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同時,信息化技術高速迅猛的發(fā)展,推動著科技的創(chuàng)新,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為人們帶來巨大的便利。同時,信息技術的運用也使得生活與工作的部分事項一旦脫離計算機信息技術便舉步維艱。因此,計算機基礎培訓成了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也成了各高校重點教學課程。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培訓;計算機教學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大學開設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與全國設立計算機二級考試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普及計算機基礎知識。因此,本文將著重探討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有關內容。
一、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
(一) 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增加
在傳統(tǒng)的大學生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并不能直接接觸到教學的相關資料、文獻、或其他重要信息,需要教師提供,這阻礙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極大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另外,在傳統(tǒng)的計算機教學課堂中,往往是教師處于積極的主動地位,學生扮演著被動的角色,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吸收,而且不利于學生計算機思維的培養(yǎng)。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帶來了成熟的網絡技術,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答案,解決相應的疑問。
(二) 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更好的發(fā)揮
無論是在傳統(tǒng)的義務教育教學中,或是大學生的教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并不強烈,尚未覺醒,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自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而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社會整體處于被網絡包圍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與教師的教學環(huán)境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除此之外,互聯網的普及實現了豐富的資源共享,學生可在網絡上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或網絡課程進行自主的學習。并且可在掌握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后通過網上的試題或實驗操作驗證計算機基礎原理的形成過程,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計算機的實用價值,激發(fā)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微課有機結合,打造智慧課堂。
(三)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更加豐富
在傳統(tǒng)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教學內容較單一,通常以教材知識為主要的教學內容,缺乏課外知識的拓展。一般情況下,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較為傳統(tǒng)單一,教師依照教材編排講述基礎知識,進行操作示范,而后學生開始模仿教師的操作進行上機操作,最終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任務。筆者認為,上述的教學方式過于程序化,并未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陷入一種難以跳脫的死循環(huán)。然而在現代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日益豐富,充滿趣味性。
(四)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更加多樣
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普及與覆蓋應用,教育領域也逐漸與時俱進,引入先進的網絡媒體設備與技術。例如,教師在上課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豐富的學科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 有效提升網絡環(huán)境中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堂效率
(一) 優(yōu)化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結構
通常情況下,學生會在初中或高中階段接觸到信息技術教學的課程,了解些許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然而,絕大部分的學生人為計算機基礎教學十分的枯燥乏味,經過初中、高中的淺薄接觸已經對此門學科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大學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消除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偏見,引導學生認識到計算機基礎學習的重要性,利用趣味教學方法誘導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產生興趣。
例如,在信息技術如此發(fā)達的現代,教師可綜合考慮教學目標、現有的教學條件與學生的主體差異性利用互聯網技術從網絡上選擇、學習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將網絡上的知識與教材中的知識有機結合,優(yōu)化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內容結構,改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
(二) 教師應當采用多元教學法
由于現代化技術的普及應用,使得多元的教學方法能夠在教學課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教師可以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利用網絡技術與學生進行突破空間局限的實時對話,及時為學生解決疑問。這對于初次接觸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大學生有著重要意義,若教師能在學生感到疑惑時給予適當的指導,使學生茅塞頓開,這無疑是對學生的巨大鼓勵,可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另外,教師可通過網絡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依據學生基礎知識層次的不同進行針對性教學,為不同基礎的同學安排不同的任務,從而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其重要性顯而易見。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消除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偏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首要任務,從而有效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整體效率。
參考文獻:
[1]卿桐.互聯網+時代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應與時俱進[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32).
[2]王天順.面向學生需求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深度改革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7(51).
[3]張興竹,錢林紅.基于計算思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平臺研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7(06).
作者簡介:
索朗曲珍,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佛學院(西藏藏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