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云
【摘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中體會人文內涵,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成長,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奠定基礎,這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辯證統(tǒng)一,也是職校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結合教學實踐,從閱讀重要性、閱讀策略、閱讀好書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衛(wèi)職院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閱讀策略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點。語文不僅要讓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等能力,還應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中體會人文內涵,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成長,為學生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奠定基礎,這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辯證統(tǒng)一,也是職校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
一、閱讀重要性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讓他們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閱讀不僅是學
好語文的基礎,也是學好其它學科的基礎。大量優(yōu)質的閱讀是使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閱讀能讓人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感受高尚的情操,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讓學生在畢業(yè)后能順利地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
哲學家周國平說過:“技術與人文是醫(yī)學的兩翼,缺一不可。沒有技術,醫(yī)學沒有軀干;沒有人文,醫(yī)學沒有靈魂?!笨梢娂夹g與人文相輔相成?!搬t(yī)乃仁術”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核心理念。唐代名醫(yī)孫思邈曾說:“大醫(yī)精誠”,意思是從醫(yī)者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醫(yī)德。醫(yī)學生是教育中一類特殊的群體,他們未來工作的服務對象是患者。特殊的專業(yè)決定了醫(yī)學生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養(yǎng)。長期以來,醫(yī)學生在校一般偏重學習專業(yè)知識,人文素質相對薄弱。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社會與人生,感受真善美,從而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有助于良好醫(yī)學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
但目前,醫(yī)職校學生的閱讀現狀令人擔憂。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學生的閱讀呈現出網絡化和碎片化的特點。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學生很少去圖書館閱讀或借書,移動端方式閱讀居多,熱衷于閱讀休閑娛樂、漫畫、偵探故事、言情小說等,甚至一些色情暴力迷信等充斥著他們的閱讀。如此閱讀無疑對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不可能讓學生閱讀有益。
二、閱讀策略
很多職校生了解閱讀的重要性,也知道要多讀好書,但苦于不會閱讀,無法
體會閱讀的樂趣,也體會不到閱讀帶來的成就感,時間長了,閱讀就變成了負擔,只有半途而廢了。因此,對職校生進行閱讀指導是很有必要的。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閱讀的第一推動力。只有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我們才能從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才能提高閱讀效果。因此,教師要設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克服閱讀的盲目性、隨意性。其次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摒棄“一言堂”“滿堂灌”,為學生的主動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去閱讀,去品味,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如巧設疑問、營造情境、開展活動等。職校生正處于青春期,戀愛是很多學生面臨的問題。在學習《致橡樹》時,我先提出一個話題,讓學生在學完這首詩后,談談他們自己的愛情觀。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也有共鳴,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還開了一個小型辯論會,討論早戀的利弊。在交流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這首詩的了解,還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二)講究閱讀方法
葉圣陶先生曾這樣說:“閱讀程度不夠的原因,閱讀太少是一個,閱讀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個”。這句話強調了掌握閱讀方法的重要性。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了以下幾種閱讀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誦讀法。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誦讀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多朗讀多背誦,可以增強語言感知力,加深對文字和文字背后情感表達的理解,從而更進一步理解文章。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播放名家示范朗讀,教師最好也能范讀,這樣容易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代入感。還可以請學生上臺朗讀,一開始有些同學會怯場,慢慢地,自告奮勇的同學越來越多。記得班上有位女生朗讀一篇“祝詞”,字正腔圓,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令在場的人不禁拍手喝彩。課后我建議這位女生去參加學校的實踐活動,發(fā)揮自己的朗讀特長?,F在這名女生已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校園主持人了。
活動法?;顒咏虒W是學生較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閱讀不僅僅是個人化行為,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分享閱讀,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比如,“朗誦會”“情景表演”“辯論會”“讀書心得交流會”等。每個學期,我都會開展一次“課外讀物推介”活動,即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作品,并在課堂上推薦一本自己從中受啟發(fā)的文學作品。此項活動很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讀書筆記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以寫促讀。要讓學生記好讀書筆記。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摘錄優(yōu)秀詩句,或對閱讀的精彩部分作注釋,或書寫讀書感悟。在教《項鏈》這一課時,我讓學生續(xù)寫小說的結尾。有一位男生,平時上課也是很踴躍的,大膽猜測,一個人續(xù)寫出了七種合情合理的結尾,非常難得。學生通過書寫讀書筆記,實現讀寫遷移,從理性閱讀到主觀感悟,能使其感受閱讀之樂,獲得寫作之趣。
三、閱讀好書
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苯處熞笇W生
有選擇地閱讀,我們要推薦那些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優(yōu)秀書籍給他們讀,以便讓他們從好書中受到思想教育,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僅靠語文課堂和閱讀課本是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延伸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課外讀物推介的書籍,引導學生閱讀;也可以讓學生閱讀教材課文的延伸著作,比如相關作者的其它作品;也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古今中外名著,開闊閱讀視野,充實文化底蘊;還可以閱讀一些報刊雜志等。
學生閱讀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學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也可以通過網絡閱讀。鼓勵學生將閱讀的關注點逐步從移動端的娛樂化、快餐化的內容轉移到離線狀態(tài)的充滿紙墨香的高品質的書本作品中來。
參考文獻:
[1]趙大鵬主編.語文(基礎模塊)[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3.
[2]劉國民,趙敏俐.大學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