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苗
摘 要:信息技術輔助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可以讓小學生看到更多豐富多彩的元素,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容量更大的課堂得到更多的知識和能力的訓練。只有牢牢把握傳統(tǒng)教學方式,并將信息技術完美有效的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才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斷句的能力,提升課堂效率,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視野,提升學生預習和復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教學互動
在這樣一個發(fā)展非常迅猛信息技術社會,我們面臨著新科技所帶來的更多創(chuàng)新和沖擊。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學科,將信息技術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讓計算機輔助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小學語文課堂,從而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資源。那么,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無疑是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它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識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fā),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課業(yè)環(huán)境和時空條件。所以,在下面的內容中,筆者將主要圍繞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數(shù)學課程的應用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經(jīng)驗。
1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教學是由當前教育新形勢決定的,與信息技術自身的教育優(yōu)勢也存在很大的關聯(lián)。詳細來講,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層次。第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使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得以充實,因為小學語文教學多數(shù)都會以課文為主導,而結合實際教學目標適當添加對應的信息化內容,可以使實際的課程內容朝著更加豐富的方向發(fā)展,學生的視野也得到了拓展。第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可以營造更加立體化的知識體驗環(huán)境,使學生聽覺、視覺等得到全方位的刺激,從而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由此可見,相比較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信息技術可以成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從而更好地驅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
2 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工具書本、粉筆、黑板的使用頻率大大降低,電腦、手機、顯示屏、投影儀等的使用頻率大大增加。有些弊端也日趨凸顯,例如教師的備課問題,有些備課過于依賴信息技術,過于注重課件的內容,而忽視課本的內容,導致課件與課本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致使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不夠牢固,同時課件的制作耗費了教師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導致教師的工作量無形增加,此外對于學生來說,過度信息技術的使用,使他們眼花繚亂,有時會關注信息技術本身,而不去關注課件的內容,產(chǎn)生學習重點不明,精力無法有效集中,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
3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3.1 全面拓寬教學資源,提高教學實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整合體現(xiàn)在多方面,從教師層面出發(fā),其整合主要表現(xiàn)為全面拓寬教師教學資源,使教師教學實效性得到有效提高。如校方配合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使教材內容的豐富性得以展現(xiàn),以往的語文教學,教師只是通過單一的書本教材進行相應教案設定,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形式化作業(yè),整個過程所表現(xiàn)出的固定性、滯后性、局限性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長此以往,教師自身教學質量也會嚴重下滑。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整合可以利用多樣的、個體化的多媒體平臺提供超文本,教師可以對自己教學中小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接觸不到或由于小學生自身年齡層限制想象不到的相關事務、現(xiàn)象等進行直觀、生動、具象的視頻或動畫展現(xiàn),從而為小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強學生認知同時,使其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意識可以得到有效培養(yǎng);同時有效減輕教師教學壓力,提高教學實效性。
3.2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亞里士多德曾經(jīng)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人是在有了疑問以后才會去思考的,有了思考以后才會有創(chuàng)新?,F(xiàn)代信息技術本來就是一種新技術,在新技術的環(huán)境下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我們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創(chuàng)新氛圍,學生才能擁有飽滿的情緒,活躍的思維。小學生年齡雖小,但他們想象力豐富,創(chuàng)新潛力巨大,常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4.1 應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關鍵,以此而產(chǎn)生的一些教學重難點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從小學語文教學來看,朗讀教學一直是教學難點之一,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通過音頻、視頻,使學生建立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接受規(guī)范化的朗讀指導。同時,通過“錄音”功能錄下朗讀過程,矯正讀音及情感處理,從而突破朗讀教學這一難點。再者,小學語文教學中文本講解較多,一些成語、名詞或描寫景物、事物、人物的段落,學生在認識和理解上頗有困難,而這些又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4.2 實現(xiàn)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
針對當前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教育環(huán)境不佳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和調整。詳細來講,需要將實際的注意力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加大對小學語文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專門的投入機制,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信息化的現(xiàn)狀進行調研,了解清楚當前的問題,了解各個小學語文教育信息化的訴求,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對應軟件和硬件投入的量化;第二,高度重視軟件的設計和開發(fā),確保實際信息技術教育軟件的格局得以改善,繼而引導軟件和硬件系統(tǒng)朝著相互融合的方向發(fā)展,這也是實際信息技術環(huán)境優(yōu)化過程中必須做好的事情。
5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可以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的容量擴大。讓學生的興趣增強,教師要做好學習主導者的角色,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水平。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信息化價值觀,學習信息技術手段,結合實際小學語文教學訴求,妥善地將其融入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繼而全面發(fā)揮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效能。
參考文獻
[1]田軍輝.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合作用[J].學周刊,2019,(0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