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朋瑞
(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甘肅蘭州 730000)
當今時代,網絡社會飛速崛起,每時每刻在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事實上,它為網絡亞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 更加有利于網絡亞文化發(fā)展和壯大之后對主流文化的影響。 筆者回想一下最近的一些熱詞,“你有freestyle 嗎”“藍瘦香菇”“為你打call”“無fuck說”……,筆者就會發(fā)現它們大部分來源于自媒體視頻等一些亞文化領域。 我們常用的一些社交媒體由于它們本身傳播特征, 使這些網絡亞文化熱詞能夠快速滲透到我們生活中。 尬文化現象是近段時間新出現的一種網絡亞文化現象,以直播、短視頻APP 等社交媒體為平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宣泄自己的情緒。 各種社交媒體的出現為尬文化現象的發(fā)展壯大提供了技術平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壓抑著的思想情緒,可以通過這樣的平臺來表現。
“尷尬”已經成為我們平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一種感覺,在各種情景中的尷尬出現的概率,呈現快速增長。有網友發(fā)明了一些關于尷尬的術語,如“這就尷尬了”“看的我尷尬癌都犯了”……用來表達人們心底所固有的尷尬。 “尬”字來源于“尷尬”這個詞語,“尷尬”指的是, 一個事物與另一件有關聯的事物或周圍的環(huán)境比較后所產生的不適應、 不協調, 而無法融入其中的感覺。就心理學定義而言,尷尬情緒是指個體因處于公眾注意焦點、失言或棘手情境時,而產生的一種別扭、緊張、懊惱、難為情、不知所措的情緒體驗。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尬文化,是一種網絡流行文化,源于2016年的“尬舞”這個詞,隨著尬聊、尬唱、尬酒等詞語的流行,逐漸形成適合各年齡階層的網絡文化, 主要特征就是放飛自我、我開心就好,尷尬著卻繼續(xù)快樂著,體現出一種自我、真誠和反差萌。 在當今的社會氛圍中,人們很容易流露出尷尬的情緒。
現代社會中的人們非??释玫絼e人的尊重和欣賞,卻往往不能如愿以償。 人們過分看重外部評價,他們會因為害怕被嘲笑, 而選擇自黑自嘲來降低自己的尷尬度,而這種面子文化是“尬文化”的產生的條件之一。自媒體平臺的大量涌現,為“尬文化”的發(fā)展壯大提供了平臺。 下面,筆者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析。
媒介技術的不斷進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社會中, 由于自媒體的普及使得人人都能成為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和傳播者, 以往由精英階層掌握著的話語權開始向普通大眾傾斜?;ヂ摼W與現實的不斷融合,人們對一個事物的看法越來越開放透明, 隱私度也大大降低。 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的重要特征,人們把自己的思想觀念在一些像百度貼吧、美拍、新浪微博、火山小視頻、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上分享,這些平臺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呈現的是普通人的一些惡搞生活場景,內容風趣幽默而且操作簡單,里面有美顏、濾鏡、貼圖和變形等特效,很快受到大眾的喜愛。這些軟件錄制視頻的時間通常比較短,目前很流行的一些視頻直播使內容由嚴肅走向輕松, 甚至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視頻的內容也更加變得豐富起來,傳播方式也更加傾向平民化,使得分享交流的機會也更多。
“尷尬”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遍。 當人們陷入困境,感到為難和困惑時,這其實是一種非常不舒服的感受,所以我們一直在回避尷尬,也避免他人陷入尷尬。但現在似乎越來越多的人把尷尬當成理所當然,因為“尬”的結果給人們帶來了快樂,屬于一種娛樂。對于尬文化的受眾來說,它更貼切生活,更為廉價。 重要的一點是,嘲笑別人,可以獲得一種愉悅感。 人們似乎越來越習慣于尷尬,因為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感受。有人認為尬文化的本質,我高興就好,這是相當準確的。一個人無論怎樣努力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如果越想獲得別人的認可, 那么越會讓自己陷入痛苦之中,真正自信的人,是絕對不會受限于別人的看法的,因為他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 而年青一代更加追求自我,不在乎外界的尷尬。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出現了很多文化現象。網絡亞文化作為其中產物之一,它的產生應該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網絡亞文化具有一些主流文化所沒有的特質,社會普遍上比較容易接受網絡亞文化。尬文化屬于網絡亞文化,伯明翰學派的觀點認為,亞文化的出現是對支派階級和霸權的一種抵抗。 在前媒體這個時代, 整個中國其實是由具有政治熱情和消費能力的人掌控著,他們是網絡話語權的主導者,引領了社會趨勢的方向。人們努力向城市精英階級靠攏,但又達不到時,尬文化就出現了,其中大多包含的是情緒的宣泄和對主流階級長期掌握話語權的不滿。 像快手、抖音、B 站等他們把目標群體定位社會平均人, 在這之前,他們沒有自己的話語權和發(fā)聲渠道,但他們渴望表達自己的意愿。這些平臺的出現,將網絡上有相同興趣愛好的群體集合起來,形成了一股無法忽視的力量。
因為尬文化的所表現的精神正在逐步成為一種新的思想潮流,所以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認可,成為目前網絡亞文化的代表之一。 尷尬雖然本身的意思稍微帶點貶義,展現了人們對周圍環(huán)境情況無所適從、不舒服的情緒, 但尬文化之所以能夠如此迅猛地繁殖壯大,就是由于它的一些特質,符合了當下人們的一些思想觀念。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 形成了言論相對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 于是草根階級便開始嘗試著尋找自己新的發(fā)聲渠道和發(fā)聲方式。 以往他們發(fā)出的聲音并沒有得到精英階級的認同和社會的關注。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使人們越來越追求精神生活方面的充足, 他們需要借助平臺來表達自己喜歡的精神文化,再也不是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而是享受精神世界的愉悅, 于是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娛樂性質的節(jié)目來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經開始改變,從起初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到后來看重精神生活的滿足; 從起初因為沒有話語權而必須跟隨主流文化所規(guī)定的內容到現在可以選擇自己想要追隨的文化方式。
尬文化家族的一些詞語,像尬舞、尬唱、尬聊……這些衍生詞的誕生, 也使尬文化更深層次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而尬文化的實質——我高興就好,也好像變成了新穎的導向, 成了大眾競相跟隨的思想潮流。即使尷尬是一種不令人舒服的感受,甚至有時候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在某種情況而言,出現尷尬的情緒是在某種場景中的一種應激反應。 合理的尷尬情緒可以緩解精神壓力,也可以給交流者提供一種反饋信息,讓他能知道主體目前所表現的狀態(tài)。 隨著人們的知識和見識不斷增長,為了避免尷尬場景的出現,人們不得不加快腳步,匆匆忙忙的迎接噴涌而出的信息潮流,被動地接受著各類數據信息的“轟炸”。 從剛開始對別人的挖苦嘲笑感到尷尬而不知所措, 再到對窘況的適應和把尷尬情緒變?yōu)槌B(tài), 最后到去刻意地制造尷尬的機會……人們對于尬文化態(tài)度地轉變, 折射出了人們在信息爆炸時代思想動態(tài)的改變。
這是一個反抗精英階層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時代,網絡亞文化現象伴隨著網絡洶涌而來,隨后而來的是被壓抑很久的社會底層階級對掌握話語權精英階級所構建的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一種反抗。 “尬X”結構詞匯的產生所帶來的尬文化, 正是在經濟社會中缺乏消費能力的草根階級爭取話語權的一種表現, 也體現了反抗主流文化、追求自我和真性情、自黑自嘲甚至群嘲的產物?,F在越來越多的人也不害怕自嘲,他們以幽默詼諧的語言來應對周圍環(huán)境的緊張不安, 化解當下情景的尷尬和失落。 長期以來社會精英階級一直掌控著話語權, 由此產生了一些特定的行為模式和處事方式。而隨著人們自信感和表達欲望增強,他們對于精英階級所規(guī)定的一些價值觀越來越不認可, 他們對主流文化也不再默默追隨。
尬文化興起, 有著互聯網背后人們對話語權的爭奪,也有擁有相同愛好的社群效應。在尬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 它所體現出新的思想潮流在不斷地影響社會主流文化,不僅是代表了一種網絡亞文化現象,它更表現出現代人因生活壓力大而渴望宣泄自己的情緒。 如今,人們的一些思想觀念正發(fā)生著改變,網絡亞文化現象也已開始逐漸被主流社會所接納, 這說明了當今社會環(huán)境的包容和開放程度不斷增強。 尬文化從網絡亞文化發(fā)展成了全民娛樂的文化, 這從另一方面體現出了尬文化的價值。但是,我們要認識到在尬文化的發(fā)展過程當中的一些問題。 尬文化通常借助網絡社交平臺傳播, 由于平臺對一些文化內容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也沒有制定出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尬文化內容也存在著不實性、消極性、低俗化等問題,會給受眾的思想行為方面產生誤導的傾向。 尬文化作為新興的網絡亞文化現象,對人們既有積極的方面又有消極的方面,所以我們既要以包容的態(tài)度去看待它, 又要以辯證的態(tài)度去對待它,引導它往健康合理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