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晰
春節(jié)怎么過?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不再是一成不念的放鞭炮、看春晚,吃餃子。
手握一張機票,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春節(jié)的一種“新時尚”。
在如畫的山水中徜徉、感受紅色文化洗禮、與家人在異鄉(xiāng)感受不一樣的“年味兒”……
在北京八大處新春祈福廟會上,過福橋、點福燭、品福茶、吃福糕、打金錢眼、品美食等活動展現(xiàn)了濃濃的老北京風情;浙江杭州錢王祠里,2019西湖迎春花展別具特色,引來游人如織;在甘肅張掖市甘州區(qū)堿灘鎮(zhèn)古城村“九曲黃河燈陣”,365盞明燈“點亮”燈陣,供游客觀燈、游陣、祈福;在福建泉州,南音、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閩南民間歌舞、南少林武術(shù)等攜手亮相……地方年節(jié)民俗藝術(shù)引人入勝, 讓在他鄉(xiāng)過年的人們不僅感受到旅行的快樂,還感受到這里飽含著的濃濃的年味與濃郁的溫情。
不僅僅是春節(jié)期間的出游,如今,人們的旅行,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走馬觀花和到此一游,而是青睞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時代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行方式。許多人喜歡踏上旅游之路,這其中,有一份心中對遠方的期待,更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詩與遠方相遇,就會為我們的旅途增加豐富的解讀,解鎖不一樣的風景。
俄羅斯是最受中國游客歡迎的旅行目的地之一,很多人都希望一睹歌中所唱的白樺林,雄偉富麗的建筑,美麗的貝加爾湖……但是對作家吳玫來說,她的俄羅斯之旅卻是與燦爛的俄羅斯文化一次溫情脈脈的相遇。
每個人在旅行前都會做功課,只不過,吳玫出發(fā)前做的功課,是重讀托爾斯泰、果戈里、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她不僅讀完了《戰(zhàn)爭與和平》,更是直接帶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上路,“飛機上讀、火車上讀、入住賓館以后臨睡前也會讀上幾頁”。
于是,在一般游客看來再普通不過的街道、咖啡館、音樂廳等地,在吳玫的眼中、心中、記憶中卻關(guān)乎一個個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
到莫斯科的第二天,她花了4個多小時車程去了列夫·托爾斯泰的故居雅斯納亞·波良納?!霸瓉恚喿x和親歷的差別可以那么遙遙,我一走進老托爾斯泰的故居,走在通往老托爾斯泰寫作和休憩的兩層小樓的林蔭道上,喀秋莎、安娜·卡列尼娜、吉提、安德烈、沃倫斯基、涅赫留多夫等等那些出沒在《安娜·卡列尼娜》、《復(fù)活》、《戰(zhàn)爭與和平》等托爾斯泰偉大小說中的人物,蜂擁而至到我的腦子里,他們的一顰一笑、喜怒哀樂如影隨形地陪伴我直到結(jié)束托爾斯泰故居的參觀。不,當天晚上,回到莫斯科躺在賓館的床上,還久久不能入睡,讀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封面、當年對涅赫留多夫的痛恨、如何漏液排隊買到一套《戰(zhàn)爭與和平》的往事,如一列不會停歇的動力小火車,在我的面前轟隆隆來轟隆隆去,又轟隆隆來。”
后來,到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看契訶夫、果戈里的墓地,在特列恰科夫畫廊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肖像畫,在阿爾巴特街走進普希金的故居,到了皇村,走在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吳玫說,“這些地方因為一個人、一群人,總叫我顫栗不已,那時,我知道我以為我忘記的俄羅斯文學,還在我的記憶深處?!?/p>
余光中先生在一篇游記中提到,“除了大自然能滿足人的美感并消除世務(wù)的煩憂之外,還有悠久的文化因素”。的確,行走在異國他鄉(xiāng),游客固然看重名山大川,江河大海和日月星辰,也越來越愿意近距離去探尋追索不同風土的歷史遺產(chǎn)和國家記憶,更愿意切身體驗各地的多元文化和美好生活。在這個過程中,無論融或不融,文化就在那里,靜等來自行者的邂逅。
正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曾經(jīng)說的,“我希望旅程中邂逅的是不同文明所承載的共同價值。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其生生不息、慎終追遠的文化之河。從《詩經(jīng)》到《紅樓夢》,從《源氏物語》到《雪國》,從《春香傳》到《沈清傳》,我們追憶逝去的繁華,也理解民間的疾苦,更感受到了生命的溫暖。正是這些不同文化用最謙遜質(zhì)樸的語言所表達的共同情感,讓我們哪怕一個人遠行也不會覺得孤獨。這些歷久彌香的文化基因既保存在古老的文字中,也鑲嵌當下的尋常生活中,京劇和太極的品味、插花和茶道的雅致,以及婚喪嫁娶和升學就職的儀式感,都讓我們隨時感受祖先們無所不在的氣息?!?h3>少點匆忙,多點體驗
小鵬是中國職業(yè)旅行第一人,他背包十幾年,游歷五洲,體驗別樣的人生旅程,分享著體驗與感悟。
背包行走的過程中,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幾年前當我獨自走在異鄉(xiāng)街頭,總會被誤認為是日本人,我搖頭,他們還會繼續(xù)猜,韓國人?可現(xiàn)在全世界都已習慣出現(xiàn)在家門口的中國人,即使在那些最偏最遠的角落?!?/p>
在《我們?yōu)槭裁绰眯小分?,小鵬記錄了自己行程中的各種體驗。他拍攝阿拉斯加劈開夜空的炫麗極光,在清晨的海邊上瑜伽課,在愛爾蘭香濃河學飛釣,在巴厘島黑礁石跳?!€曾經(jīng)在清邁參加一個泰國菜培訓班,學做了六道菜。在這個培訓班里,他遇到一個美國女孩,她來過清邁很多次,每次都參加這個廚藝培訓班,買很多當?shù)夭庞械恼{(diào)料,回去后給朋友們做泰國美食。
讓自己融入到當?shù)厣詈惋L情文化中,比起跟著旅游大巴在景點短暫停留,聽著導(dǎo)游千篇一律的講述,這樣的主動體驗,會給旅行帶來更多的樂趣和收獲。
去北海道JR石北線看看那個“一個人的車站”,感受這專門為一位高中女生所保留的火車路線的溫暖;去首爾體驗聯(lián)通而便捷的無障礙設(shè)施,從細節(jié)上保障特殊人群的出行權(quán)利;在湖南的郴州,乘坐綠皮車去體驗一次免費運營的“菜農(nóng)專列”,真實感受中國在精準扶貧領(lǐng)域的努力與堅持……事實上,正是這些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shù)館、科技館之外的日常生活場景,承載了最真實的生活,也讓你的旅行有著最接地氣的體驗。
網(wǎng)友餅子說,不管是旅游還是旅行,我們都要去一些古鎮(zhèn)、古村、古跡,其實在其歷史的表象之內(nèi),都是我們對中華文明、文化的贊嘆、感嘆和探索真相的欲望,我們都想親自親身站在歷史的空間軸上去體會中華文明的時間軸。
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把“游”和“學”結(jié)合起來,研學旅行成為深受他們喜愛的一種旅行方式。
研學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續(xù)和發(fā)展了古代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zhì)教育的新方式。
早在中國古代就有“游學”的歷史,學子遠游異地,求師問道,尋求真知。
現(xiàn)在,“研學旅行”內(nèi)容多種多樣,從學習傳統(tǒng)文化知識、參觀國家公園、訪問歷史古跡,到職業(yè)選擇、自然體驗、考察先進企業(yè)甚至體驗商人活動等等,涵蓋了年輕人感興趣的各個領(lǐng)域。
紅色旅游景點作為革命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正成為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游客參與其中。富有教育意義的革命傳統(tǒng)基地和文化基地,把紅色精神、文化內(nèi)涵生動地再現(xiàn),讓年輕人受到教育,親近國家記憶,傳承民族精神。
一次研學旅行會讓學習的效果更好,也比單獨的旅行更豐富,在旅行的過程中去感受、發(fā)現(xiàn)、思考、探究、分析、總結(jié),每一次帶著問題出門,研學中,總會有更深的體會和感受。歸來時,我們將收獲滿天星輝。
為什么去旅行?
很多人的答案一定是:因為有趣。
但是,多年過去了,對去過的地方還有多少印象?記住多少有趣的東西?一定有人會說“有趣的旅行都忘記的差不多了,可惜當時沒有做記錄。”
旅行和讀書一樣,如果途中不記錄,就如同讀書不寫讀書筆記一樣,光靠瀏覽,記住的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做手帳,之后更是以獨創(chuàng)的信息整理術(shù)和手帳術(shù)正式踏上寫作之路。他喜歡四處旅行,用手帳記錄旅行見聞,將體驗轉(zhuǎn)化為人生財富。
他在《旅行手帳完全指南》一書中說,美好的旅行是用腳走路,用手記錄,不是拍到此一游照,而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是讓體驗過的事和即將體驗的事變成一生的禮物。
不是只有花大錢出國才算旅行,只要從家里出發(fā),以觀光者的角度到處走走,記錄當下才有的心情,你就能一頁一頁地創(chuàng)作出屬于自己的旅行日記。
在小鵬的每一次旅行中,“背包里最沉的就是書了,還會帶至少10支筆,分別放進背包的各個口袋,這就保證了只要我想寫,總能在最近的位置找到筆。”
不管是旅途中記錄自己的心情還是旅途后寫游記,除了分享給別人經(jīng)驗之外,更多的是給自己留下一個清晰的回憶。
當詩和遠方相遇,美好的靈魂和美好的地方在一起。過去的幾十年,從拍照到購物、從自由行到深度游,中國人不斷在刷新人類旅行的新認知?!斑h方”不僅真正越來越遠,而且不斷地在超越著空間意義,越來越指向?qū)`魂的探索。
怎么樣的旅行才算是真正有意義的旅行?想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但毫無疑問,它會在心中埋下對于下次旅行的期待,無論是美食料理游,電影游,藝術(shù)游還是動漫游,宗教文化游,旅行最寶貴的意義,莫過于打開視野,賦予初次上路的心靈真正成為旅行者的天賦:擁抱世界,心懷好奇、夢想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