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隆 張婷婷
摘 要:高校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符合當前國家“大思政”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進一步完善的重點方向,本文從當前“大思政”理論的背景出發(fā),分析當前“大思政”教育的特點和要求,就高校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評價原則、影響因素、實現途徑等進行分析,提出實現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性的解決思路。
關鍵詞:大思政;輔導員;思政課;有效性
一、 引言
大思政的概念及輔導員的定位、有效性研究的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為了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后繼有人,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極端重要性,特別提出了要樹立“大思政”的理念。“大思政”反映了當今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放性、互動性、協同性、合力性的特征,是一種從全局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總的看法和從根本上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總的方法,而反映在價值領域,則體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體系的整體有效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最終目標,因此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必須以為大學生講授、宣傳、領會黨的理論、政策、方針服務。而思想政治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這一身份本身就是為在大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設立的。因此鼓勵、引導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工作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大思政”背景下的必然選擇。
二、 思政課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及分析
當前“大思政”背景下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效性的實現主要有以下影響因素:
(一) 思想認識因素
“大思政”的教育觀是一種從全局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總的看法和從根本上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總的方法,因此以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思政”教育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從思想上轉變觀念,重新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師資配備和教學模式。認識到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參與人員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而是要求全校的專任教師、黨政干部、輔導員乃至全體教職員工,都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來。特別是強調輔導員在這其中的主導性作用,不僅要求輔導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更要強調讓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要積極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形成教師、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二) 制度因素
長期以來,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般由專任教師承擔,以課堂教學為主,思想政治基本理論的講授是其主要內容,試卷考試是其主要考核方式。談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當然的認為就是思想政治專任老師的工作,而對輔導員群體,更多地強調其對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工作,與之相對應,多數高校在制度上就將思想政治教學專任老師和輔導員割裂開來,前者一般隸屬于教務教學系統(tǒng),后者一般隸屬于學生管理系統(tǒng),這種制度模式很顯然不符合當前“大思政”教育模式的要求。因此必須從制度層面入手,打破專任教師與輔導員之間的制度障礙,將輔導員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力量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中來,充分發(fā)揮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三) 個體因素
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保證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如何確保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這其中輔導員的個體素質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首先我們要求這些輔導員應該有研究生以上學歷,能夠勝任課堂教學工作;其次要求須為思想政治教育、哲學、法學等相關學科專業(yè)出身,有較好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再次我們要保證擔任教學任務的輔導員老師必須經過較為嚴格的選拔;最后我們要求這些老師在承擔教學任務之前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培訓。對于個人素質符合條件的輔導員,鼓勵其積極承擔相關教學任務,引導其參加相關思想政治課培訓,督促其不斷提高教學能力與水平,考核其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
(四) 實效性因素
思想政治理論課由專任教師承擔時,其實效性更多地體現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著眼于基本理論的講授與學習,注重課堂學習效果和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輔導員則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日常思想教育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又是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因此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上的有效性,而且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輔導員教學的參與,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水平。二是發(fā)揮輔導員工作優(yōu)勢,能很好地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把思想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結合起來,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 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的實現途徑
(一) 建立“立德樹人”的長效機制
實現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模式,建立和完善“立德樹人”的長效機制。這一機制包括學科教育育人、學校文化育人、實踐活動育人和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合力育人。四個育人方面須形成合力,互為補充,實現“大思政”的教育理念。這其中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很好地打通四個育人環(huán)節(jié),彌補思政課教學簡單化、片面化、機械化的缺點,使課堂與實踐有機結合、教學與管理有機結合、學校與家庭有機結合、校園與社會有機結合,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德樹人”的長效機制。
(二) 完善輔導員承擔思政課的制度保障
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是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短缺的權宜之計,也不是增加輔導員個人收入的途徑,而是關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問題,它不僅是教學管理部門的事,更需要從學院頂層制度設計層面通盤考慮。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打破固有的制度模式,為輔導員進課堂、上講臺掃清制度障礙。必須準確認識“大思政”的意義與要求,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納入統(tǒng)一的教育教學體制中,不再局限于“理論授課是專任老師的工作,專任老師只能上課;日常管理是輔導員的工作,輔導員老師只能承擔管理”的教條思維,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老師與輔導員納入統(tǒng)一的教學管理制度之下,使之緊密結合、互為促進。我院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教學部的設立即為一個很好的制度改革,從制度層面將思政課教學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納入統(tǒng)一管理,后期應當在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與細化上下功夫,使之更好地適應“大思政”教育模式的要求。
(三) 注重輔導員個人能力的提升和隊伍建設
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的實現,有賴于輔導員個人業(yè)務能力的提高和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輔導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已經體現出政治強、業(yè)務精的優(yōu)勢,但是在思政課理論教學方面,須更加注重教學能力的提高。首先我們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輔導員加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方面我們要保證理論教學“上的去”,即輔導員要積極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根據自身情況,承擔相應課程。另一方面我們要保證“講得好”,要求輔導員老師要不斷錘煉教育教學能力,符合學院教學質量考核要求。其次我們要求輔導員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要加強自身科研能力的錘煉,要注重思想政治教學內涵、規(guī)律、機制以及遇到的種種問題的深入思考,積極參加教學科研活動,爭取承擔科研課題,產生較多高質量科研成果,從而為輔導員的專業(yè)化和職稱評定打好基礎。
(四) 完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體系
在“大思政”背景下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破除以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張皮”的問題,通過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政課教育體系,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關聯度不高、理論教學不能很好地指導實踐的問題。一方面在實際中輔導員課堂教學可以適當引入學生管理中出現的典型實例,如誠信考試、獎助學金、勤工助學、考研就業(yè)等,將這些學生關心的問題與思想政治理論和形勢與政策等知識點相結合,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將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與課堂理論教學相聯系,由理論指導實踐,如近現代史的講授與參觀歷史博物館相結合,法律基礎的講授與模擬法庭活動相結合,使實踐教育有的放矢。同時通過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同目標、同內容、同進度、同考核”,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同進互補,相互支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社會實踐的參與度,達到“大思政”教育模式的育人要求。
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符合當前“大思政”育人模式的要求,也是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必由之路,高校應該從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極端重要性出發(fā),革新教育觀念,打破制度束縛,打通課堂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輔導員承擔思政課理論教學的相關環(huán)節(jié),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朱松節(jié).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性及實現途徑探索.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10).
[2]宿茹萍.“大思政”背景下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探索.職業(yè)教育,2016(9).
[3]李朝陽.輔導員承擔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優(yōu)勢與成效研究.理論觀察,2013(5).
[4]寧曉菊.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隊伍融合建設研究.大學教育,2013(9).
作者簡介:
牟隆,張婷婷,陜西省西安市,西安工業(yè)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