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潔
惡性腫瘤多與吸煙、感染、職業(yè)暴露、環(huán)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遺傳因素等密切相關,以老年患者多見。臨床可出現(xiàn)不規(guī)則腫塊、局部或全身的疼痛、疲勞等一系列癥狀。癌因性疲勞(CFR)也稱癌性相關性疲勞,是臨床惡性腫瘤常見的癥狀之一,是一種虛弱、活動無耐力、注意力不集中、動力和興趣減少為主的一系列主觀感覺,較之一般性疲勞發(fā)生的時間更快,程度更重,持續(xù)時間更長,能量消耗更大,休息后不能明顯緩解,預后不可知。艾灸是運用艾絨或其他藥材在體表的穴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或藥物的熱力,穿過體表的經絡,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多用于患病或亞健康的中老年人群,無明顯不良反應及副作用[1-2]。本研究著重觀察與評價心理安慰聯(lián)合艾灸治療對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癌因性疲勞的效果。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腫瘤科惡性腫瘤住院患者68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或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②患者無明顯精神疾患,明確自己的病情,意識清晰,能夠較明確的表達自己的切身感受;③家屬配合,無明顯經濟負擔;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意識模糊,不能準確表達自身感受;②情緒極度消極,對治療不抱希望或拒絕治療者;③合并其他如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冠心病、惡性高血壓等疾病。治療組患者年齡58~70歲,平均(64.79±2.91)歲;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8人,高中23人,初中及以下3人;其中肺癌7例,肝癌6例,胃腸癌9例,膀胱癌8例,乳腺癌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61~74歲,平均(67.12±1.64)歲;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6人,高中22人,初中及以下6人;其中肺癌12例,腎癌6例,肝癌8例,胃腸癌7例,膀胱癌1例。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病程長短、文化程度、腫瘤類型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給予入院常規(guī)護理,治療方案采取抗腫瘤及提高機體免疫藥物,根據(jù)患者疼痛程度給予止痛藥,每天定時給予病房消毒,根據(jù)患者的需求更換床單及被褥,每天記錄患者的飲食及二便情況,每天測量患者基本生命體征。
1.2.2 治療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入心理安慰療法及艾灸療法。
心理安慰的具體流程為:①醫(yī)護人員每天上午10點左右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當下的心理狀態(tài)及具體的疾病程度,根據(jù)患者的反饋及要求采取對癥措施。②每隔3天集合治療組患者進行1次集中的健康心理宣教,宣講一些疾病導致的身體變化,讓患者明白疾病的發(fā)展階段中身體指標的變化,如癌癥患者的體溫較正常人的體溫偏高,常波動在36.8~37.2 ℃之間,癌癥患者的體力較正常人差、容易產生疲勞感,且這種疲勞感持續(xù)時間長、不易緩解,囑患者在自己體力范圍內適量活動,避免超出體力范圍而導致過度疲勞;向患者渲染及滲透積極配合治療的必要性。
艾灸療法的具體流程:①由我科專業(yè)的人員對患者進行每日1次的艾條溫灸。選取患者背部的足太陽膀胱經兩側夾脊穴以及足陽明胃經的中脘、足三里,足太陰脾經的三陰交等穴位,進行溫針灸或非瘢痕灸,每次兩組,每組時間30 min,目的在于溫陽通絡,通經止痛;②艾灸結束后進行周身按摩,部位為背部及四肢,用手背近小指部著力于體表施術部位,通過腕關節(jié)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轉進行按摩,以舒適為度。觀察時間為2個月。
1.3.1 癌因性疲勞指數(shù) 癌因性疲勞標準:①軀體疲乏:虛弱、異常疲乏,不能完成原來勝任的工作;②情感疲乏:缺乏激情,情緒低落,精力不足;③認知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清晰的思維。癌因性疲勞測定采用MDAnderson腫瘤中心的簡明疲勞量表中文版[3]。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進行了信度以及效度的評估,可信度指標較高,采用0~10分積分法計算患者既往24 h疲勞狀況以及癌因性疲勞對于日常生活的影響。采用BFI量表中“目前疲勞”作為本研究中主要的疲勞變量。具體分數(shù)指標如下:0分為無明顯疲勞,1~3分為輕度疲勞,4~6分為中度疲勞,7~10分為重度疲勞,10分表示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限度的疲勞。對比兩組患者進行2個月護理后同一天的癌因性疲勞指數(shù)。
1.3.2 患者1天內的疼痛次數(shù) 每次NRS評分≥3分,為1次疼痛。對兩組患者1天內的疼痛次數(shù)進行對比。
1.3.3 患者滿意度 患者出院2個月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電話回訪,詢問患者對護理后的滿意程度,總分100分,85分及以上為很滿意,60~84分為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很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經2個月的護理,兩組患者的癌因性疲勞指數(shù)、1天內疼痛次數(shù)比較,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2個月后癌因性疲勞指數(shù)、1天內疼痛次數(shù)對比±s)
治療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比較[n(%)]
大部分惡性腫瘤患者采取的治療方式一般有手術治療、放化療,晚期保守治療。趙洪[4]研究認為對于老年腫瘤晚期患者,基本采取保守治療的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盡可能減少疾病帶來的痛苦。隨著現(xiàn)代癌癥晚期治療模式的發(fā)展,醫(y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在疾病的診療中起到了越來越顯著的作用,對于癌癥患者來講,心理負擔往往大于疾病帶來的痛苦。心理護理是伴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護理措施,其目的在于控制患者的負面情緒,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并積極配合治療。相關研究表明,心理安慰能夠激活體內免疫細胞應答,增加患者的免疫機制[5]?!侗静菥V目》有云“艾葉苦辛,性溫,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以之灸火,能透諸經
而除百病”。老年人因體弱,本就命門陽火不足、體失溫煦,加之疾病困擾,陽氣更加受損。艾灸療法能夠從本質上調整患者機體陰陽平衡,增加患者抵御邪氣的能力。本研究表明,心理安慰聯(lián)合艾灸治療護理對癌固性疲勞患者的療效確切,與對照組比較,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的癌因性疲勞指數(shù)以及患者每天因癌致痛的次數(shù),患者總體滿意度高。Curt等人[6]進行過相關研究,認為大約91%的癌因性疲勞患者認為該種疲勞嚴重妨礙了日常的生活,88%的患者認為癌因性疲勞打亂了日常生活規(guī)律,75%的患者因此辭掉或更換了現(xiàn)有工作。本文通過不同護理對患者癌因性疲勞評分的對比結果可以看出,我院科室對于緩解癌因性疲勞采取的心理安慰及艾灸護理措施安全有效。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患者1天內疼痛次數(shù)是以患者主觀感受的疼痛為主,每位患者的疼痛指數(shù)與耐受指數(shù)不同,故在疼痛次數(shù)方面的比較,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綜上所述,心理安慰聯(lián)合艾灸治療與護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癌因性疲勞,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中,醫(yī)護人員應該加強心理安慰方面的工作,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