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子晴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行下,各門學科要求也有所提高。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很受重視,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學生不僅認為學習數學很難,且缺乏學習興趣。本文以蘇教版教材為例,論述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期通過作圖、識圖訓練來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以及數形結合的能力。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圖形拼接一類的數學問題時,往往很難從中找到數量關系,無法準確解答題目,面臨圖形類的問題,學生往往解題能力薄弱。如何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目前教師們所關注的問題。小學生正處于智力與認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運用圖形教學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讓抽象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而形象。我們希望學生能夠通過整體觀察、感知,多角度、全面地揭示圖形的本質,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在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過程嚴密而系統。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參與者,教學的出發(fā)點應當以人為本。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動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體現主觀能動性是一個重要的內容,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培養(yǎng)學生作圖、識圖的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的素養(yǎng)。
我們之所以說培養(yǎng)作圖、識圖能力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是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識圖的過程就是將圖形在大腦中反映,這包括了圖形各元素的位置關系等,而作圖就是將識圖過程在大腦中的反映直觀地表現為圖形,這兩個過程是相輔相成的。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需要作圖分析的題占了絕大部分,因此能根據題迅速作圖輔助解題是必要的技能。
一、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大多數小學生而言,數學無疑是一門難度系數很高的學科,學生們運用圖形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相對比較薄弱,當遇到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往往選擇逃避的方式,非常不利于提升學習數學的能力。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是苦惱的,學習興趣也在逐漸減退,學生之所以覺得難,也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除了學生自身因素外,老師對于教材重難點的把握以及課堂教學方法的應用也起著關鍵作用。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指路人,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圖形法解題思考,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fā)學生解題的興趣。
二、蘇教版教材特點
蘇教版教材在設計上是科學合理的,也非常具有適用性,它的主要特點就是注重多樣化合作教學,讓學生從交流實踐中學到知識。教學過程主要是圍繞學生開展的,教材很好地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人為本,在教授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真正地參與進去,讓學生動手動腦,勤于思考。教學設計中也包含了很多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參與、討論、探究中,不僅學到知識,更提升了數學素養(yǎng)。
三、蘇教版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從作圖中打下數學圖形素養(yǎng)基礎
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作圖的習慣,在解答數學問題的時候,作圖尤為重要,它可以使復雜而抽象的問題,簡單化,形象化,將復雜難懂的數學語言轉化為簡單明了的圖形語言,更為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從而解決問題。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作圖,不僅能很好地理解知識,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為了證明理論、找尋結果,嘗試不同的作圖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當遇到工程問題的時候,如這樣一道題:需要修一條30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600米,第二天修了800米,還需要修多少米才能修完?那么可以讓學生嘗試用作圖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用線段代替公路的長度,能讓問題更為直觀清晰。這樣的教學方式相比于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親手實踐得到答案的同時,自然養(yǎng)成了探索真理的精神,以及數學學習中重要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發(fā)散思維。
(二)從識圖中培養(yǎng)學生直觀認識圖形的能力
良好的圖形理解力在數學學習中尤為重要,這也是一個小學生應當具備的圖形素養(yǎng)。在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圖形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必要的,識圖能力也是應當具備的。數學學習中,幾何圖形都是抽象的、平面的,而現實生活中的實物都是具體而立體的。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借助實物或模型輔助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更為直觀地認識圖形。在認識幾何體的時候,可以列舉學生所熟知的實物,如乒乓球,來認識球體。
識圖,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空間想象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圖形,從圖形中找到靈感,注重點、線、面之間的關系。
小學數學的學習,出發(fā)點是為了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fā)現現象,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與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但在實際教學實施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結構與解題規(guī)律等,而忽視對學生作圖、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大多數學生都因為“難”而學不好,興趣不濃。教師應當調整側重點,重視培養(yǎng)學生作圖、識圖能力,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作圖,不僅能很好地理解知識,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為了證明理論,找尋結果,嘗試不同的作圖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另外,學生作圖識圖的能力并非一節(jié)課就能訓練出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多思考,多實踐,多嘗試,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在課后,老師應當布置適當的練習作業(yè),讓學生多加練習鞏固。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建寧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