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夢 倪中華
[內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內蒙古民族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全科醫(yī)學科,牙克石市 022150,電子郵箱:2515650167@qq.com]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組復雜的代謝紊亂癥候群,包括糖代謝紊亂、脂代謝紊亂、向心性肥胖、高血壓等。MS的各種組分均為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因此MS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致殘率及致死率增加[1]。MS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已經成為近年來國內外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目前M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多數學者認為MS的發(fā)生是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即與MS發(fā)生相關的因素有遺傳、種族、民族、飲食習慣、年齡、體力活動、吸煙、飲酒及心理應激等[3]。目前,有關蒙古族人群MS的研究已經有很多,但缺少針對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MS的研究。本研究通過調查我國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MS的發(fā)病情況,旨在為該人群MS的防治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期間,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錫尼河鎮(zhèn)轄的嘎查中抽取4個嘎查的成年人(≥18歲)為研究對象。抽取的4個嘎查分別為巴彥胡碩嘎查、特末呼珠嘎查、好力堡嘎查、西博嘎查。入選標準:要求三代以內均為布里亞特蒙古族;年齡≥18周歲。排除標準:合并貧血、慢性腎病、癌癥、妊娠、慢性消耗性疾病、精神障礙等及有服用激素類藥物等影響MS診斷者。本研究共納入559人,其中男性179人,女性380人,年齡(47.87±12.54)歲。本研究經內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審批同意,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MS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MS診斷標準[4]進行診斷。(1)超重或肥胖:體質指數≥25 kg/m2;(2)高血壓:血壓≥140/90 mmHg及(或)已確診為高血壓并治療者;(3)血脂紊亂:空腹血三酰甘油≥1.7 mmol/L,和(或) 空腹血HDL-C<0.9 mmol/L (男性)、<1.0 mmol/L(女性);(4)高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和(或)OGTT后 2 h血糖≥11.1 mmol/L,和(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符合以上4項中的3項及以上者即可診斷為MS。將MS患者作為MS組,非MS患者作為非MS組。
1.3 研究方法
1.3.1 體格檢查:應用標準技術方法測量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血壓。要求體檢者只穿薄外套以保證測量的準確性。(1)血壓測量:測量前充分休息,應用汞柱式血壓計按照規(guī)范要求測量右上臂血壓;檢查時囑調查對象露出右上臂,平放在桌面上,與心臟所在位置平齊,按標準將袖帶纏繞上臂,氣囊中間部位正好位于肱動脈之上,氣囊下緣應在肘彎上方2~3 cm,逐漸加壓至聲音聽不見后繼續(xù)加壓20~30 mmHg,然后緩慢放氣,聽到的第一聲為收縮壓,最后一聲響動為舒張壓,測量完一次松開袖帶,間隔30 s再次測量;連續(xù)測量3次,取平均值后記錄在體檢表上。(2)身高測量:要求受試者雙眼平視前方,挺胸抬頭,頭部保持水平,雙足跟并攏。計算體質指數,為體重(kg)/身高2(m2)。(3)體重測量:要求受試者脫去鞋,保持身體直立,平穩(wěn)地站在體重計的中央位置,準確記錄其讀數。體重讀數精確到0.1 kg,身高讀數精確到0.1 cm,血壓讀數精確到1 mmHg。
1.3.2 實驗室檢查:次日清晨采集受試者空腹靜脈血共兩管,一管采集2 mL全血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鉀中抗凝備用,另一管采集3~5 mL靜脈血于分離膠促凝管中;待促凝管中靜脈血凝固后,以3 5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將抗凝全血及血清置于2~8 ℃保存,并于6 h內送至內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檢驗科檢測。使用美國貝克曼公司AU583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采用酶法檢測空腹血糖、總膽固醇、三酰甘油、HDL-C;使用美國伯樂公司VARIANT Ⅱ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采用高效液相層析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所有操作均進行室內質控并且全部在控。
1.3.3 資料收集: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飲食習慣、家族史、體力活動等相關資料。吸煙:吸煙時間達到1年及以上,每天至少吸煙1支。飲酒:飲酒時間達到1年及以上,每周至少飲1次酒。高鹽飲食:食鹽攝入量≥6 g/d。體質指數=體重(kg)/身高2(m2)。 超重或肥胖指體質指數≥25 kg/m2。家族史:某種表現出家族聚集現象的疾病,一個家族中多個成員患有同一種疾病。體力活動:任何由骨骼肌收縮引起的導致能量消耗的身體運動。
1.4 質量控制 選取精通蒙古族語言的醫(yī)生進行人口學調查以保證資料準確性;體檢表要錄入身份證號以免因蒙古族名字重復引起錯誤;所需儀器在測量前經醫(yī)學工程科專業(yè)人員予以校正;采用Excel 2003版建立資料數據庫,采用雙人錄入的方式錄入數據,以保證資料的真實、可靠。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u檢驗或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χ2趨勢檢驗分析各年齡組人群的患病率變化趨勢。標化患病率以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呼倫貝爾地區(qū)人口統(tǒng)計數據[5]為標準進行計算(其中男性與女性的人數比例為51.44 ∶48.56)。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的MS患病率 559名研究對象中,有87人確診為MS,粗患病率為15.6%,標化患病率為16.9%。男性的粗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MS患病率有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的趨勢(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年齡人群的MS患病率比較[n(%)]
注:趨勢檢驗R2=-0.121,P=0.042。
2.2 兩組代謝指標比較 MS組的體質指數、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總膽固醇、H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高于非MS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代謝指標比較(x±s)
2.3 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發(fā)生MS的影響因素 以吸煙史、飲酒史、飲食習慣、家族史、體力活動作為自變量(是=1,否=0),MS患病情況為因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油膩飲食、高鹽飲食、食用奶制品、體力活動、高血壓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是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發(fā)生MS的影響因素(均P<0.05)。見表3、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表
表4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有研究報告,采用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所制定的診斷標準進行調查,中國人群MS總患病率為14%~16%,標化患病率為9%~12%,整體上呈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農村,男性高于女性,且MS患病率有隨年齡增長逐漸升高的趨勢[4]。本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MS總患病率為15.6%,標化患病率為16.9%,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且患病率有隨年齡增加逐漸升高的趨勢,與全國調查結果相似。男性患病率稍高于女性,考慮與男性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暴飲暴食、吸煙、飲酒等有關。相關研究表明,高齡為MS發(fā)生的危險因素[6-8],且MS患病率可隨年齡增加不斷升高,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明顯上升,60~69歲人群患病率達最高峰[9]。隨著年齡增加,機體細胞、組織器官糖代謝能力,結構和功能均呈現退行性變化,易發(fā)生各種慢性病[10-11],因此MS患病率也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悄然發(fā)生改變,飲食模式趨向于西方國家,即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及低纖維飲食的飲食模式;此外,由于經濟水平提高,交通、通訊迅猛發(fā)展,人們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體力活動及體育鍛煉明顯減少,上述因素均可增加MS的患病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MS組的體質指數、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總膽固醇、H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高于非MS組(P<0.05),且喜油膩飲食、高鹽飲食、不喜歡食用奶制品、體力活動少、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家族史是我國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發(fā)生MS的危險因素(均P<0.05)。(1)高鹽飲食可導致血壓升高,進而誘發(fā)胰島素抵抗,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促進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12]。(2)適量攝入優(yōu)質蛋白質,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鮮、瘦肉、牛羊肉等,能增加機體對降血壓物質的攝入,如多肽、氨基酸和多種微量營養(yǎng)素[13];而牛奶尤其是酸奶含有大量的鉀、鈣和鎂,這3種離子的攝入有助于減少高血壓的發(fā)生[14]。相關研究證實,多攝入蔬菜和水果是MS的保護性因素[15],且膳食纖維的攝入可以使MS發(fā)病風險降低34%[16];富含蔬菜和水果的清淡飲食相對油膩飲食而言可降低正常人群及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從而使MS患病率減少。由此可見,飲食因素對MS發(fā)生的影響較大,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發(fā)生風險,而且飲食習慣是較易掌控的影響因素,因此可以嘗試改變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的飲食習慣,以降低MS患病率。肥胖作為MS的重要組分受到廣泛關注,而減肥的有效方法是參加體力勞動及體育鍛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體力運動可減少MS的患病率[17]。其原因是體力勞動及體育鍛煉能促進脂肪分解,提升HDL-C水平,減輕中心性肥胖;此外,運動可促進葡萄糖的轉運和應用,促進肌糖原合成,減輕胰島素抵抗,從而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糖代謝異常等[18]。
本次調查還發(fā)現,我國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體重普遍偏高,體質指數平均水平為(30.27±12.45) kg/m2,與漢族人群(23.01 kg/m2)[19]有很大差異。布里亞特人為蒙古人的一支,屬西伯利亞類型,是一個特殊的族群,其體質中包含有歐亞人種成分。如果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MS診斷標準來診斷該族群MS的患病情況,則MS患病率下降至11.9%。因此,采用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診斷標準還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診斷標準,來診斷我國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的MS患病情況仍有待商榷。
綜上所述,我國布里亞特蒙古族人群的MS患病率與全國平均水平接近,且該人群的MS患病率與多種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