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星亮
北京平谷區(qū)醫(yī)院 放射科,北京 101200
胃癌是病發(fā)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我國胃癌發(fā)病率、病死率均較高,患者年齡多40~60歲分布,但早期胃癌的檢出率為5%~20%[1]。這是由于胃癌早期無顯著臨床表現,在確診時病情已發(fā)展至晚期,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與增加家庭、社會的負擔。若通過影像學早期發(fā)現診斷不同胃癌分化程度病情,及時治療,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近年來發(fā)展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術不僅分辨率高,而且可多方位、多參數成像,尤其擴散加權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對組織結構及細胞特性可定量分析,無創(chuàng)性檢測水分子在體內運動情況,來反映細胞內生理狀態(tài)變化,然而由于在宏觀水平上非隨機毛細血管網內血流的不相干運動,擴散的測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灌注因素的影響[2-3]。有學者提出單指數模型其測量的表觀擴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概念可定量測定分離擴散與灌注成分,真實準確地反映病灶內水分子擴散及微循環(huán)灌注狀態(tài),對胃癌的鑒別方面有獨到優(yōu)勢[4]。本研究通過總結我院科室診治54例胃癌患者的MRI臨床影像學資料,評估其診斷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科室診治54例胃癌患者的MRI臨床影像學資料。納入標準:① 獲得根治性手術;② 無肝臟、肺等主要器官遠處轉移者;③ 無3.0 T MRI檢查禁忌癥者;④ 術前1周內行常規(guī)MRI及DWI檢查;⑤ 經胃鏡檢查與病理確診的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⑥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通過本院倫理委會批準。排除標準:① DWI有偽影影響ADC值測量;② MRI檢查前行相關抗腫瘤治療;③ 資料不完整者。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齡45~74歲,平均(56.23±8.48)歲;臨床腫瘤病理分化程度結果,1級低分化22例,2級中分化18例,3級高分化14例,4級分化極差0例。病程3~8年,平均(4.23±1.52)年;誘因:飲食生活因素4例,幽門螺桿菌感染12例,癌前病變16例,遺傳與基因6例;發(fā)病部位:胃底噴門癌12例,胃體癌26例,胃竇癌16例。
檢查前8~1 2 h囑患者禁食水,檢查前1 h飲800~1000 mL水來充盈腸道,檢查前5~10 min肌注20 mg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吉林菲諾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g/mL,國藥準字H22021163)。采用西門子NOVUS 3.0 T高場強磁共振機,18通道頭顱線圈,梯度場強40 mT/m,切換率150 T·m-1·s-1,應用誘導體襯墊結合并行采集(Array Spatial Sensitivity Encoding Technique,ASSET)技術。入選患者檢查前訓練患者屏氣,取仰臥位,給予MR常規(guī)序列及DWI掃描。掃描主要參數:T1WI(TR/TE=1500 ms/56 ms)和T2W2(TR/TE=7500 ms/102 ms),反轉角90°,視野180 mm×220 mm,層厚5 mm,層間距1 mm,激勵次數1,矩陣320×256,加速因子為2,b=800 s/mm2。DWI采用橫軸面掃描,參數同上。采用加速容積動態(tài)多時相增強掃描(Liver Acqui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LAVA)技術,經肘前靜脈高壓以2 mL/s快速注入0.2 mmol/kg釓噴替酸葡甲胺(Gd-DTPA),平掃之后行DCE-MRI,數據采集用三維傅立葉轉換技術:TR 5.0 ms,TE 2.3 ms,翻轉角10°,層厚3 mm,FOV 40 mm,矩陣為288×192,3次屏氣三期掃描。請兩位胃癌MRI專業(yè)醫(yī)師共同觀察并診斷。
由2名高年資MR診斷醫(yī)師在不知道病理結果的前提下應用GE ADW 2.0工作站Functool功能軟件包對MR平掃、DWI、DCE-MRI及其組合掃描圖像做出診斷。DWI圖像后處理:觀察患者病灶的DWI信號特點,判斷DWI圖像質量,與鄰近正常胃壁辨識信號差異,接著在病灶強化最顯著部位放置感興趣區(qū),避開壞死、液化區(qū),面積約23~25 mm2,稍小于病變范圍,有顯著的均勻高亮區(qū),進行ADC值的測量。同時再把LAVA序列和DWI序列圖像疊加重新定位病變,重新進行ADC值的測量,以上均測量3次取平均值。
采用SPSS 22.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ADC值用(±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較,采用t檢驗;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LAVA強化特點用n (%)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4例胃癌患者病灶處DWI圖像均顯示高信號影,其中37例(68.52%)患者DWI圖像顯示顯著的高信號影,17例(31.48%)患者DWI圖像顯示不均一的高信號影。同時全部病灶的T2WI圖像顯示呈高或稍高信號影,T1WI圖像顯示為低或等信號,LAVA示病灶均有強化,其中35例(64.81%)病灶表現為分層強化,19例(35.19%)病灶表現為不規(guī)則強化,延時期強化均表現為消退。其中,不同分化程度腺癌強化特點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5.2800,P=0.000),見表1。此外,DWI圖像質量均優(yōu),沒有顯著的偽影,不影響ADC值的測量。
表1 不同分化程度腺癌強化特點比較 [n (%)]
正常胃壁ADC值為(3.034±0.211)×10-3mm2/s明顯高于胃癌患者胃壁ADC值為(1.121±0.186)×10-3mm2/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978,P=0.000)。
不同分化程度腺癌患者胃壁的ADC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34,P=0.000);其中低分化腺癌ADC值(0.937±0.126)×10-3mm2/s明顯低于中、高分化腺癌ADC值[(1.072±0.165)×10-3mm2/s、(1.312±0.211)×10-3mm2/s],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934,P=0.006;t=6.697,P=0.000);低分化腺癌ADC值明顯低于高分化腺癌ADC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615,P=0.006)。
LAVA+DWI圖像所得不同分化程度腺癌患者胃壁的ADC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59,P=0.000),其中低分化腺癌ADC值(0.917±0.103)×10-3mm2/s明顯低于中分化腺癌ADC值(1.025±0.145)×10-3mm2/s與高分化腺癌ADC值(1.223±0.189)×10-3mm2/s,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50,P=0.009;t=6.296,P=0.000);低分化腺癌ADC值明顯低于高分化腺癌ADC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57,P=0.002)。
病例1為46歲男患者,胃竇大彎側高分化腺癌。胃竇高分化腺癌MRI,見圖1。
圖1 胃竇高分化腺癌MRI
病例2為53歲女患者,胃底賁門區(qū)中分化腺癌。胃底賁門區(qū)中分化腺癌MRI,見圖2。
病例3為55歲女患者,胃賁門低分化腺癌。胃賁門低分化腺癌MRI,見圖3。
圖3 胃賁門低分化腺癌MRI
胃癌居全世界最常見癌癥死亡第2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在我國是癌癥相關性死亡數的第3位。據資料顯示,經手術治療后我國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0%,若胃癌早期被診斷,黏膜和黏膜下層的癌細胞經對癥治療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90%[5]。故早診斷、早治療能有效降低胃癌患者的死亡率。電子胃鏡活檢雖是胃癌的“金標準”,但其侵入性篩查成本高,很難大范圍普查及進行隨訪工作[6]。目前,胃鏡費用較高,也易引起患者恐懼,操作過程會給患者帶來痛苦,同時一定程度上對咽喉和胃部黏膜有損傷,CT輻射損傷比較大。因此,在術前急需尋找一種無創(chuàng)的影像技術準確的評估胃癌分化程度十分關鍵,不僅可降低一定的淋巴結切除,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也可以避免手術或減少手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7-8]。
DWI能獲得水分子與正常組織內不同組成成分交換的動態(tài)狀態(tài),而胃癌組織隨著癌細胞核漿比例增大,內部水分子的布朗運動顯著受限,DWI呈高信號,進一步通過測量對應的ADC值可量化其強度[8-9]。許傳軍等[10]研究認為,擴散系數b值越大,ADC值越真實,但圖像磁敏感偽影重,最后得出b值為800 mm2/s時,DWI圖像治療較優(yōu)。故本研究DWI參數設置b值為800 mm2/s。呼吸、大動脈搏動及胃腸蠕動等均會干擾MRI檢查而出現偽影,故檢查前患者要保持空腹并飲大量水來充盈腸道,肌注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水來抑制胃腸蠕動,同時要注意排空胃內潴留物,擴張胃腔來提升圖像質量[11-12]。本研究應用3.0 T MRI增強DWI信號,并結合ASSET去最大限度地避免圖像產生偽影,輔助Gd-DTPA對比劑增加分界對比度,提升圖像質量,減輕T2WI投射干擾。
DWI技術在一種無創(chuàng)模式下檢測病灶組織內水分子布朗運動自由度的動態(tài),獲得病灶組織內細胞形態(tài)、通透性及不同信號的DWI圖像等參數資料來區(qū)別疾病的性質[13]。本研究入選54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病灶處DWI圖像均顯示高信號影,全部病灶的T2WI圖像顯示呈高或稍高信號影,T1WI圖像顯示為低或等信號,LAVA示病灶均有強化,其中19例病灶表現為分層強化,35例病灶表現為不規(guī)則強化,延時期強化均表現為消退。同時DWI圖像質量均優(yōu),沒有顯著的偽影,不影響ADC值的測量。以上提示不同分化程度胃癌采用不同序列上會呈現出不同信號,可能與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病理組織成分有關[14-15]。
本研究發(fā)現正常胃壁ADC值明顯高于胃癌胃壁ADC值,這可能與胃癌細胞生長致密,癌細胞核漿比值大,細胞外水分子擴散受限,細胞異型性大有關,導致DWI信號較高,ADC值較低[16-17]。進一步詳細分析胃腺癌不同分化程度的ADC值,結果顯示DWI與LAVA疊加DWI示高分化腺癌ADC值分別為(1.312±0.211)×10-3mm2/s、(1.223±0.189)×10-3mm2/s,均明顯最高,可能是因為高分化腺癌癌細胞分化程度較高,癌細胞密度較小,細胞外水分子擴散空間較大,擴散幾乎不受限[18-19],導致DWI信號較低,ADC值較高,而DWI與LAVA疊加DWI示低分化腺癌ADC值分別為(0.937±0.126)×10-3mm2/s、(0.917±0.103)×10-3mm2/s,均明顯最低,可能原因是低分化腺癌分化程度差,癌細胞密度大,生長密集,水分子擴散比值受限,核漿比值大[20],故DWI呈高信號,ADC值最低;中分化腺癌ADC值為介于低、高分化腺癌之間。LAVA可多平面重建其薄層容積圖像,顯示癌變組織的腫瘤動脈,直觀表現癌變組織與周圍正常胃壁之間信號差異,同時動態(tài)增強動脈序列的延遲期也有助胃癌分期。為了進一步提高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診斷率,本研究采用LAVA疊加DWI序列成像測量其差異性,明確表明LAVA增加了MRI對胃癌分期的準確檢出率,顯示出更清晰癌腫狀態(tài)。
綜上所述,DWI及ADC可有效鑒別與診斷不同分化程度胃癌,而輔助LAVA可進一步獲得更全面的參數信息,評價其生物學行為,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