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祎男
(安慶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安徽 安慶 246000)
日語屬于粘著語,在語法上依靠助詞或助動詞的粘著(即附加)來表示每個內(nèi)容詞①在句中的地位和作用。這些粘著成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句子的含義,相同的內(nèi)容詞附加不同的助詞或助動詞,句子的含義會完全不同。甚至相同的內(nèi)容詞附加相同的助詞或助動詞也可能會產(chǎn)生兩種或三種的含義,這種句子在日語中叫做「両義文」,也就是漢語中的歧義句。本文主要從句法歧義角度對比分析日漢歧義句,進(jìn)而加深對語言中歧義現(xiàn)象的理解和認(rèn)識,并嘗試在日漢互譯中消除歧義。
格助詞「の」接在體言和相當(dāng)于體言性質(zhì)的活用詞連體形以及助動詞后面,還可以接在部分副詞后面。構(gòu)成連體修飾語,對受其修飾的體言加以詳細(xì)的說明,相當(dāng)于漢語中的“的”。詳見下面例句:
(日)① 夏目漱石の研究 (中)1 夏目漱石的研究
② 父の寫真 2 爸爸的照片
日語例句①有兩種理解:a.研究夏目漱石這位作家。(夏名漱石を研究すること。),「の」的前后是賓語與謂語的關(guān)系。b.夏目漱石本人進(jìn)行的研究。(夏名漱石が研究すること。),「の」的前后是主語與謂語的關(guān)系。漢語例句1 同樣有兩種含義:a.關(guān)于夏目漱石的研究。(夏名漱石についての研究。),“的”的前后是賓語與謂語的關(guān)系。b.夏目漱石本人所做的研究。(夏名漱石がしている研究。),“的”的前后是主語與謂語的關(guān)系。
日語例句②有三種解釋。a.我爸爸拍攝的照片。(父が寫した寫真。),「の」的前后是主語和謂語的關(guān)系。b.屬于我爸爸的照片。(父が持っている寫真。),「の」的前后是所屬關(guān)系。c.拍攝對象為我爸爸的照片。(父を?qū)懁筏繉懻妗#?,「の」的前后是賓語與謂語的關(guān)系。漢語例句2 同樣有三種含義:a.我爸爸拍攝的照片。(父が撮った寫真。),“的”的前后是主語與謂語的關(guān)系。b.我爸爸擁有的照片。(父が所有している寫真。),“的”的前后是所屬關(guān)系。c.拍攝對象為我爸爸的照片。(父を撮った寫真。),“的”的前后是賓語與謂語的關(guān)系。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當(dāng)「の」和“的”后面的詞既可以理解為名詞又可以理解為動詞(或動作性名詞),并且后面的詞與前面的詞既可以是主謂關(guān)系又可以對象關(guān)系或所屬關(guān)系時,句子容易產(chǎn)生歧義。在翻譯這種句子時,除了需要加入含義明確的獨立詞之外還需要加入能夠確定詞與詞之間的關(guān)系或增添某種意義的助詞,以明確「の」或“的”前后的關(guān)系,例如格助詞「が」是表示主語的格助詞,放在實意動詞前可以確定前后是主語與謂語的關(guān)系或所屬關(guān)系。格助詞「を」是表示賓語的格助詞,放在他動詞前可以確定前后是對象關(guān)系。
格助詞「に」接在地點名詞后可以表示存在的地點,相當(dāng)于漢語中的“在”。在漢語中“在”既可以表示動作進(jìn)行的場所又可以表示動作的找落點,因此“在…上做某事”的句子很容易產(chǎn)生歧義。詳見下面例句:
(中)3 在地鐵上畫畫。
漢語例句3 有兩種意思。a.畫畫這一動作是在地鐵上進(jìn)行的(地下鉄で絵を描く)。“在”表示畫畫這個動作進(jìn)行的地點。b.(為了美化地鐵的環(huán)境,)把畫畫到了地鐵車身上(地下鉄に絵を描く)?!霸凇北硎井嫯嬤@個動作的找落點。兩個句子在翻譯成日語時雖然內(nèi)容詞相同,但是所用助詞不同,這是因為在日語中「で」表示動作進(jìn)行的場所,「に」表示動作的著落點,所以上面類型的句子在日語中不會發(fā)生歧義。
雖然格助詞「に」在上面的例句中含義明確,但是由于用法眾多,當(dāng)一個句子中的「に」出現(xiàn)多種語法功能重疊時或出現(xiàn)多個「に」時,句子就容易出現(xiàn)歧義。詳見下面例句:
(日)③ 田中さんに顧さんに相談してもらう。
④ 王さんに弟に會ってもらい。
日語例句③兩種含義,a.請?zhí)镏信c小顧談一談。(顧さんと相談するように田中さんに頼んだ。)句中田中是請求的對象,也是「相談する」這個動作的實施者,小顧是談話的對象。b.請小顧與田中談一談。(田中さんと相談するように顧さんに頼んだ。)請求的對象和談話的對象相反。例句④可做同樣分析,a.請小王見弟弟。(王さんに弟と會ってもらう。)b.請弟弟見小王。(弟に王さんと會ってもらう。)
在日語中「…に…動詞連用形+てもらう」這個表達(dá)方式有“受到某人…恩惠”的意思。其中“某人”為實施動作的人,用格助詞「に」表示。當(dāng)這個表達(dá)方式與帶施動對象的「相談する」「會う」這類動詞一起使用時,「に」前面的人物既可以理解為實施動作的人,也可以理解為實動的對象,因此很容易產(chǎn)生歧義。類似的動詞在日語中還有很多,如:「約束する」(約定)、「聞く」(問)、送る(送)、「頼む」(拜托)等等。為了避免這種類型的歧義句,在日語句子時中盡量避免同一助詞在句中反復(fù)出現(xiàn)。這種歧義句在漢語中一般不會出現(xiàn),因為漢語中不會把兩個動詞直接連接在一起,另外漢語是通過語序來決定主語和對象的。
(日)⑨ おじいさん、乗られますか。
⑩ 田中さんは吉田さんに道を聞かれた。
日語例句⑨有兩種意思,a.老爺爺,您要乘車嗎? (おじいさん、お乗りになりますか。),句中的「られる」理解為表示尊敬。b.老爺爺,您能上去車嗎? (おじいさん、乗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か。),句中的助動詞理解為可能。這是因為句子中沒有其他的內(nèi)容詞和助詞成分可以幫助判斷句意,「られる」既可以理解為敬語助動詞,也可以理解為可能助動詞,兩種功能重合引起歧義。例句⑩兩種含義為a.吉田向田中問路。(吉田さんは田中さんに道を訪ねた。),此時的助動詞「れる」表示被動。吉田是動作的發(fā)出者,在句中作補(bǔ)語,用格助詞「に」表示。b.田中向吉田問路。(田中さんは吉田さんに道を?qū)い亭?。),此時助動詞「れる」表示尊敬。田中是動作的發(fā)出者,格助詞「に」表示對象。助動詞「れる」既可以看作是被動助動詞也可以看作是作敬語助動詞?!袱恕菇涌梢员硎緞幼鞯陌l(fā)出者也可以表示動作的接受者,多種功能重疊導(dǎo)致歧義。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此類歧義產(chǎn)生的原因是由于有些日語助動詞具備多種語法功能,當(dāng)句子中的內(nèi)容詞較少,又沒有可以確定詞與詞之間關(guān)系的助詞時,或即便有助詞,但這個助詞也具備多種語法功能時就容易產(chǎn)生歧義。但是這種句子翻譯成依據(jù)實詞和語序來判斷句意的漢語則不會引起歧義。
與日語中虛詞含義較多引起歧義不同,漢語中有的核心實詞具備兩種相反的含義,也容易引起歧義。詳見下面例句:
(中)4 小王借了佐藤錢。
漢語例句4 的兩種含義為:a.小王把錢借給了佐藤。(王さんは佐藤さんにお金を貸した。)b.小王從佐藤那里借來了錢。(王さんは佐藤さんからお金を借りた。)之所以產(chǎn)生歧義是因為漢語中的“借”,既有“借入”也有“借出”的含義,使句子出現(xiàn)了完全相反的意思。但是這種歧義句在翻譯成日語時,因為所用的動詞不同可以消除歧義。「貸す」表示借出去,「借りる」表示借進(jìn)來。
句子結(jié)構(gòu)的多層次引起的歧義是一種最常見的歧義,一般是由于模糊的修飾關(guān)系引起的。詳見下面例句:
(日)?私は旅先で道に迷ってそこに立っているおばあさんに聲をかけた。
日語例句?中「旅先で」「道に迷って」「そこに立っている」三個修飾成分既可以理解為是對主語“我”的描述,也可以理解為對對象語“おばあさん”的修飾,因此句子會產(chǎn)生三種含義,a.我跟一位在旅途中因迷路站而在那里的老奶奶打招呼。(私は、旅先で道に迷ってそこに立っているおばあさんに聲をかけた。)b.我在旅途中跟一位因為迷路而站在那的老奶奶打招呼。(私は旅先で、道に迷ってそこに立っているおばあさんに聲をかけた。)c.我在旅途中迷了路,向站在那里的老奶奶打招呼。(私は旅先で道に迷って、そこに立っているおばあさんに聲をかけた。)。消除這種歧義,我們可以在日語句子中加入標(biāo)點符號。在翻譯成漢語時我們是通過調(diào)整漢語語序來明確句子意思的。
像上面這種由于對所修飾的對象有不同的理解而導(dǎo)致的歧義在漢語中也有,如:
(中)5 我收到了許多朋友送來的禮物。
第一種含義:a.我收到了許多禮物,這些禮物是朋友送給我的。(友達(dá)からのプレゼントをたくさんもらった。)第二種含義:b.我很多朋友都送了我禮物。(たくさんの友達(dá)からプレゼントをもらった。)這種歧義在翻譯成日語時是可以避免的,因為日語中的修飾成分用法比較穩(wěn)定,只修飾距離最近的一個。
句法方面只是引起歧義的一個方面,實際上導(dǎo)致句子歧義的原因還有很多,解決的辦法也很多。本文只是從句法角度對比分析日漢歧義句,并嘗試通過翻譯的方式消除歧義。在互譯的過程中一般會出現(xiàn)三種情況,一是原語言無歧義,翻譯后產(chǎn)生了歧義;二是原語言有歧義,翻譯后依舊有歧義;三是原語言有歧義,通過翻譯消除了歧義。前面兩種情況是需要避免的,第三種才是我們要研究的,只有加深對語言中歧義現(xiàn)象的理解和認(rèn)識,才能盡量避免歧義句的產(chǎn)生。
注釋:①內(nèi)容詞是以表示客觀事物為主,可以獨立形成句子的詞。它大致可劃分為“體言”(沒有詞尾變化即沒有“活用”形、可以成為主語的詞)、“用言”(有詞尾變化即有“活用”形、可獨立成為謂語、受副詞性修飾成分修飾的詞)和“副性詞類”(沒有詞尾變化即沒有“活用”形、在句中不起主干作用而承擔(dān)輔助作用的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