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蜂
九十年前有一所學校,她成了現(xiàn)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學校,被譽為“最富人性化的快樂學校”“因材施教的典范”,這所學校就是尼爾創(chuàng)辦的夏山學校(1921年創(chuàng)辦于英格蘭)。
初讀《夏山學校》時,我對書中所述的觀點和案例大多都不太喜歡,后來慢慢的喜歡和接受。讓我喜歡的是尼爾對教育的特立獨行和執(zhí)著追求。之前,我最佩服的是阿莫那什維利(格魯吉亞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因為他對教育的愛之深,讓我驚異。讓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阿莫那什維利在開學前端詳著每一個孩子的照片,給他們寫信。最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為了讓孩子們與他第一次見面有個好印象,竟然反復地琢磨練習問候孩子的語氣。這種愛,讓我驚嘆。
讀了《夏山學?!?,我覺得尼爾與阿莫那什維利是很不一樣的,阿莫那什維利的付出是富有愛心和智慧的,而尼爾是特立獨行的。尼爾的付出,不僅有愛心和智慧,還有堅持,對貫徹“自由”思想的堅持。就算現(xiàn)在,我們讀到這本書時,書中的“自由教育”仍然讓我們覺得“想法雖好,實現(xiàn)卻難”,這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探索”。
回到過去,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尼爾的反對者真的不少,甚至很多。在眾多反對者的“聲討”中,尼爾能夠堅持辦“自由教育”,那是多么艱難!他不僅去辦了,而且一辦就是幾十年,歷經(jīng)風吹雨打,終于獲得令人欣慰的回報。其實,我們教育者缺的正是愛心、智慧和對自由的堅持,這種堅持讓我的心靈深處彌漫著一種對教育的敬畏。更有對尼爾的敬畏。
讓我喜歡的還有尼爾對“自由”的深刻理解。這得從尼爾反對什么開始談。尼爾反對威脅,反對服從,反對嚴格制約,反對壓抑孩子,反對統(tǒng)一……要說下去的話,還可以說很多。為什么我們眼中的一些“鐵律”,到了尼爾那里,就變成了他的“眼中釘”了?顯然,他反對有理!孩子的天性就是愛鬧,他們生來身心就是不一樣的,他們渴望自由,就像渴望空氣一樣。我們早就知道“因材施教”的道理,但是我們卻用統(tǒng)一的課程去教不一樣的學生,甚至連進度都要求一樣,我們愛用很多強制手段去管理學生……這些違背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事例自然還有很多,但是我們似乎很習以為常了。
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的我們,應該像尼爾一樣準確理解每一個學生,然后像尼爾一樣用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用一種智慧仁愛的行為去落實“自由教育”。但是我們似乎還不會這樣去做,而尼爾卻這樣做了一輩子,因為他懂得自由的價值,因為他知道他所堅持的是符合“因材施教”這一根本教育原理的。
最近,我在班級管理方面有了一些體會。本學期的班會課,從第二個星期開始,我就放手讓學生去做。第一次學生策劃和主持的班會課是“星座”,第二次是網(wǎng)絡。學生圍繞第一次的主題選擇了很多資料,沒有想到的是策劃者竟講了這樣一個關于“白羊座”的笑話:
媽媽經(jīng)常叮囑羊羊:“穿裙子時不可以蕩秋千;不然,會被小男生看到里面的小內褲哦!”有一天,羊羊高興地對媽媽說:“今天我和小明比賽蕩秋千,我贏了!”媽媽生氣地說:“不是告訴過你嗎?穿裙子時不要蕩秋千!”羊羊驕傲地說:“可是我好聰明哦!我把里面的小內褲脫掉了,這樣他就看不到我的小內褲了!”
當時學生一聽就抿嘴笑了,我看了都覺得尷尬。班會結束時,我對他們的策劃、主持,以及同學們的積極參與都大加贊賞,并說:“有些笑話以后不要再說了,因為笑話并不高雅,也不幽默。也請班會策劃者以后將準備好的內容大家討論下?!本瓦@樣,我平息了這場“風波”。因為,我知道,壓制是不對的。引導比壓制更重要,更有效!對于班隊課的內容策劃,要放手,絕不能控制。但可以進行必要引導,而且,也只有發(fā)生狀況的時候,才見得到我們對于“自由教育”的行動力。自由教育不是目的,而培養(yǎng)具有自由意識、自由能力的學生才是目的。
讓我最喜歡的是尼爾擁有他自己的學校。這所學校不僅僅是一個工作的地方,那是他教育理想實現(xiàn)的地方,是他畢生心血的結晶。作為一個普通老師,我們如果能夠“創(chuàng)辦”我們自己的班級,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教育夢想,都有幾年時間去“照料”一個班級,讓她像一個孩子一般,在我們的幫助、指導下慢慢成長,成長為一個令學生喜歡的地方。那是何等的令人向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