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幸
大海對于巢陽,有謎一樣的吸引力。
如果她去海邊城市出差,無論行程多緊,她都會抽空到那個城市的海濱走一走。如果機場建在海邊那就更好了,哪怕離趕下一趟飛機只有10分鐘的閑暇,她也會擠出5分鐘與海獨處,聞聞海的氣息,傾聽海浪的歌唱,用目光追隨飛向天際的海鷗,感受大海帶給她的寧靜與自由。
她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因為她的工作——海洋科學觀測,就是和大海為伴。放眼全球,從事深海3000米以上觀測的人也屈指可數(shù),而力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巢陽之所以進入這一領域完全是因為緣分。十年前,巴厘島發(fā)生海嘯為我國政府敲響警鐘——中國必須建立一套自己的海嘯預警系統(tǒng)。恰巧巢陽從美國歸來,機緣巧合下,她接觸到了這一領域,并深深喜歡上了這一行。
對大海的天生熱愛自然是主要動因之一。18歲她第一次打工賺了錢便迫不及待地去青島看海。夜里,天空繁星點點與廣闊無垠的大海水天相接,她站在海邊感到深深的觸動,油然而生的是敬畏與好奇?!昂5念伾挥谧兓锒嘧硕嗖?,充滿了奧妙與魅力。人類對海的了解只有5%,有太多的領域等待我們?nèi)ヌ剿鳌!彼f。世上沒有哪一本指南能告訴她如何應對海上的所有風險,這份工作挑戰(zhàn)性十足!恰巧,挑戰(zhàn)十分對她的胃口。小的時候,她總是跟著大自己6歲的哥哥和他的玩伴們一起爬樹下水,逮魚摸蝦,捉雞打鳥,和男孩子一樣頑皮。而現(xiàn)在,小小的身軀面對著波濤起伏的大海,她毫無懼色,有的盡是緊張與興奮。
未知帶來意外,意外卻也給了巢陽機會去開創(chuàng)眾多傳奇而富創(chuàng)造性的第一次。
風浪的挑戰(zhàn)是家常便飯。有一次,巢陽跟著船隊出海布放海嘯預警系統(tǒng)監(jiān)測儀。海面微瀾,處于3到4級海況,船隊面臨著當天是否要布放的選擇。這次布放動用了國內(nèi)最先進的海監(jiān)旗艦號,并且邀請了中美專家的共同協(xié)作,一次布放花費高達幾百萬元。在到達站點當天,正趕上4米多的大浪,在不停搖晃的甲板上,大家成功地將海底壓力感應器布放到了水深4000米范圍只有幾平米的平坦海床上。期間她由于嘔吐,全程都是半躺著協(xié)調(diào)前甲板布放人員和駕駛艙配合的。整個團隊的敬業(yè)與合作無間給巢陽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也讓她對這份事業(yè)充滿了敬意與使命感:海嘯如同地震一樣無法預測但是可以預警。而預警系統(tǒng)好比在大海的深處“診脈”,在海嘯潛行而過的一瞬間抓住它,為人們爭取到約四個小時救援準備。四個小時,意味著能挽救多少條生命??!
巢陽常常感嘆大海浩瀚無際,人乃至千噸萬噸巨輪置身其中也會顯得及其渺小,微不足道。然而一些海上作業(yè)卻又是亂中取靜,無比神奇。海嘯預警系統(tǒng)中一個重要部件就是海底壓力器,布放于3000米4000米乃至6000米水深的海床上,兩年過后需要回收打撈。原理是通過聲納傳播信號發(fā)送到壓力器輔助設備釋放器,釋放器接收指令后釋放上浮。那么聲納信號又是極其微弱精準,在呼叫時需要關閉船只的發(fā)動機保持安靜,甚至于在甲板的左右舷放置水下200米左右的探頭都會有決定性的區(qū)別。讓人不禁感嘆自然界的廣大與微妙的相對性在這里是如此真實的反映出來。
不僅是風浪,布放計劃還會受到一些不可控的人為因素影響。在一個中國和斯里蘭卡的合作項目中,正當船只帶著高精尖的監(jiān)測儀行駛到既定的地點準備布放時,斯里蘭卡政府被反對派推翻了。在布放的前一天他們得到通知,當任政府因印度方面的反對,放棄了布放計劃。難道真的要空手而回了嗎?要知道實時觀測數(shù)據(jù)對海洋研究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意義。雖然計劃受阻,但要是竭盡所能找到合適的站點進行布放也算不虛此行了。他們召開了緊急會議,群策群力想到了西沙南海的一處富有爭議的站點,新計劃迅速成形。然而意外也是意料之中,一個多月后信號中斷了,GPS顯示浮標發(fā)生了偏移。這意味著它被附近的漁船破壞拖離了站點。這在深海實時觀測中是司空見慣。惡劣的海況,漁船的破壞,其他過往船只的撞擊……都是破壞觀測計劃的不可控因素。一個造價高昂的監(jiān)測系統(tǒng)能在一年中不間斷地發(fā)回數(shù)據(jù)已屬幸運。所以,巢陽說:當看到實時數(shù)據(jù)按計劃源源不斷地傳回時,首先想做的事就是感恩,感恩大海給予她的運氣,感恩大海成就了她的事業(yè)。
離開了工作,她心里想的還是海。
每年夏天,她最大的愛好就是滑水。一有空,她就會帶著滑水板去滑水場,在水面上享受滑行與跳躍的樂趣。
在滑水場上,滿眼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女性本來為數(shù)不多,她這個生龍活虎的樣子站在那兒特別顯眼。人們在猜測她的年齡。一次,一位小男生終于按捺不住,問道:“姐,你到底是哪年的?八幾的?我是89的,你呢?”她反問:“那你媽哪年的?
對方答:“我媽69年的”。
她笑著答道:“那我就是你媽的姐!”……留下對方一臉驚訝。
蹬上滑水板的一瞬間,她就忘了自己的年齡,忘了自己是三個孩子母親,她的眼里只有水面。
滑水是和兒子一起跳進的 “坑”。兒子練單板的時候才六七歲,板比人還高。她去青訓營看兒子訓練。單板滑過水面,激起一排排的水花,她看得入了迷。從此,她也帶著板和兒子一起去滑水場了。
第一次踩上單板,從早上到晚上,她練了一天,也摔了一天,筋疲力盡,可惜連出發(fā)都成問題。雖然被“虐”得厲害,她卻從中找到了樂趣:滑水的感覺很像滑雪,而滑雪一向是她的最愛。她早年在美國舊金山生活了近二十年,年輕的時候和朋友上山滑雪。那時單板滑雪在美國還剛剛興起,大部分雪場沒有提供甚至禁止單板滑雪。第一次滑單板她摔得七零八落也就沒有繼續(xù)?;貒螅死先院?,她無意間又隨朋友到北京的滑雪場試滑了單板,同樣摔得天昏地暗,但區(qū)別是這次再也沒有放棄,從此癡迷。
滑水也是如此,一嘗試便瘋狂地愛上了它,受挫與傷痛再也無法阻止她像個孩子那樣和水瘋玩。她說:“如果這項運動是別人硬要你學的,那么我也算盡了努力,有所交代,可以喊停了。但是我腦中想的都是:我怎么就做不了呢?”自認從小協(xié)調(diào)性差的她不服氣,一次次地站在單板上,出發(fā)再出發(fā)……終于她也能踏水前行,體會水花在身后綻放的樂趣了。自此以后,每年她的滑水板與滑雪板無縫連接。
漸漸玩久了,她不再滿足速度帶來的快樂,還想學技能,玩出更多的花樣。挑戰(zhàn)升級,更多的傷害隨之而來。韌帶拉傷甚至撕裂最常見,她還曾被時速30公里的單板打過嘴,鮮血直流。但是,她從未想過放棄,而是樂此不疲地一遍遍糾正著自己不夠完美的動作。
她曾問過自己為什么對這項運動有那么大的念想?“最大的動力就是喜歡吧。只要樂趣在,我就有繼續(xù)下去的動力。無論多費力也要執(zhí)著地把它學會,這是一種任性、孩子氣,但也是天性使然,我也不想改了?!彼J真地自我剖析道。持有夢想,堅持夢想,單純因為喜歡而不是為了第一而才去付出,結(jié)果反而有了驚喜。在滑水圈,她幾乎拿遍了所有獎項,贏得了“滑水一姐”的稱號。她變得更自信了:這個年紀我還能追逐自己的夢想,敢于去挑戰(zhàn)同齡人不敢做的事,這個過程讓我看清只有自己才會是自己的敵人。
這份驚喜不僅僅是比賽成績的第一,受到贊助商的青睞,而且因為和兒子一起玩滑水和滑雪,她和孩子不僅是母子,更是對手和朋友。因為,所以,用她的話說,他們一直瘋玩在一起,訓練在一起,比賽在一起。
和孩子去野的時候,她就是個孩子。
兒子六歲時,她拉著孩子和自己上雪場。她不像其他母親那樣寸步不離地守在孩子身邊,陪他訓練,而是把孩子放在初級道的魔毯上,讓他自己嘗試、摸索,自己則上山去中級道、高級道瘋玩。這種看似不靠譜的方法倒是把兒子培養(yǎng)成了一名靠譜的贊助滑手。
在滑水場上也一樣。一次她和兒子一起去松花江參加尾波比賽。那天正好降溫,兩個人沒穿防寒服,寒風一陣陣吹,他倆在江邊凍得瑟瑟發(fā)抖。晚上,兒子發(fā)燒了,她一打小算盤卻樂了:這次尾波比賽男女同組,兒子名次一直排在我前面,他去不了了,我的名次能上去了。她給孩子服下了退燒藥:“你躺著,我去比了,給你贏個名次回來?!闭f著她拿著板,信心滿滿地出了門……
場下他倆又成了朋友。兒子滑水玩得比她好,常會和她一起切磋動作,幫她調(diào)板,甚至做她的老師,給她指導。有時,兒子一個人去滑水場練習,朋友見到他打完招呼后,緊接著第二句話:你媽呢?因為滑雪,他倆有很多共同的朋友,一塊兒聊天,一塊兒開玩笑,一塊兒塞著同一副耳機傾聽rap歌手的音樂。前陣子,有位他倆喜歡的流行歌手去世了,兒子和她談了很久,分享感動與悲傷。
運動,讓他倆有了更多的交集,讓她走進了十幾歲男孩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地懂得對方,感受他的激情與叛逆。所以,擔心熊孩子的叛逆期焦慮?她根本沒有這種煩惱。
共同的愛好讓他們成為了真正親密無間的朋友。
巢陽說:無論是進入海洋實時觀測的事業(yè),還是進入滑水的領域,看上去都是偶然的機遇,然而細細一想?yún)s隱藏著必然。是內(nèi)心的熱情給予了她動力,指引著她前進。哪怕這事看上去多難,多不靠譜,她依然會向前走,相信奇跡,創(chuàng)造奇跡。這沿路的風景,西沙群島的碧海藍天或是北海道雪滿山頂,在經(jīng)歷過,被震撼過之后,都成為她滿滿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