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的寫話教學是中高年級寫作的基礎。練習好了低年級的人事景物,對中高年級的作文表達起了很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二年級的寫話教學不容小覷。寫話教學,就要完成由圖畫到文字的轉化。能夠客觀準確地表達圖意。
一、圖上有什么,文中就要有什么
物的分析是看圖的基本功。物又分為景物和人物。景物又有靜物和動物之分。人物也有靜態(tài)和動態(tài)之別。當然,寫畫時,這些深奧的道理不能講給孩子們聽,但備課時,是要留意的。
1.定題立意。
當一幅畫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要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畫后立題。二年級的寫話大多以事為題。比如《升國旗》《拔河比賽》《曬棉被》《過橋》《玩雪》《撿貝殼》《植樹》等等。還有幾篇需要思考后提煉一下。比如:《好孩子》,《奶奶辛苦了》。一篇寫話最好分2-3自然段。如《觀猴山》。
星期天,天氣晴朗,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老師帶我們去動物園看猴子。
猴山上的猴子可真多。他們長著桃子型的臉,閃閃發(fā)光的眼睛,大大的鼻孔,尖尖的嘴巴,紅紅的屁股,長長的尾巴。
猴子的樣子可真有趣!有的猴子在蕩秋千;有的猴子在吃桃;有的在爬山;還有的在曬太陽。最有趣的是那只猴子,它在扭著屁股跳舞呢,可好玩了。
雖然這些要求對初學者有些難度,但一些規(guī)矩習慣養(yǎng)成之后,可以減少到中高年級寫作文的一些弊病。如,不寫題目,不分段,忘加標點等等。
2.先景后人。
在一般情況下,需要先寫景物后寫人物。比如《升國旗》。
今天,天氣晴朗。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還有幾只小鳥在天上飛著。高高的教學樓上,紅色的墻壁,黃色的樓頂,顯得格外漂亮。花壇里的花草散發(fā)著清香,引來了幾只蝴蝶。草叢里有兩棵綠油油的大樹,長得枝葉茂盛。
同學們將右手舉過頭頂,向國旗敬禮,眼睛注視著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高高飄揚在空中,也飄到了我的心里。“祖國您好”我們愛祖國,我們愛祖國的五星紅旗。
這篇寫話中,“祖國您好”這四個字如何呈現(xiàn)出來就是指導的難點所在。這是表現(xiàn)心理活動的一句話,它最好在升旗后,表達感受時出現(xiàn)比較自然。
3、先主后次。
當人物和動物都出現(xiàn)時,一般先寫人物再寫其他。這時就要分清主次,按照先寫主要后寫次要。比如《植樹》。
植樹節(jié)到了,老師帶同學們去公園植樹。
小明、小剛和小紅三人一組。他們先挖好樹坑。小明小心地扶正樹,小剛拿著鐵鍬給小樹培土。小紅提著水桶,對他們兩人說:“我去提水,讓小樹喝飽了,它會長得更快的?!?/p>
天上的小鳥飛過,拍著翅膀,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小樹長大了,我們就有新家了?!迸赃呌幸粚π“淄靡苍谂倏?,它們也要學栽樹嗎?有兩只鴿子為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出神地望著這一植樹的場面。
二、畫中什么樣,文中就要什么樣
在寫話中最難表達的是人物(動物)情態(tài)的把握。這就需要想象力的培養(yǎng)了。
1.人物動作。
比如《拔河比賽》。圖中有好幾個孩子,動作描寫就需要準確傳神。
在隊伍最前面的小男孩是小明,小臉憋得通紅,穿著花褂子的小麗力氣雖小,但她死死地拽住繩子,最后的小孩叫小東,只見他咬緊牙關,連身子都傾斜了。
2.人物對話
《春天來了》中,小明和妹妹的對話就需要想象。
小明放學了,他帶著妹妹小蘭跑到草地上玩兒。小明看到天上有一只風箏,他一邊跑一邊指著天上對妹妹說:“看哪,那只風箏飛得多么高呀,我們也趕快回家?!?/p>
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也可以讓孩子們現(xiàn)場示范,完成從圖到生活,再由生活到文字的轉化。
三、生活中感受,身體力行中體驗
《曬棉被》是緊密聯(lián)系生活的一篇寫話,可以先引導孩子們先將畫面演出來。讓孩子用我的夏涼被展示一下,在展示中語言也就應運而生:
可棉被太大太沉,我先把棉被疊得小一點,再把棉被扛在肩上。
再比如《奶奶辛苦了》,讓兩個小孩上臺展示,我當奶奶。照著圖上的演,演完了再說,說完了再寫。這樣人物的情態(tài)動作才能躍然紙上。
四、想象中鍛煉,來龍去脈中思索
想象力發(fā)揮極致的練習當屬多幅圖的寫話練習了。多幅圖的觀察與分析往往離不開敘事能力的表達。事情往往有人、時、地、事幾個因素,而事情往往要理出起因、經(jīng)過、結果??炊喾鶊D的時候,需要分出哪是起因,哪是結果,重點的是過程,來龍去脈講清楚。
比如:《幫助小鳥找媽媽》。有4幅圖,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幅圖中小明和哥哥在回家路上看到鳥寶寶從樹上掉下來是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則是第2、3幅圖中分析鳥寶寶從哪兒掉下來的和怎樣通過搭人梯的方法把鳥寶寶送回樹上去。結果在第4幅圖中,鳥爸爸媽媽來感謝他們。
有的寫話雖不是多圖,單圖的呈現(xiàn),但其中元素眾多,我們可以稱它為:單線多元素。這樣的圖更需要我們仔細觀察,理出故事的來龍去脈了。比如《救小鴨》。寫小鴨求救是起因,小鳥報信叫來小熊和小猴,他們想辦法救小鴨是過程。小熊把水倒進坑里,救出小鴨是故事的結果。
敘事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依賴平時老師對孩子們課堂習慣的培養(yǎng),讓小孩們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這幾個要素敘述故事的內容,把話講清楚明白。二年級下冊中第七單元的課文,都是敘事的,可以作為專題練習孩子們復述故事的能力。
五、課本中學習,尋章摘句中運用
課本中有很多寫作的范例,如果在寫話中有效地結合不但能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孩子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架起學與用之間的橋梁。
比如:《玩雪》,可以結合學過的《看雪》?!跋卵┝?,地上鋪了雪毯,樹上披了銀裝,到處一片潔白?!蔽闹械倪@句話就可以在此引用了。
《春天來了》,可以結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找春天》的課文,編寫出這樣的話:春天來了。小鳥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唱動聽的歌。草兒綠了,花兒紅了。遠處的山也綠了,小溪的水解凍了,嘩嘩的流著,遠處的山上有幾座房子,房子前面有碧綠的田野。
《撿貝殼》,我引導孩子們回顧一年級學過的課文《畫家鄉(xiāng)》。濤濤的家鄉(xiāng)在海邊。他畫的海那么藍,那么寬。一艘艘船上裝滿了魚和蝦。這段文字也正好用上。
寫《植樹》時,我們一起復習了《鄧爺爺植樹》一文,怎么植樹的情景如在眼前,再寫植樹也就不成問題了。
除此之外,課本中練習的一些句式:有的……有的……還有的;一邊……一邊……等這些句式的練習都可運用到寫話中。
寫話還是生字大練兵,平時學過的字在寫話中有了用武之地,孩子們在運用中進行了鞏固,可謂是一舉多得。
六、圖畫中增色,絢麗多彩中生輝
孩子們對色彩是很敏感的,為了讓孩子們在寫話中更加感受圖畫的美感,我一般安排涂色的作業(yè)要求,寫完后,再給畫面加上豐富多彩的顏色。這項任務是孩子們最想做的,不用安排,只要是寫話,孩子們都養(yǎng)成了帶彩筆的習慣。而且,寫話,涂色是安安靜靜地完成,看著他們全身心投入的學習狀態(tài),我很欣慰。寫話的課堂也是最安靜的課堂,即使沒有老師看著,也沒有一個說話的。
相信寫話教學中如果做到了以上這六點,孩子們一定會深深地愛上我們的看圖寫話的。因為,用文字畫畫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別樣的藝術美。
劉麗英,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皇城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