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楸帆
2019年1月20日,大寒,北京CBD萬達影院九號廳里,和眾多圈內(nèi)好友一起第一次看完《流浪地球》成片的劉慈欣站到舞臺上,十分激動地說:“之前我也一直在擔心票房,但是看完片子之后,我認為就算只賣了十塊錢,它也是巨大的成功!”而戴錦華老師更是站起來直接“蓋章”:“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真的來了!”引起現(xiàn)場一陣鼓掌歡呼。
的確,從2015年《三體Ⅰ》勇奪雨果獎之后,媒體便開始了“元年”敘事,年年不落,卻年年落空,尤其是備受矚目的《三體》電影千呼萬喚不出來,于是巨大壓力便落到了之前只拍過兩部低成本青春片,卻一下子“劈叉”到3.5億成本重工業(yè)科幻片導演的郭帆身上。甚至在豆瓣上,《流浪地球》條目下出現(xiàn)了諸多“噴子”和“無腦黑”,言辭間充滿懷疑,電影尚未上映就先打一星為敬。
之所以“元年”概念會在近年被頻繁提出,主要是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進入了以好萊塢體系為標準的全球市場之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結構性焦慮。因為科幻這樣一種重工業(yè)、高成本、高概念的獨特類型,代表了電影工業(yè)的最高標準,它不僅關乎資金與技術,更關乎價值觀與文化自信。而一個國家在經(jīng)濟政治上崛起于世界之林后,必然會在文化與價值觀上尋求更高的認同感與地位。
回到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2019年甚至會是一個跳空高開的元年?!读骼说厍颉返睦锍瘫揭饬x甚至溢出了科幻電影的類型邊界,將成為中國電影工業(yè)化進程中的標志性作品。
坐在大劉側后方的我觀影過程中并無暇關注他的表情變化,盡管熟知小說情節(jié)走向,但不輸好萊塢A級制作的畫面與驚心動魄的劇情仍然牢牢抓住我的眼球??梢杂靡痪鋪砀爬ā读骼说厍颉返墓适潞诵模何磥?,太陽膨脹將吞沒地球,人類不得不團結一致,建造遍布全球的巨大行星發(fā)動機,將整個地球推離現(xiàn)有軌道,前往宇宙深處尋找新的家園。這是非常典型的劉慈欣式宏大想象,在行星尺度上制造極端情景與終極抉擇,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崇高審美體驗。但小說與電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敘事媒介,小說之長倘若處理不當很可能成為影像之短甚至影像之難(無論是第二聲還是第四聲)。
《流浪地球》保留了原小說基礎設定,但從故事層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乃至重建,非常經(jīng)濟有效地從家庭—家國—家園三個尺度上層層深入地繼承了“流浪”與“回家”的原作精神內(nèi)核,可以說是一次極其具有示范意義的成功改編。而展現(xiàn)在畫面上,則是從第一秒就令人咋舌的國際級概念設計與極其復雜的視覺特效,甚至貢獻出某些即便在世界影史上都未曾出現(xiàn)過的奇觀。在觀看過程中,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這真的是中國自己拍出來的科幻片”,在所有制作層面上已經(jīng)幾乎能與好萊塢A級大片并駕齊驅(qū)。
……
對于我來說,《流浪地球》最大的成就在于解決了一個困擾中國科幻電影多年的難題:如何將中國人和中國元素不違和地融入科幻設定中。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接受美學問題,跟科幻類型的舶來品源頭有關,也與觀眾長期形成的審美習慣有關。
科幻是源于19世紀初西方工業(yè)革命的一種文類,晚清梁啟超等革命志士試圖通過譯介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來開啟中國民智卻宣告失敗,因為與傳統(tǒng)中國文化中的仙俠魔幻不同,科幻講究的是邏輯自洽與科學精神,這兩點放眼當下,可能我們依然還處于啟蒙未完成的狀態(tài)。
另外,科幻產(chǎn)業(yè)在美國發(fā)展成熟并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統(tǒng)領全球市場,每年產(chǎn)生的外匯利潤在所有行業(yè)里可以排到第三,我們的觀眾對科幻影視的認知和審美完全是建立在西方的美學體系之上,于是之前不止一次出現(xiàn)過,當美國科幻片里一旦出現(xiàn)中國演員,觀眾就開始全場哄笑。甚至有一種論調(diào)認為中國元素就是天然地與科幻不搭、違和。但是我們從鄰國日本的許多科幻作品(如背景設置在香港的《攻殼機動隊》)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偏激假設并不成立。
《流浪地球》中的中國人和中國元素真正做到了基本不雷、不尬,不圃,從最小的標識符號、器具細節(jié),到末日后的中國城市景觀、地下城春節(jié),再到中國人成為救世英雄,中國“歸鄉(xiāng)”情節(jié)的升華,無不自然流暢,服務于主題故事,又讓觀者能夠產(chǎn)生結構性的文化共鳴與審美體驗,這真的是不下一番苦功夫,光模仿歐美科幻片皮毛必然是無法做到的。這也是為什么包括我在內(nèi)的科幻迷所倍感激動振奮的原因。我們終于有了真正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科幻商業(yè)大片,以中國人所熟悉的情感結構與審美方式去講述一個關于科技、時空、文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
看完片子后,我給大劉和郭帆都發(fā)了祝賀微信表達興奮之情。身為原著作者兼監(jiān)制的大劉依舊很謙虛,將成功歸功于制作方的努力,說“算給科幻小說影視化開了個好頭”。而低調(diào)的郭帆也一直在感謝吳京提供的各種幫助,說真正能夠幫助中國科幻電影夢想成真的絕不是懷疑,而是信任。
(有刪節(jié))
《流浪地球》的“中國敘事”,適應于當前時代從近代以來即孜孜以求的救亡圖存、富國強民的歷史主題的幾近完成,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使命的開啟和升華,其切合“主旋律”的方面,不再是簡單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振興”,而是與當前國力不斷提升相匹配的話語表達——升華于固有天下觀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追求、農(nóng)耕文明傳統(tǒng)厚植的故土情結,以及蘊含歷史傳統(tǒng)和近代革命敘事的集體主義認知。著名科幻作家韓松老師在《(流浪地球)無可挑剔,好多人都看哭了》一文中寫道:“《流浪地球》給出了一個新視野,改變了既有的審美,把中國人的春節(jié)、故鄉(xiāng)、家園、家庭的情感,放到浩茫的太空中,放到千萬年的尺度上,作了一個顛覆,而且它是很嚴肅的。它說過年也要有一個莊嚴的態(tài)度,要有敬畏心?!薄爸袊藥浊陙矶际寝r(nóng)耕民族,我們是最早發(fā)展天文學的國家,對星辰太陽都很關注,但是近代以來,中國變得很封閉,視野局限在自己身上,覺得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現(xiàn)在)人們開始重新把眼光投得比較遠了,重新看星星了?!薄斑@也是很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一部電影,是中國人面對末日災難的反應,不再是美國人才會面對。它有中國人的家國觀和英雄觀。這也是劉慈欣作品給人印象很深的一個東西。他始終以中國人的視角在觀察宇宙。……這部電影很好地體現(xiàn)了劉慈欣的倫理思想:人類作為一個集體,和一般動物不一樣。為了生存,我們必須重新找到聯(lián)系彼此的紐帶?!薄斑@不是簡單的一部電影,而有象征性,中國作為后來者,跨過了一個門檻??苹秒娪笆菄椰F(xiàn)代化進程的綜合反映,你的價值觀、世界觀和宇宙觀,你的工業(yè)基礎,還有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以及對政治、權利、民主等的認識,是否進入世界現(xiàn)代文明的主流了。這部電影反映的是這么一個進入世界文明主流趨勢。它是很多人多年努力的結果。中國近期涌現(xiàn)的科幻熱,不是一個偶然現(xiàn)象。它反映了社會的重大變化。這部電影可以解讀的有很多。說它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進步,這并不夸張?!眲⒋刃捞寡裕约菏窃谥袊幕拇蟊尘跋聞?chuàng)作的,地球是全部歷史、文化、文明之根的一個象征。帶著地球一起在太空航行,表達了中國人對故土、對家園的感情和情懷。他試圖在宇宙的大背景下去表現(xiàn)這種情懷,“當人類的‘太空大航海時代到來的時候,故鄉(xiāng)的觀念將再一次回到人類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