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雪
“算黃算割,算黃算割……”每年到了家鄉(xiāng)的麥?zhǔn)占竟?jié),就有種神奇的鳥兒清晰、高亢、嘹亮的叫聲,響徹在金黃的麥浪上空,響徹在莊稼人的心頭。
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起來,為收麥做著各種準(zhǔn)備。看吧,男人們修理拉車的,打麥場、道路的,霍霍然磨鐮刀的,置買杈把、掃帚、木锨的,走起路來儼然呼呼帶風(fēng);女人們則在家里拆洗、縫補,磨面、燉肉、蒸饃,洋溢在臉上的是笑容,表現(xiàn)在手上的是麻利?!褒埧趭Z食”的喜悅之情,在忙碌中發(fā)酵著、蔓延著,摩拳擦掌迎接豐收的激情已然在心中燃燒。有姑娘出嫁或者新媳婦進(jìn)門的人家,還要安排邀約親戚們,一起給新親家送花饃,稱為“送節(jié)”,期盼新人為家庭帶來子嗣繁茂、五谷豐登、吉祥好運。“算黃算割”聲聲叫,吹響了麥?zhǔn)盏奶柦牵f稼人開始每天都要去各塊麥田巡視一番,算黃算割,黃一片割一片。
這種情景在上個世紀(jì)80年代初期,剛分田到戶時的家鄉(xiāng)尤為普遍。在我的家鄉(xiāng),夏收是忙碌的,也是隆重的。收麥祭祀、開鐮收割、碾麥揚場、曬麥看麥、裝甕貯藏,大人們都充滿了神圣感,也飽含著對顆粒歸倉的期待和喜悅。對于我們學(xué)生來說,能放十天的麥?zhǔn)占?,是最讓我們歡呼雀躍的了。一回到家,媽媽已經(jīng)將我的活兒安排好了。割麥、拾麥時候扎手扎腳,又曬黑一層皮,碾麥、揚場時麥灰飛揚,自然不會安排我去的,我的任務(wù)就是待在家里做飯、干家務(wù)。偶爾也會讓我到地里幫忙割麥、捆麥、拾麥穗。在緊張繁忙、跟打仗一樣的收麥過程中,媽媽總要念叨粒粒皆辛苦之類的話,提醒我不要浪費糧食,要珍惜學(xué)習(xí)時光。等到爸爸把一口袋一口袋的麥子扛回家來,我就知道,我最愜意、最美好的時光來了。
爸爸早早就在離家較遠(yuǎn)的瓦窯口,整修好一塊周圍沒有圍擋、樹蔭的曬麥場,好讓新收的麥子從早曬到晚。
在幫著爸爸把麥子搬到架子車上后,我把我要用的物什也都搬上了車:一只板凳,一把扇子,幾本書,一杯水,有時候還拿上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一切放置停當(dāng),爸爸在前邊拉,我在后面推,咿咿呀呀的架子車就直奔曬麥場去了。
在火辣辣的太陽下,汗流浹背的爸爸和我將麥子全部倒出來,用刮板轉(zhuǎn)著圈兒將麥子全部攤開,推薄,又用耙子攪勻散開,爸爸就拉著架子車走了,走了老遠(yuǎn)還不忘叮囑我,過一會兒就要用耙子翻攪一遍。
我遠(yuǎn)遠(yuǎn)地找一個樹蔭,靠著大樹坐在板凳上,搖著扇子,開始我看麥的好時光。
書是我此刻最好的伙伴?!陡呱较碌幕ōh(huán)》《七劍下天山》《書劍恩仇錄》的連環(huán)畫,我都是在那時看完的。還有一本描寫解放戰(zhàn)爭時期故事的小說,書名已經(jīng)不記得了,也是那時如饑似渴地看完的。一鉆進(jìn)故事情節(jié),就忘了自己置身何處,忘了還要翻攪麥子。偶爾有鄰居路過,喊一聲:書蟲女子,該攪麥了!把我從小說里拉出來,我趕緊扣下書,快速拿起耙子,匆匆轉(zhuǎn)兩圈了事。書里的時光過得真快,日薄西山前,爸爸又拉著架子車來了,一陣緊張的鏟麥、收攏、裝袋,咿咿呀呀的車子就返程了。
曬麥場所在的瓦窯口是一座廢棄的磚瓦窯場,周圍都是麥田,前面的一條小路蜿蜒通向溝里。這天,正沉浸在書海中的我,偶然抬頭,突然發(fā)現(xiàn)一條狗遠(yuǎn)遠(yuǎn)地從溝口走出來,本來就怕狗的我,頓時害怕了,甚至還將它想象成了狼,因為傳說中的狼都是從此間出沒??纯此闹軟]人,我趕緊放下書,噌噌兩下爬到了樹上。等到那條狗已經(jīng)走遠(yuǎn),我才想起我居然第一次上了樹,一個人趴在樹上樂了半天。
回家后,我把這件事講給媽媽聽。媽媽當(dāng)即將重點放在了我所講述的是狼還是狗上,因為那里離村子較遠(yuǎn),顧忌到我的安危,媽媽決定不再到瓦窯口曬麥了,改在自家院子里曬,哪怕多曬幾天。這樣的理由,爸爸也不好反駁,只嘆可惜了自己花時間修整的曬麥場。
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愜意的好時光就這樣結(jié)束了。
責(zé)任編輯: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