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欣
《聰明累》
機關算盡太聰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靈。
家富人寧終有個,
家亡人散各奔騰。
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
好一似蕩悠悠三更夢。
忽喇喇似大廈傾,
昏慘慘似燈將盡。
呀!一場歡喜忽悲辛。
嘆人世,終難定!
母女雙釵
王熙鳳唯一一次沒有進行錙銖必較、不留余地的算計,就表現(xiàn)在對劉姥姥的仁至義盡上。雖然她善待劉姥姥,也有做給賈母和王夫人看的意味,但無論如何,王熙鳳沒有給這個鄉(xiāng)下老人絲毫刻薄,而是讓劉姥姥一家得到了雪中送炭的莫大天助。所以,她的偶結善緣,便成就了女兒巧姐后來的“遇難成祥、逢兇化吉”。
“金陵十二釵”的構成看起來不太合理,王熙鳳與巧姐母女二人居然同時入榜,兩代人被排到一個榜單里同等對待,而描寫巧姐的筆墨實在少之又少,這不禁令人疑惑:把稚齡的巧姐也看作十二釵之一,有必要嗎?
曹雪芹這樣的安排,不僅推陳出新,而且很有必要。巧姐作為晚輩人,她是風華正茂的那些女子的延續(xù),是當所有活躍于青春的女孩子們都各自散去后,承接薄命女子薄命身的又一個紅顏。從大處看,她代表著天下女性一代又一代不能擺脫的重復悲苦;從小處看,她是王熙鳳德行的延展,從生命降臨到命運軌跡,都由鳳姐而來。
王熙鳳曾把病中的女兒抱到劉姥姥面前,不嫌棄地請這個農(nóng)村老太太為賈府千金取名字。深受王熙鳳照顧的劉姥姥,就為這公府女童起了“巧兒”的名字,從這一刻起,她們命運的紐帶就緊緊綁系在一起了。賈府落難后,巧姐被“狠舅奸兄”賣到煙花巷,劉姥姥為報王熙鳳和賈府的恩德,將巧姐救出,帶回家許配給自己的孫子板兒為妻。雖然鄉(xiāng)舍清苦,卻能遠離風波。這是“金陵十二釵”中最小的一位女孩子,最終的宿命。
王熙鳳一生,環(huán)繞在她周圍的人,與她斗智斗勇,幾乎都是用心不純:丈夫賈璉對她沒多少真情,與她關系曖昧的賈蓉也不是良善之輩,對她垂涎三尺的賈瑞更是猥瑣不堪。唯有這個來自民間最底端、思想見識最樸素的老太太,卻懂得投桃報李,給了她生命后代最后的溫暖。而一切善因,只是源于她當初并不那么真正用心的施予。
巧姐悲劇里的好運,與甄士隱家的丫鬟嬌杏因一次無意回眸而嫁給了賈雨村、被扶為正室的好運氣還有著本質不同。嬌杏是依靠純粹的“僥幸”,這從名字的諧音上就能看出來;而巧姐的命運卻是曹雪芹在整體陰霾的大悲劇里,特意給世人留下的一點陽光和希望。讓人們看到,還有廣大的普通百姓,雖然他們生活得卑微而艱難,雖然他們在歷史上沉默而無聲,但是他們卻可能保存著我們民族最多的良知、最大的善意,他們是民族最有力的傳承者。
就像魯迅寫小說《藥》的時候,原本設定的結局,是愚昧無知的華家和革命者夏家的兩座墳都在清明時節(jié)冷冷蕭瑟著。但是《新青年》的編輯看過初稿后就建議,應該讓讀者感覺到這個社會不是那么地絕望到底,縱使在黑暗里,也還有值得期待的一些希望。所以魯迅就把結尾改為:革命者夏瑜的墳上擺著紅白相間的花環(huán)。
這一筆小小的畫龍點睛,令文章的整體氣脈截然不同。那無名花環(huán),是崇敬革命烈士的人民在祭奠、在感激這個為民族命運而獻出了年輕生命的人,是革命自有后來人的無限蓬勃力量在延續(xù)、在繼承這艱苦但不滅的理想事業(yè)。那代表著精神火種的花環(huán)正因為來自無名,所以更可以是來自千千萬萬人。雖然這花環(huán)的力道很小很小,就像劉姥姥的力量很弱很弱,但是曹雪芹不忍用徹底的悲劇完全否定這個社會,他還是在肯定、在期待,有一些善良的種子,就播撒在山河大地上。
所以巧姐的“榜上有名”,不是為了單薄地描述她,而是為了感謝劉姥姥這樣的樸實民眾,為了肯定王熙鳳曾經(jīng)不計較的慷慨之舉。
性格悲劇
說完巧姐的悲中含喜,再來看看鳳姐的喜極而悲。
我們前面說了,王熙鳳是一個有著男性氣概的女子。其實在金陵十二釵里,有三位女子都具有男性化的性格,就是王熙鳳、史湘云和賈探春,只不過她們三人男性化的性格特質各有不同,也就表現(xiàn)出不同的作風:
湘云擁有的,是男子氣概中的坦蕩率直和不拘小節(jié),她愛女扮男裝、她能大快朵頤、她曾說過那句著名的“是真名士自風流”,所以湘云男性化的是心胸,光明磊落,大大咧咧;
而探春懷有的,是一種須眉風骨般的思考力和責任感,在代管大觀園時探春就說過“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yè)”,所以她男性化的是思維,犀利嚴明,志向高遠;
而鳳姐具有的,是陽剛性格中的掌控欲和占有欲,她男性化的是脾氣,于是造成了她霸氣外露、強勢逼人的性格。
王熙鳳缺少學識,所以欠缺戰(zhàn)略眼光;缺少善良,所以欠缺人性關懷;更缺少溫柔,所以欠缺一點可愛。
因此,王熙鳳的悲劇不僅僅是封建時代引起的悲劇,不僅僅是家族覆滅帶來的悲劇,而是源于她自身的性格悲劇。換在任何時候,缺少繞指柔的百煉鋼,早晚都要折斷在自己的鋒芒畢露、只進不退上。
如此性格,越是強勢,越是容易失勢。強勢只能帶來屈服,帶不來心服;只能換來高位,換不來高明。
所以這首歌唱王熙鳳命運的《聰明累》中,曹雪芹又是贊賞、又是嘲諷、又是不無惋惜地說:“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睓C關萬萬不能算盡。再聰明能干的人,也要想著給其他人留下一條活路,而不能妄想著事事包攬、好處盡占。越是在“聰明”上下盡功夫,就離“智慧”越是遠。
“機關算盡太聰明”,算盡,就是不留余地,只是小聰明,而人生的大智慧,正是通達。
所以王熙鳳的悲劇,與寶釵、黛玉、香菱、迎春等薄命女子不同,她的悲劇里有一點“活該”的意味。但是,自作自受,這樣的結局倒也沒有什么可抱屈的,自己的所做自己來承擔,既有當日之行,就該今日之命。人生就如同是一場博弈,無怨無悔,敢作敢當。
所以,鳳姐雖去,我們依舊為她擊掌送行。
只為,曾經(jīng)有一個女子,雖然錯了,卻依然精彩。
編輯/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