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琴
【關鍵詞】艾速平;上消化道潰瘍伴出血;安全性;有效性
上消化道潰瘍伴出血為消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急診之一,屬于消化道常見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約為20~25%。在上消化道潰瘍的發(fā)展過程中,潰瘍邊沿或者底部的血管發(fā)生破裂而致出血,如果出血血管為較大動脈則極可能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fā)展,上消化道潰瘍伴出血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臨床治療措施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本研究上消化道潰瘍伴出血患者的有效干預措施,就艾速平治療患者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進行剖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將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作為選取研究對象的時間,共計納選上消化道潰瘍伴出血患者98例,以患者治療方案為分組依據(jù),將其分成對照組及研究組,每組成員均為49例,分別施以國產泮托拉唑鈉干預及國產艾斯奧美拉唑干預。對照組男/女:27:22,年齡區(qū)間為45~72歲,年齡均量(47.9±10.7)歲,含復合型潰瘍5例,胃潰瘍24例,食道潰瘍3例,十二指腸潰瘍17例;研究組男/女:26:23,年齡區(qū)間為45~74歲,年齡均量(48.3±10.4)歲,含復合型潰瘍6例,胃潰瘍26例,食道潰瘍3例,十二指腸潰瘍14例;入選患者的基礎資料數(shù)據(jù)間對比可見P>0.05,即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入選患者接受國產泮托拉唑鈉(沈陽圣元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169)干預,干預前3天,將40mg泮托拉唑鈉融入100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中,行靜脈滴注,每天2次,連續(xù)3天,第4天開始口服用藥,每次40mg,每天2次。
研究組患者應用艾速平(國產艾斯奧美拉唑)干預,生產廠家為:悅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3740。將10ml的專用溶劑注射至艾速平凍干粉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將其加入lOOml的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控制滴注時間為60min,每天2次,連續(xù)滴注3天,即需改為口服用藥,每次20mg,每天2次。
1.3評價標準評價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及治療有效性情況。治療有效性的評價可分成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體征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臨床癥狀得到改善,體征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無效(臨床癥狀未見緩解甚至加重,體征無改善),治療有效性為痊愈與顯效占比。不良反應的評價有頭痛、便秘、口干及腸道不適。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ASS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π±s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對照組共計9例發(fā)生不良反應,其發(fā)生率18.3%明顯高于研究組4.0%(2/49),即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研究組97.9%(48/49)明顯高于對照組81.6%(40/49),數(shù)據(jù)經統(tǒng)計學檢驗(P<0.05),詳見表2。
消化系統(tǒng)潰瘍病癥包含了復合型潰瘍、胃潰瘍、食道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以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最為常見,胃蛋白及胃酸的過量分泌使其對胃及十二指腸的腐蝕作用凸顯,使患者胃腸道黏膜防御系統(tǒng)失去平衡,而上消化道潰瘍伴出血為潰瘍底血管受到不斷侵蝕,使其血管出現(xiàn)破裂而致。艾斯奧美拉唑是臨床常用的上消化道潰瘍伴出血干預藥物,其對胃壁細胞中的質子泵具有特異}生的抑制作用,壁細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環(huán)境中濃集并轉化為活性形式,從而抑制該部位的H+/KXxX-ATP酶(質子泵),對基礎胃酸分泌和受刺激后的胃酸分泌均產生抑制。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8.3%與研究組的4.0%相較明顯較高;而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研究組97.9%明顯高于對照組81.6%,即表明其在上呼吸道潰瘍伴出血治療中,安全性高且有效性顯著。
綜上所述,艾速平可有效控制上消化道潰瘍伴出血患者的臨床癥狀,臨床療效顯著且具安全性,值得將其大量推廣至上消化道潰瘍伴出血的臨床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