥的旅程。在新疆沖乎爾鄉(xiāng),我認識了沖乎爾鄉(xiāng)林業(yè)管護站的柴站長。在他的幫助下,我來到當地可能會有粉紅椋鳥分布的地方,卻未見到一只鳥。尋鳥首站以失敗告終,但這絲毫沒有減少我的熱情。我繼續(xù)南下,進入了第二站——塔城地區(qū)。
當我到達庫魯斯臺大草原時,卻遇上了突降的暴雨。狂風怒吼著,天空瞬間暗下來,幸好幾小時后,天空放晴。我繼續(xù)前行,第二天便趕到塔城地區(qū)的薩孜草原,這里有6座由當地政府為粉紅椋鳥建造的磚房。看見磚房時,我格外興奮,心想這次肯定能見到粉紅椋鳥了!一路狂奔到磚房后,我在6座磚房周圍轉了一圈,發(fā)現除了空蕩蕩的房子,別無一物。我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剩下的兩個地方。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進入伊犁地區(qū)后,我在賽里木湖附近遇見了幾只粉紅椋鳥,它們正在湖邊休息。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粉紅椋鳥,心中又驚又喜,觀察了好久后,當我準備接近它們時,鳥群卻飛走了。幾道粉色弧線在我眼前一閃而過,留下的只有我的失落。而在“終點站”巴里坤草原,我更是一無所獲。但我并未失去尋找粉紅椋鳥的熱情,決定第二年再來。
粉紅椋鳥相當機靈,它們有多種方法捕食蝗蟲,一只鳥每天能捕食120~180只蝗蟲。并且,它們彼此之間十分團結友愛。
2017年夏季,我再次到新疆尋找粉紅椋鳥,沒想到這次的情況更加不樂觀。走遍了幾個地區(qū),一只鳥也沒有見到。內心的失落感和近兩個月奔波的疲憊,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然而,當我在富蘊縣的可可托海濕地,見到一只粉紅椋鳥時,心中的希望又燃了起來。我決定來年還到新疆尋鳥。
2018年5月,帶著更加渴望認識粉紅椋鳥的決心,我又一次踏上了去往新疆的路。當我到達新疆阜康縣時,從新聞報道中得知,上萬只粉紅椋鳥已遷徙到了新疆托里縣,這個消息令我熱血沸騰。迅速收拾好行囊后,我立刻趕往托里縣。
盼望已久的粉紅椋鳥“大年”終于來了!
托里縣西南部的薩孜草原,已經沉寂得太久。上萬只粉紅椋鳥的到來,使草原變得活潑熱鬧。在這里,我見到了一場粉色的“椋鳥雨”。
草原的各處石堆上,站著成群結隊的粉紅椋鳥,我來到鳥群附近,蹲下身悄悄觀察,它們體型不大,羽毛由粉色和黑色組成,背部和腹部的羽毛是淡粉色,像是一件針織的薄毛衣,而頭部和頸部的羽毛則是烏黑色,雙翅為黝黑色,整體看起來猶如穿著一件時尚馬夾。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們有力的長腿會透出淡淡的粉色。而當它們成群飛翔在天空時,則仿若是下了一場粉色的雨。
粉紅椋鳥不僅外表嬌俏可愛,而且具有團隊精神。對它們來說,結隊行動是生存的基礎。無論是繁殖、進食、遷徙、游戲,還是對抗天敵入侵,它們都不會離開隊伍,獨自行動。在近兩個月的拍鳥過程中,它們依靠群體而彰顯出的生命力,深深打動了我。
與別的鳥喜歡在樹上筑巢不同,粉紅椋鳥喜歡成群地居住在石堆或牛糞堆中。當需要外出覓食時,它們才會結伴離開。我曾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當粉紅椋鳥集體飛行覓食時,它們的隊形通常十分散亂,但如果碰到天敵追捕它們,群鳥就會組成有規(guī)則的隊形,同時還會不停變化隊形,像是在擾亂敵人的視線。
另外,粉紅椋鳥還有一個習性令我驚訝,盡管它們在鳥類中只算得上中等體型,但食量卻非常大。一只粉紅椋鳥,每天能捕食120~180只蝗蟲,并且捕捉蝗蟲時還相當聰明,懂得靈活變通。
首先,它們的活動范圍會根據蝗蟲的活動范圍進行變化,哪個地方蝗蟲多,粉紅椋鳥就會到哪里繁殖。其次,它們的捕食方式很有技巧,最普通的方式是,粉紅椋鳥會站在草地上,逐個捕食蝗蟲,這是一場悄無聲息的戰(zhàn)爭,但蝗蟲很快就會被消滅。再有就是它們會成群地貼著草原飛行,驚起蝗蟲,蝗蟲跳起時,它們便會迅速捉住。最令我佩服的是第三種捕食方式:粉紅椋鳥會跟著羊群、牛群和馬群飛行,當蝗蟲被這些“大型”動物驚動而跳起時,它們便能輕松吃上一頓美味。
這群粉色“草原鐵甲兵”個子雖然小,但卻是治理蝗災的主力軍,正因為如此,粉紅椋鳥成為了當地受歡迎的“客人”。并且,為了實現生態(tài)滅蝗,北疆地區(qū)還啟動了引鳥工程并建設人工鳥巢,以待粉紅椋鳥能在新疆安家落戶,繁衍后代。
除了喜食作為“葷菜”的蝗蟲,粉紅椋鳥還愛吃枸杞。但在新疆的枸杞園,人們卻看不到一張粘鳥網。
在2018年的尋鳥過程中,當我經過伊寧縣的一處枸杞園時,看見一群粉紅椋鳥正毫無顧忌地越過圍欄,飛進園中盡情享受著枸杞的滋味,而在離它們不遠處,就有幾位牧民在干活,可它們卻絲毫不畏懼。
正當我驚訝之際,一位牧民主動向我走來。當我問起粉紅椋鳥吃枸杞的事情時,他一下子興奮起來。原來,新疆的老百姓都十分喜歡這些滅蝗能手,所以發(fā)現粉紅椋鳥“偷吃”枸杞時,他們不會加以阻攔:“鳥兒和人一樣,肉吃多了,得吃點水果解饞,”牧民說:“有的鳥兒甚至還會留在村里過冬呢!”
盡管當地人都十分喜歡粉紅椋鳥,但這些鳥兒為他們添的“麻煩”,可不只是吃點枸杞那么簡單。粉紅椋鳥多喜歡在石堆上繁殖,一旦遇到合適的地方,它們就會立馬安家,可是,它們并不會分辨石堆是否對人們有用。
2018年6月初,我和朋友準備前往南疆的喀什地區(qū)。途經尼勒克縣時,天空正下著濛濛細雨,公路兩旁不時有鳥兒飛過,于是我停車細看,發(fā)現全都是粉紅椋鳥,我立刻拿著相機跟隨它們。不久,鳥兒們停在了一處山腳下的碎石堆上,鳥鳴聲在我耳畔此起彼伏,這是我見到的粉紅椋鳥密集度最高的地方,這里約有上萬只鳥??粗@些靈動的鳥兒,我趕緊拿出相機,將它們的倩影記錄下來,欣喜之余,我卻有些擔心起來,因為這附近正在建設約5億元的墩那高速公路。但由于需要趕快到達喀什,我觀察了一會兒就離開了。
與別的鳥類不同,粉紅椋鳥多喜歡在石堆上安居。盡管有時候它們會“占領”當地人用于鋪路的石料堆,但人們依舊歡迎它們。并且,鳥兒們“偷吃”當地人種植的枸杞,也不會被驅趕。
離開后,我心中始終感到不安。6月24日,我和朋友又回到了這里,剛一下車,眼前的一幕就使我驚呆了:重型挖掘機正在椋鳥的巢上動工,大大小小的石塊不斷滾落下來!石堆上,全是站著的成年椋鳥,有的鳥口中還銜著蟲子,正給石堆里的幼鳥喂食,我再次被震驚,這些成鳥可以“逃走”的,但它們卻不愿丟下不會飛的幼鳥??磥碇挥型9ぃ@些粉紅椋鳥才能活。
我們立刻和工人們溝通,希望他們能夠停工。但當晚十點多,施工現場的挖掘機仍舊在工作。我們意識到停工的事情不能再拖,于是趕緊聯系了“讓候鳥飛公益基金”和“荒野新疆”組織。在他們和其他愛鳥人士的幫助下,6月25日下午,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發(fā)布了要求施工方停工的消息,當地野保部門也展開了現場調查。26日下午三點多,這里的工程停工了。并且,此處的工程會等粉紅椋鳥遷飛后再復工。
得知這個消息,我心中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下來。我沒想到事情能夠如此迅速地得到解決。施工單位讓出的這一小步,可以說是我們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道路上,邁出的一大步!我不禁想起曾看到的一句話:“只有當人把動物、植物的生命,看得與他的同胞生命一樣重要時,他才是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