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心平 圖片提供/壹 圖
甘味,通俗點說就是“甜”的滋味,這應該是五味之中給人感覺最為愉悅的味道,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人們也常常用甘甜、甘美形容食物的美好滋味。
甘味食物指的是自然有甜味的食物,比如紅棗、紅薯、玉米、糯米、蜂蜜、南瓜、甜菜、甘蔗、葡萄、甘草、紅糖等,還包括一些淡味的食物,比如米、面這些富含淀粉的食物。
大家可能都有一個體會,小麥、大米、小米、玉米等谷物做的食品,細細咀嚼到最后會出現(xiàn)淡淡的甜味。天然的甘味食物屬于微甘之味,即“甘而不過”,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而經(jīng)過反復加工,人為添加了甜味劑的食物不屬于甘味食物的范疇。
甘味,不僅是指食物的口感甘甜,而且有著更深刻的意義。五味的概念最早是中醫(yī)學明確提出的,中醫(yī)學中的甘味,具有補益、和中、緩急等作用,一般滋補性及調(diào)和藥性的藥物大多具有甘味。中國人的日常飲食以五谷為主體,五谷皆生于土中,為甘味之品;同時,常用的補藥如人參、桂圓、紅棗、山藥等,也多為甘味。
中醫(yī)認為甘味有補益脾胃的功效,而“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臟”。甘味食物不僅能改善脾胃功能,也間接地補益其他臟腑。體質(zhì)虛弱、氣血不足者,平素應多食天然甘味食物,逐步改善體質(zhì),強壯身體。相對而言,甘味也是五味中最不易對人體造成損傷的味道,甘味的中藥材大多有益而無毒,對人體沒有什么副作用。具有藥食兩用屬性的中藥也是以甘味為多。
需要注意的是,適當?shù)母饰堆a脾,但過甜則太滋膩,反而阻滯脾胃功能。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功能通常比較弱,可選擇天然甘味食物調(diào)補,但千萬不能多吃甜食,吃多了反而傷脾。
《千金要方》中說:“當春之時,食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贝簽楦螝猱斄?,肝的功能偏亢。肝屬木,脾屬土,木能克土,因而肝氣過旺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在春季容易出現(xiàn)脾胃虛弱等病癥。按照中醫(yī)“四季側(cè)重”的養(yǎng)生原則,春季應以養(yǎng)肝益脾為先,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可以滋養(yǎng)肝脾兩臟,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甘味中藥大多入脾肺二經(jīng),除了補益脾胃外,還有補益肺氣的功效。氣虛的人,中氣不足、氣短懶言、愛出汗、易疲勞,常用的人參、黃芪、黨參、山藥等性味甘溫的藥材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甘味性和緩,疼痛多屬筋脈拘急所致,所以用甘味可以緩急止痛。中藥方劑中有很多治療疼痛的方子,就是以甘味藥為主藥組成。著名的“小建中湯”即是“桂枝湯”加飴糖250克組成的方子,可治療虛勞性腹痛。
甘味還能緩和藥物的毒性,中藥組方中常配伍甘草緩和其他藥物的偏性烈性以“調(diào)和諸藥”,就是很好的例子。除了甘草外,常用的還有蜂蜜、大棗。歷代中藥名方中甘草、大棗、蜂蜜出現(xiàn)頻率是非常高的。
甘味食物品種豐富,我們首選推薦大棗和山藥,這兩種食物同屬于藥食兩用,價廉易得,性質(zhì)溫和而補養(yǎng)作用明確,不管是制成日常餐點還是作為中藥補身都是十分合宜的。
大棗,又名紅棗。據(jù)史料記載,紅棗原產(chǎn)中國,在中國已有8000多年食用歷史。棗的營養(yǎng)保健作用很早之前就被人們發(fā)現(xiàn)并利用?!抖Y記》上有“棗栗飴蜜以甘之”的記載。棗作為藥用的歷史也很早,《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即已收錄,歷代藥籍均有記載,對其養(yǎng)生療病的認識不斷深化。從古至今,棗都被視為重要的滋補果品。中醫(yī)認為,大棗性味甘平,可補中益氣、安中健脾、養(yǎng)血安神。常食大棗可治療身體虛弱、神經(jīng)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勞傷咳嗽、貧血消瘦,民間有“日食三顆棗,百歲不顯老”之說。
紅棗含有大量的糖類物質(zhì),主要為葡萄糖,以及果糖、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低聚糖、阿拉伯聚糖及半乳醛聚糖等;還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鈣、磷、鐵、鎂,及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卜素等,營養(yǎng)十分豐富。
紅棗不僅是人們喜愛的果品,也是一味滋補脾胃、養(yǎng)血安神、治病強身的良藥。產(chǎn)婦食用紅棗,能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加速機體復原;老年體弱者食用紅棗,能增強體質(zhì)、延緩衰老;上班族食用,能增進食欲、緩解緊張情緒,晚上泡一杯紅棗茶,可有效改善失眠。紅棗也是天然的美容食品,具有益氣健脾、養(yǎng)顏補血的作用,可促進氣血生化循環(huán),令面色紅潤、容光煥發(fā)。
山藥又稱薯蕷、土薯、懷山藥、淮山、白山藥,為薯蕷科植物山藥的根莖,是人類食用最早的植物之一。山藥塊莖肥厚多汁,又甜又綿,且?guī)юば裕碂崾扯际敲牢丁?/p>
山藥肉質(zhì)細嫩,含有極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有研究表明,山藥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少量脂肪、薯蕷皂苷、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鉀、磷、鈣、鎂、鐵、鋅、銅、錳等多種礦物質(zhì)。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中,山藥含有16種。而山藥中的黏性物質(zhì)是由甘露聚糖與球蛋白結(jié)合而成的黏蛋白,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謂山藥“主健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概括來說,山藥具有滋養(yǎng)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等。
山藥所含的能夠分解淀粉的淀粉糖化酶,是蘿卜中含量的3倍,胃脹時食用,有促進消化的作用,可以緩解不適癥狀,有利于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佳品。
山藥含有黏蛋白、淀粉酶、皂苷、游離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且含量較為豐富,具有滋補作用,可做病后康復食補之用。
近些年來的研究證實,山藥還具有誘導產(chǎn)生干擾素、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所含膽堿和卵磷脂有助于提高人的記憶力,常食之可健身強體、延緩衰老。
推薦食譜
山藥紅棗粥
原料:山藥,紅棗,大米,冰糖,枸杞。
做法:將大米洗凈用水提前泡好,紅棗、枸杞洗凈泡好備用,山藥去皮切成菱形塊備用。鍋內(nèi)燒水,水開后倒入大米。開鍋后轉(zhuǎn)小火熬25分鐘。放入山藥塊開大火。開鍋后蓋上鍋蓋,改小火煮10分鐘。放入紅棗、枸杞,最后根據(jù)個人口味放入適量黃冰糖,轉(zhuǎn)小火熬3~5分鐘即可。
特點:做法簡單,營養(yǎng)豐富,軟糯易消化,具有氣血雙補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