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寧,丁小明,李巨銀,卓國榮,胡新崗
(1.江蘇農(nóng)牧科技職業(yè)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2.興化市安豐畜牧獸醫(yī)站,江蘇 興化 225700)
畜禽腹瀉性疾病是嚴重阻礙畜禽業(yè)發(fā)展因素之一,不僅對畜禽生長發(fā)育產(chǎn)生影響,而且對癥狀嚴重者還極易導致死亡。當前,對畜禽腹瀉疾病的防治多以抗生素治療為主。若長期反復使用抗生素,致使病原微生物對抗菌藥物產(chǎn)生了耐藥性,降低了療效,且藥物殘留在動物體內(nèi),其產(chǎn)品達不到無公害要求,影響了畜產(chǎn)品的出口和人們的健康。研究表明中草藥有效活性成分不僅具有抗菌、增強機體免疫作用,還能改善機體組織機能,且具有毒副作用小、無殘留,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等優(yōu)勢。試驗選用中藥大烏泡制成中藥制劑對小鼠小腸推進運動進行試驗研究。
大烏泡,購自泰州宏泰衛(wèi)生物資公司;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規(guī)格:1 mg:2 mL);蒙脫石散(規(guī)格:3 g);印度墨汁(規(guī)格:100 mL)。
昆明小鼠,清潔級,24只,體重20~22 g,雌雄各半,購自揚州大學。
將大烏泡加水浸泡12 h,煮沸,過濾,濾渣再加水煮沸,過濾,2次濾液合并后濃縮至稠狀,加乙醇調(diào)至乙醇濃度60%~70%,充分攪勻冷藏沉淀,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回收乙醇后的藥液再加乙醇至乙醇75%~80%,攪勻,冷藏沉淀,過濾,濾液回收乙醇,再濃縮至無醇味,藥液加水冷藏沉淀,過濾,濾液濃縮得濃度為每mL含1 g生藥量的藥液,調(diào)pH 7.0,制成中藥制劑口服液,經(jīng)流通蒸氣滅菌備用。
中藥制劑原液分別為中藥制劑1(1g·mL-1),用生理鹽水稀釋為中藥制劑2(0.5 g·mL-1);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用生理鹽水稀釋為0.01 mg·mL-1;蒙脫石散用生理鹽水稀釋為0.075 g·mL-1,小鼠灌服前需搖勻;印度墨汁用生理鹽水進行等量稀釋。
取小鼠,雌雄各半,分成4組,平均每組6只。對照組:小鼠口服生理鹽水0.2 mL·10 g-1·只-1,2次·d-1;蒙脫石散組:將蒙脫石散稀釋成0.075 g·mL-1濃度,小鼠灌服0.2 mL·10 g-1·只-1,2次·d-1;中藥制劑1組:用中藥口服液1 g·mL-1濃度,口服0.2 mL·10 g-1·只-1,2次·d-1;中藥制劑2組:用中藥口服液0.5 g·mL-1濃度,口服0.2 mL·10 g-1·只-1,2次·d-1。
4組小鼠,連續(xù)口服4 d。各組小鼠在給藥后第3天開始禁食24 h,實驗第4天,末次給藥(水)20 min后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01 mg·mL-1)建立腹瀉模型,再過20 min后,4個組小鼠同時灌服印度墨汁0.5 mL·只-1,30 min后,脫頸椎處死小鼠,打開腹腔,分離腸系膜,剪取上至幽門,下至回盲部之間的腸管,置于平底托盤上(不加牽引),輕輕將小腸拉成直線,測量腸道長度作為“小腸總長度”,從幽門至墨汁前沿的距離作為“墨汁在腸道推進距離”,計算墨汁推進百分率,用SPSS軟件進行組間t檢驗。
墨汁推進率(%)=墨汁在小腸推進距離/小腸總長度×100%。
在與對照組比較中,蒙脫石散、中藥制劑1、中藥制劑2都具有降低小鼠腸道運動性作用。其中,中藥制劑1對降低小鼠腸道運動性作用效果顯著(P<0.05),但其他兩組與對照組比較效果不顯著,結果見附表。
附表 腸道推進運動結果
腹瀉是各種畜禽常見的多發(fā)病之一,發(fā)病率、死亡率高,不受季節(jié)性影響,可造成畜禽生長性能下降,即使病愈后仍能造成畜禽生長緩慢等。引起畜禽發(fā)生腹瀉的因素較為復雜,如飼養(yǎng)管理、飼料、畜禽自身、病原微生物等。在臨床防治畜禽腹瀉病過程中,應根據(jù)致病原因有針對性的選擇治療方案。
針對病原微生物引起畜禽腹瀉病,臨床上往往用抗生素為主,磺胺類、喹諾酮類、四環(huán)素類都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長期使用或不合理用藥往往引發(fā)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還可導致畜禽體內(nèi)出現(xiàn)藥殘,嚴重危害人們健康。近年來,利用中草藥防治畜禽腹瀉病已成為熱點。中草藥具有毒副作用小、無殘留、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等優(yōu)勢,還具有提高動物機體免疫力,改善畜禽生產(chǎn)性能等特點。研究表明,中藥方劑能較好抑制雞白痢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改善動物小腸蠕動,增強抗炎效果;孫高成用黨參、黃芪、白術等草藥制成中藥制劑能顯著治療雞場嚴重腹瀉;用石翁止瀉散對豬、雞防治腹瀉效果明顯。
泄瀉病癥在中獸醫(yī)認為,病變主在脾胃與大小腸,導致本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是濕盛與脾胃功能失調(diào);在機體感受濕熱、疫毒之邪,濕熱交蒸、膠著難解后致使脾胃運化發(fā)生失常,出現(xiàn)清濁不分,水濕下注而生泄瀉現(xiàn)象。本試驗選擇大烏泡作為中藥制劑,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活絡,止血止痛作用,臨床上可治感冒、高熱、咳嗽帶血、風濕關節(jié)痛、月經(jīng)提前、腹瀉、腸胃炎、痢疾、脫肛、外傷出血等。研究表明,大烏泡葉的醇提物對多種細菌有顯著的抑菌作用。
通過在小鼠皮下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藥物,可逆性抑制了小鼠體內(nèi)膽堿酯酶活性,提高小鼠體內(nèi)受體部位的乙酰膽堿濃度,從而使腸道平滑肌興奮性提高,促進了腸道蠕動。因此,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能夠建立動物腹瀉模型。本試驗結果表明,大烏泡中藥制劑能抑制小鼠腸道運動性作用,其中在1 g·mL-1濃度下,能顯著降低小鼠腸道運動性。但使大烏泡降低腸道運動的作用機制,目前尚未有相關報道,可作為今后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