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旭 陳國雄
甲狀腺激素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非常多樣,冠心病與甲狀腺激素水平相關(guān)性日益受到關(guān)注,特別是血清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及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tronine,F(xiàn)T3)與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預后的相關(guān)性研究報道越來越多。但目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T3與血小板相關(guān)性分析,特別是與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報道仍相對較少,本文分析行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FT3與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關(guān)性,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舟山醫(yī)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男126例,女16例,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37 例,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105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符合歐洲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病學會(ESC/AHA)標準[1]。按FT3水平分組,將FT34.1~6.9pmol/L列為正常FT3組。正常FT3組73例,其中男68例,女5例,年齡 34~83(58.85±12.14)歲。將 FT3<4.1pmol/L 列為低FT3組。低FT3組69例,其中男58例,女11例,年齡 34~92(67.67±12.27)歲。排除標準:(1)嚴重肝腎疾病、惡性腫瘤、合并感染、免疫性疾病患者;(2)有腦血管意外病病史(如既往有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梗死、腦出血等);(3)難以控制的高血壓病、繼發(fā)性高血壓病史、外周血管??;(4)重度貧血及嚴重營養(yǎng)不良患者;(5)既往明確的甲狀腺疾病史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史;可能引起甲狀腺激素代謝異常的疾病,如垂體瘤、垂體功能減退等;(6)近期6個月內(nèi)曾接受手術(shù),或入院前6個月曾服用影響甲狀腺功能的藥物的治療如甲狀腺激素、胺碘酮片等。本研究符合倫理規(guī)范,患者均簽署相關(guān)倫理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診PCI,術(shù)前均給予替格瑞洛片180mg和阿司匹林腸溶片300mg。入院完善心電圖、生化等相關(guān)檢查,急診行冠狀動脈血管造影顯示至少有一處血管狹窄≥70%,且接受了急診介入治療。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判讀由2位經(jīng)驗豐富的心血管介入醫(yī)師分析完成。收集患者入院后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吸煙史(≥5支/d,并連續(xù)或累計吸煙>3個月)。受試者晚餐后禁食8~10h,次日空腹抽取靜脈血并檢測血脂和血糖,均在本院中心檢驗科進行檢測。促甲狀腺激素(TSH)、T3、FT4及FT3的檢測采用美BECKMAN-COULTER公司的DXI800型免疫分析儀和配套試劑,運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小板聚集率采用血栓彈力圖測量二磷酸腺苷(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采用中國TYXN-91智能血液凝集儀檢測。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shù)采用西斯美康XE2100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崭寡恰⒌兔芏戎鞍啄懝檀迹↙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等采用日本OLYMPUS 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特征的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特征的比較
由表1可見,低FT3組血小板聚集率均值高于正常FT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FT3組年齡均值大于正常FT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FT3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血小板計數(shù)、血紅蛋白、總T3均值低于正常FT3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低FT3組與正常FT3組其余臨床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2 不同心肌梗死分組臨床指標的比較 見表2。
由表2可見,NSTEMI組、STEMI組血小板聚集率、FT3、T3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臨床上發(fā)現(xiàn)伴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在少數(shù)[2]。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T3與心血管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guān)[3]。老年人群中隨著年齡的增長T3及T4水平均有下降趨勢,這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現(xiàn)更為明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T3時全身血管阻力升高,舒張狀態(tài)時冠狀動脈阻力增高,冠狀動脈灌注進一步減少,加重心肌細胞損傷。本研究中低FT3組的年齡為(67.67±12.27)歲,顯著高于正常FT3組的(58.85±12.14)歲,低FT3在高齡患者中更常見。T3沒有生理活性,只有FT3能穿過血管屏障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發(fā)揮生理效應。有研究表明,F(xiàn)T3直接作用于心肌細胞,可升高或降低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性[4]。
表2 不同心肌梗死分組臨床指標的比較
在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過程中,動脈粥樣斑塊破潰時,血小板黏附活性隨即增高,血小板在黏附后發(fā)生聚集反應,形成血小板血栓。另一方面心肌梗死時由于血管內(nèi)壁的損害,使血小板活化及消耗增多,血小板轉(zhuǎn)換率升高,循環(huán)血液中新生的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活化時所釋放的血栓素A2(TXA2)以及ADP通過正反饋機制,可加速、強化血小板的活化程度,使其聚集速度加快,形成血栓,在此過程中聚集的血小板還會激活凝血酶原,導致纖維蛋白原轉(zhuǎn)化為纖維蛋白,增加了患者出現(xiàn)血栓的概率,從而使血小板表現(xiàn)出更強的聚集力和致血栓能力[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更容易出現(xiàn)冠狀動脈慢血流、冠狀動脈急性血栓及慢性血栓等,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不良的影響。
本研究中,低FT3組和正常FT3組之間,在年齡、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計數(shù)、空腹血糖、T3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性別、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空腹血糖、LDL-C、HDL-C、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血漿纖維蛋白原、TSH、FT4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STEMI組和NSTEMI組比較中,兩組間FT3、T3、血小板聚集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傮w上,越大的年齡會有較低的FT3,越低的FT3會有越高的血小板聚集率,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進程中,血小板功能的異常及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功能的紊亂。有研究表明,如果低T3綜合征是一種“功能性”中樞性甲狀腺功能減低,那么在某些嚴重患者中激素替代治療是合適的[6]。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進行激素替代治療的風險和獲益已爭論多年,經(jīng)治療有一部分患者阻止了病程進一步進展,癥狀得到了改善,一小部分減少了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7]。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低FT3在急性心肌梗死高齡患者中多見,F(xiàn)T3與血小板聚集率有良好的相關(guān)性,在低FT3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表現(xiàn)出高血小板聚集率。本研究系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樣本量小,且為非多中心,設(shè)計缺陷在所難免,可能導致結(jié)果分析不夠全面,尚需要多中心大規(guī)模多樣本量的臨床試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