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俐
【摘要】在近幾年的發(fā)展中,我國各個高校都開始重視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高校德育教育的最終效果還非常有限。如果各個高校能夠充分利用德育答辯的效果,那么就能夠有效的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水平。闡述了高校德育答辯的基本內涵,在明確其開展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高校德育答辯探索的體系建設,即強化兩個素質要求、做好三個準備環(huán)節(jié)、構建四重導師制度、做好五個答辯轉變。最后還明確了高校德育答辯探索的保障措施,給各個高校德育教育人員帶來了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德育教育全面發(fā)展四重導師制度答辯質量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在多年發(fā)展過程中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學習,而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等方面還有較大的不足與欠缺。這也使得很多高校工作人員對于德育教育的理解有較大的問題,最終導致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在這種背景下,各個高校都應該重視自身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且還要通過各類有效的途徑與方式來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這個時候,很多高校都開始推行德育答辯體系,并引導校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更新了高校德育工作開展的方式。下面也以此為切入點,深入全面的分析了高校德育答辯效果的提升。
一、高校德育答辯的基本內涵
高校德育答辯工作是目前我國很多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載體,能夠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最終目標。具體來講,德育答辯主要是秉承“立德樹人、全面發(fā)展”等理念,來引導高校學生全方位的梳理自身學習的專業(yè)知識,并在答辯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各個學生人員的社會責任。這樣以后,學生就能夠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并在反思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可以較好的完成高校德育教育效果。從這個角度來講,高校德育答辯也是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種檢驗和評價,能夠明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效果。
二、高校德育答辯開展的重要意義
1.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
目前我國高校的大學生群體一般都是“95后”,這些學生群體在成長過程中一直都處于一個相對健康的環(huán)境中,因此自身抵抗挫折的能力也有較大的不足,無法較好的處理自身遇到的各類沖突。具體來說,就是很多大學生在平時的時候,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過于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特別是在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很多大學生也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而高校德育答辯的開展則能夠很好的改善這種情況,能夠從多個角度來提高學生對于自身的認知能力,讓他們能夠高校環(huán)境中學會處理自身的各類沖突,同時也可以立足于正確的角度來參與重大事件和熱點社會問題的評論,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水平。
2.完成了高校德育教育的任務
在多年發(fā)展中,各個高校雖然都開始重視德育教育,但是最終取得教育效果一直都非常有限。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多數高校本身就不是很重視德育教育,同時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采用的教育方法和途徑也比較傳統(tǒng),難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德育教育的興趣,也就無法保證最終的教育效果。但實行了德育答辯體系以后,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有了明確的目標,而具體德育教育的開展也就有了方向。更重要的是,德育答辯相較于傳統(tǒng)高校德育教育來說,是一種新型的德育方法,能夠保證全體學生較好的參與其中,也就能夠保證最終德育教育任務的完成。
3.促進高校德育教育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
在以前高校德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具體內容是比較模糊的,需要參與德育教育的教師具有豐富的經驗,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比較依賴于教師經驗。但在推行德育答辯以后,高校的德育工作就能夠變得規(guī)范化、制度化,同時也可以促進高校德育工作趨于有形化。這樣以后,高校德育工作就能夠趨于規(guī)范化發(fā)展,最終形成一個相對專業(yè)的高校教育模塊。
三、高校德育答辯探索的體系
1.強化兩個素質要求
高校德育答辯體系的構建首先就應該明確兩個方面的素質要求,即學生基本素質和發(fā)展素質。其中在學生基本素質方面,各個高??梢酝ㄟ^優(yōu)化與調整內部管理制度體系和校園環(huán)境調整來進行專項的培養(yǎng)與調整。而對于學生的發(fā)展素質,各個高校應該注意開展各類校園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等各類工作。特別是各類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能夠跟社會環(huán)境進行較好的融合與接觸,并且明確當前本專業(yè)的行業(yè)情況,從而更好的定位自身發(fā)展。而從這兩個方面的素質,也能夠較好的完成高校德育教育的各項目標。
2.做好三個準備環(huán)節(jié)
高校在德育答辯體系建設中,還應該明確三個方面的準備環(huán)節(jié),即德育日記、德育小結和德育開題。其中德育日記主要是在平時的時候記錄了學生的德育過程,同時還能夠將每一個學生的自身成長記錄其中,將客觀存在的內容固化到文件記錄中,能夠給后續(xù)的德育答辯體系提供真實的數據信息支持。而德育小結主要是指學生在每一個學期的時候都能夠參與德育小結,并且可以圍繞一個德育教育主題來總結自己一個學期中的收獲與改變。德育開題則是組織學生進行德育答辯的選題。通常來說,具體的選題工作應該在大二上學期開展,并且組織五到六個人共同完成一個德育選題。在德育開題中,學生應該能夠闡述自身在當前的背景下面臨的諸多道德困惑,同時還要用真實的信息記錄自己的成長,能夠將德育答辯編程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
3.構建四重導師制度
在德育答辯進行之前,高校還應該能夠構建四重導師制度,給具體的答辯工作提供相應的支撐。即輔導員為專職的德育導師,班主任則為兼職的德育導師,而心理輔導員和思政教育則作為深化教育導師,而行政領導則為德育專業(yè)導師。通過四重導師制度的構建,德育答辯的具體工作也被分割開來,能夠在不同時間段,針對大學生群體進行不同內容的教育教育。對于各個德育導師來說,不僅要在平時的時候做好學生德育教育和德育答辯工作,同時還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與道德取向,能夠給學生做好較好的模范示范效果,引導大學生在德育答辯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4.做好五個答辯轉變
在德育答辯過程中,高校德育教育工作還應該立足于德育內容,引導學生做好五個方面的轉變。第一,在政治方面。高校應該通過答辯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馬克思科學世界觀,能夠在復雜社會環(huán)境中堅持自身觀點,主動抵制誘惑,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第二,在思想覺悟方面。高校應該在德育答辯中讓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回報社會等思想覺悟,同時提高他們的感恩心理,并且在高校教育環(huán)境中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擇業(yè)觀。在這個過程中,德育教育和德育答辯都應該注重使用挫折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三,在個人行為方面。高校應該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形成相對完善的大學生個人行為規(guī)范標準,并且在校園內部推行各類實踐活動和校內活動,能夠對大學生個人行為產生正向的引導。第四,在知識學習方面。高校在德育教育和德育答辯中應該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探索的品質,并且積極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提升。在這個過程中,高校還要積極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同時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各類職業(yè)技能的掌握能力,在未來的社會行業(yè)環(huán)境中更好的生存與發(fā)展。第五,在自身生活方面。高校應該積極調整自身的德育教育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自立、自強、自律等多個方面的優(yōu)良品質。這樣以后,學生在高校環(huán)境中就能夠處于一種高質量的生活狀態(tài),提高高校教育效果。
四、高校德育答辯探索的保障
1.提高領導者的重視程度
要想充分發(fā)揮高校德育答辯的作用與價值,各個領導者必須要加強對于德育答辯的重視,并且能夠在后續(xù)發(fā)展中積極推動德育答辯在校內環(huán)境中的貫徹實施。這也需要各個高校的領導者能夠積極學習我國關于高校德育教育的相關文件,并在平時的時候多參與一些調研活動,前往其他德育答辯開展效果較好的高校進行調查,明確德育答辯所起到的作用。這樣以后,高校領導者就能夠充分的認識德育答辯,并在校內環(huán)境中推行和貫徹德育答辯體系。
2.保證德育答辯的全員參與
德育答辯體系要想發(fā)揮較好的效果,就必須要貫徹全員參與的理念。這也需要高校能夠針對德育答辯進行全方位的規(guī)定,并且還能夠在后續(xù)發(fā)展中不斷的規(guī)范德育答辯的具體細節(jié)內容。特別是對于高校各個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必須要參與德育答辯活動。而學??梢钥紤]將德育答辯作為大學生畢業(yè)考核的重要指標,保證德育答辯開展的有效性。
3.嚴格管理答辯過程的質量
在德育答辯開展過程中,高校管理者還應該能夠針對所有參與人員進行全方位的監(jiān)督,同時還要把握答辯過程的質量,能夠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與反思,不斷累積經驗。在處理大學生德育答辯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的時候,學校領導者應該重視使用正面引導的方法,讓學生主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在后續(xù)活動中進行相應的改善。
五、結語
在高校教育中推行德育教育,一直都是我國教育行業(yè)非常關注的問題。而德育答辯的貫徹就是德育教育和高校教育進行融合的有效途徑。而作為一名高校德育教師來說,在當前的背景下更應該深入了解德育答辯的各項內容,能夠明確德育答辯的各個細節(jié),并且還能夠利用德育答辯來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這也需要各個高校能夠充分重視德育答辯工作,并且可以使用各類方式來提高答辯的參與度,并加強答辯過程的監(jiān)管。這樣以后,德育答辯在高校德育教育體系中就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與價值,在未來的發(fā)展中不斷的提高高校德育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黃紹國.構建高校大學生黨員“三大德育答辯”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07):123.
[2]韓保清.完善大學生“德育答辯”的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2,(Z2):74.
[3]王麗霞,辛煥煥.推行德育答辯制度踐行“立德樹人”教育新模式[J].高教學刊,2017,(07):170.
[4]宋濤.西安文理學院德育答辯工作探索[J].新西部,2016,(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