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少子化日益加速、職業(yè)女性不斷增加,最近20年日本的社會構造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從離婚的數(shù)量來看,1995年前日本每年的離婚數(shù)沒有超過10萬對,到了2002年,日本的離婚夫妻達到了28萬9000對。在結婚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這種情況不禁讓人擔憂。
不管哪個國家的夫妻,離婚都會牽扯到很多問題,比如孩子、車子、票子等。不過,房子可能是日本離婚夫妻最大的難題。特別是很多通過貸款買房的日本夫妻,一旦離婚,房貸就將會成為他們身上的“地獄枷鎖”。
目前,日本的離婚夫妻以30歲至39歲的夫妻為主。他們在情深意濃之際貸款買房時,往往不會將離婚時的房貸風險考慮進去。2017年,日本夫妻持有住房的比例為79.5%。而還在償還房貸的夫妻占到了夫妻總數(shù)的39.5%。日本離婚率最高的30歲一39歲年齡段夫妻,很多人都背負著房貸。
而這個年齡段的日本夫妻,往往是生孩子后才買房,離婚時,漫漫的“房奴”之路才剛剛開啟,剩下的房貸對于他們來說接近天文數(shù)字。在日本,沒有父母為子女負擔房屋頭金的習慣,而且金融機構的放款額度,也被控制在貸款者償貸期間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以內(nèi),因此日本夫妻要想買套像樣點的房子,往往需要以雙方名義共同申請。一般情況下,夫妻的一方為主要貸款人,而另一方為連帶貸款人。連帶貸款人與主貸款人共同承擔還款責任。當夫妻離婚時,日本金融機構并不會因為夫妻關系消亡而免除任何一方的還款責任。
當然,也有人會說,離婚夫妻把房子賣了,然后把錢還給銀行不就完事了嗎。世上哪有這么簡單的事情。首先,夫妻一旦離婚往往希望盡快斬斷前緣,開始新生活,不會因為共同的房子再將雙方纏繞在一起,因此包含共同貸款的房子也是越早出手越好。而這個時候,夫妻已經(jīng)離婚,在賣房價格上失去了此前為家庭共同利益考量的基礎,一般都會以便宜價格出售,這樣就已經(jīng)損失了一筆。
其次,由于離婚夫妻往往集中在30—39歲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夫妻往往貸款買房的時間還不長。而當他們因為離婚決定出售房產(chǎn)時馬上會發(fā)現(xiàn),日本金融機構的房屋貸款中,最初償還的貸款往往主要用來支付利息。也就是說,即使他們賣掉房子,房子的本金基本還是原封不動,需要繼續(xù)償還,前面的錢等于打了水漂。這對于離婚夫妻來說也是一筆巨大損失。
最后,離婚夫妻即使賣掉了房子,今后也容易陷入無家可歸的境地。除了少數(shù)傍上“款哥”“款姐”的人,賣掉房子的離婚夫妻要想各自重新購房,往往需要再貸款。在前面的離婚賣房折騰中,很多人已經(jīng)損失嚴重,負債累累。而且,由于日本金融機構對于個人貸款額的限制,普通日本夫妻往往需要合力才能購買一套看得過去的住房。沒有了“另一半”的離婚者,不僅是失去了生活伴侶,更是失去了重要的經(jīng)濟伙伴,憑一己之力往往很難貸到購買合適住房的足夠款項。因此,現(xiàn)在的日本,年輕夫妻離婚不是一方“凈身出戶”,往往是雙方“凈身出戶”,這種代價確實不是一般人都能承受的。
因此,日本的夫妻還不如多學習一些夫妻相處之道,彼此多多包容與忍耐,讓夫妻關系能夠長久存續(xù)下去。只有這樣,才能避開婚姻失敗導致流離失所的人生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