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芯
隨著政治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沒有任何一個地區(qū)和國家能夠置身事外,所有國家和地區(qū)都處于這個巨大的全球經濟共同體中,我們同呼吸、共命運。隨著亞洲基礎投資銀行的成立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地位顯著提升,在與其他國家的交往過程中,國際形象問題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長期以來,對外宣傳是我們樹立國家形象的主要手段。在信息社會,人們認識一個國家,主要通過新聞報道,國家新聞傳播對國家形象的塑造起主導作用。在搶占輿論先機、引導輿論方向方面,國際新聞評論作為爭奪國際話語權的主要手段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評論不僅能夠提升新聞報道的深度,還能明確地表達自身的立場和觀點,擴大傳播的影響力。
《人民日報》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而“鐘聲”欄目自2008年開欄以來,在對國際重大事件、國際熱點問題、自我問題的評論力度上一步一步加大,勇于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第一時間發(fā)聲,闡明自己的立場、態(tài)度、看法,由此產生了廣泛的國際輿論影響力?!扮娐暋睓谀吭趪H輿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為國際社會和我國民眾獲取觀點信息的重要來源。
在國際輿論格局不斷改變的今天,“鐘聲”專欄作為一個僅僅創(chuàng)辦10年的國際新聞評論專欄,為什么在國內外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它具有怎樣的特色?對中國國家形象建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本文以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29日期間“鐘聲”專欄發(fā)表的149篇評論為研究樣本,對其評論主題、評論對象進行統計分析,試圖探究“鐘聲”專欄對中國國家形象建構的影響。
原《人民日報》國際部主任陳特安認為,“國際評論就是要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fā),依據我國的外交方針政策,對重大國際事件作出及時準確的反應,根據事件本來的是非曲直,表明我國的立場和態(tài)度?!?/p>
國際新聞評論與其他類型的評論一樣,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寫作手法多樣。國家新聞評論具有極高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主要是針對國家問題進行評論,從某種程度上,它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主流意志和政府立場。對于主流媒體《人民日報》來說,面對國際局勢如何掌握國際輿論主動權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國際交流更加密切的今天,如何讓“中國聲音”走此向全世界,如何讓“中國聲音”在全世界中廣為流傳,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而“鐘聲”專欄在澄清事實、批駁國外媒體不實報道方面發(fā)出有力的中國之聲,為建構中國國家形象出了一份力。
“鐘聲”作為國際評論專欄,在2018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29日期間共發(fā)表國際新聞評論149篇,基于內容分析法,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可以看到“鐘聲”欄目在應對國際輿論中所做的努力。
新聞評論工作者要具有一定的新聞敏感性,能夠及時、全面地把握國際國內的動向,這樣才能找出最具有價值的選題。據樣本統計,涉及國際輿論熱點和媒體報道的評論數為103篇,占總體的69%;而國內的為46篇,占31%?!扮娐暋睂谛侣勗u論選題來源最多的是國際輿論熱點,國內事件評論較少。由此可見,“鐘聲”國際新聞評論的主要關注點是國外熱點事件,對國內熱點事件的關注度較低,體現出該欄目以傳播國際事件為宗旨。
新聞評論的主題本質上是一種價值選擇。通過樣本分析可以看出,“鐘聲”評論主題十分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合作、建設等方面,“鐘聲”評論的選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日報》傳播價值的需求。
據樣本統計,涉及合作的主題有60篇,占比40%;戰(zhàn)略的有20篇,占比13%;政治的有31篇,占比21%;其余經濟、文化、安全分別占比15%、6%、5%。由此可見,“鐘聲”欄目以政治傳播為主,突出合作共贏的外交策略。
隨著近年來中國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概念的提出,合作共贏成為國際新聞評論中的一個熱點話題?!扮娐暋眹H新聞評論充分解讀并闡釋了中國外交政策,并且客觀真實地評析多邊關系,有效配合了中國的外交政策,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出了一份力。
國家形象塑造可以為一個國家提升國際地位開創(chuàng)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對于國家本身來說,只有通過“他國”的觀察和被看的過程,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才能提升和改進自己?!度嗣袢請蟆纷鳛橹袊膰H級媒體,其“鐘聲”國際新聞評論欄目具有典型意義。筆者通過抽取《人民日報》“鐘聲”欄目國際新聞評論的樣本,認為構建出了以下的國際形象。
合作共贏、負責任是當今中國為世界展現的形象。“鐘聲”評論欄目不僅是傳播中國和平、獨立自主、合作的外交政策和策略,而且字里行間積極發(fā)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施行,對非洲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援助都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友好形象;除此之外,還毫不吝嗇地與世界各國共同分享發(fā)展機遇,共同應對全方位的挑戰(zhàn),推動人類的發(fā)展與進步,將中國的發(fā)展與世界的發(fā)展利益結合起來。
“鐘聲”評論主題多樣,涉及到國家建設、世界經濟、世界政治等方面,在“鐘聲”中有不少評論體現了中國以自信的姿態(tài)向世界證明開放和改革的決心。在“鐘聲”欄目中,涉及改革的主題亦有不少篇幅,在文章中體現了中國用創(chuàng)新帶動發(fā)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面貌。
“鐘聲”國際新聞評論去除強硬的語氣,用隱形的手段影響國際輿論。中國與亞洲相連,與世界相聯,在構建國家形象中,不僅弘揚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又以開放姿態(tài)、改革精神和現代觀念,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信息化時代到來,新媒體憑借著傳播信息的豐富性、交互性、快速性等優(yōu)勢,在搶奪受眾、搶占市場等方面占得先機,網絡成為人們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人民日報》創(chuàng)辦了門戶網站“人民網”,開設了“人民日報”客戶端、官方微博(擁有粉絲八千五百萬)、微信公眾號(閱讀量總是十萬+),然而“鐘聲”沒有擁有屬于自己的新媒體。在微博上,《人民日報》開設有“人們日報評論”的官方賬號,但是幾乎沒有推送“鐘聲”專欄的新聞評論。
“鐘聲”通過國際新聞評論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構建了自己的國家形象,更好地闡明了中國的外交政策和立場。國際新聞評論是一個敏感窗口,在敏感問題上,應時刻注意在國際上產生的影響。而新媒體能使新聞評論快速產生廣泛的影響力,注重新媒體的使用,才能使評論的觀點得到最有效的傳播,讓中國主流媒體在國際輿論中擁有話語權,從而塑造強大的中國國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