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斌
(泗洪佳寶婦產醫(yī)院,江蘇 宿遷 223900)
分娩是育齡期婦女必經的生理過程,在此過程中產婦常因劇烈疼痛而引發(fā)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加之自身的負面情緒常會對產婦及胎兒產生不利影響[1]。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及無痛分娩技術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無痛分娩以減輕分娩痛。硬膜外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均為分娩鎮(zhèn)痛中的常用方案,用藥劑量少,對母嬰的影響小,有助于縮短產程,且安全性較高,但何種方式鎮(zhèn)痛效果更好目前臨床仍存在爭議[2]。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8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探討硬膜外阻滯與腰硬聯合阻滯在分娩鎮(zhèn)痛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8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均單胎足月妊娠,自愿接受分娩鎮(zhèn)痛。根據入院單雙號將受試者分為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其中對照組產婦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30.34±2.68)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55±1.76)周,體質量54~80 kg,平均(65.34±3.65)kg;初產婦26例,經產婦14例;ASA分級:Ⅰ級28例,Ⅱ級12例;研究組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30.13±2.54)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76±1.34)周,體質量55~78 kg,平均(66.12±3.44)kg;初產婦27例,經產婦13例;ASA分級:Ⅰ級27例,Ⅱ級13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臨床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所有產婦宮口開至1~3 cm進入第一產程,接受分娩鎮(zhèn)痛。對照組產婦行硬膜外阻滯麻醉,取左側臥位,于L2~L3椎間隙行硬膜外穿刺,與頭端留置3~4 cm導管注入0.08%羅哌卡因與0.5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2 mL,觀察5 min,確認未誤入血管及無腰麻征象時再注入6 mL混合液,將0.5 μg/mL舒芬太尼與0.1%羅哌卡因加入到100 mL生理鹽水中通過硬膜外脈沖鎮(zhèn)痛泵泵入,脈沖量6~8 mL脈沖時間50 min進行維持鎮(zhèn)痛,宮口全開時不停藥。
研究組產婦取左側臥位,于L2~L3椎間隙行腰硬聯合穿刺,通過穿刺針置入25G腰穿針經硬膜外刺入蛛網膜下腔,0.08%羅哌卡因與0.5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2 mL注入蛛網膜下腔,時間30~45 s,腰麻后拔針并留置3~4 cm硬膜外導管,連接鎮(zhèn)痛泵,將45 μg舒芬太尼與0.1%羅哌卡因加入到100 mL生理鹽水中通過硬膜外脈沖鎮(zhèn)痛泵泵入,速度及用藥時間同對照組,兩組鎖定時間均為15 min,分娩過程中阻滯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比較兩組產婦鎮(zhèn)痛起效時間、不同時間段的疼痛程度、產程時間、新生兒1 min 與5 min 時Apgar評分、運動阻滯發(fā)生率及四肢虛弱、皮膚瘙癢及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①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量表(VAS)評價兩組產婦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圍0~10分,評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輕微[3]。②運動阻滯:采用改良Bromage評分標準進行評價,無運動阻滯為0級;不能抬腿為1級;不能屈膝為2級;不能屈踝為3級[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鎮(zhèn)痛效果對比:研究組產婦鎮(zhèn)痛起效時間及不同時間段的VAS評分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產程與新生兒Apgar評分:研究組產婦第一產程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第二與第三產程時間及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鎮(zhèn)痛效果對比()
表1 兩組鎮(zhèn)痛效果對比()
表2 產程與新生兒Apgar評分()
表2 產程與新生兒Apgar評分()
2.3 運動阻滯發(fā)生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兩組運動阻滯發(fā)生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運動阻滯發(fā)生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n(%)]
分娩痛不僅可使產婦產生煩躁、焦慮、憂郁等負面情緒,還會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異常,進而導致胎兒宮內窘迫、產程延長、呼吸性酸中毒、胎盤血流減少等,還可能增加產后抑郁的發(fā)生風險[5]。理想的分娩鎮(zhèn)痛不僅要求大幅度緩解分娩痛,且需盡量減少對胎兒及產婦的負面影響,起效快,安全性高,不影響宮縮及產婦活動,必要時還應滿足手術要求[6]。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硬膜外阻滯麻醉與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在分娩鎮(zhèn)痛中安全性高,且對母嬰影響小。其中硬膜外麻醉起效慢,常會出現鎮(zhèn)痛不完全、產程時間延長等現象。而腰硬聯合麻醉起效快,局部用藥量小,鎮(zhèn)痛效果更為完善,可通過持續(xù)給藥維持麻醉時間,另外減少了蛛網膜下腔的給藥量,有效降低了麻醉管理難度,保證了安全性[7]。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產婦鎮(zhèn)痛起效時間及不同時間段的VAS評分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產婦第一產程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第二與第三產程時間及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兩組運動阻滯發(fā)生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可有效縮短第一產程時間,鎮(zhèn)痛效果安全顯著,值得在分娩鎮(zhèn)痛中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