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正科
(伊犁霍城縣六十五團8連,新疆 霍城縣 835200)
位于伊犁河谷的第四師六十六團于1964 年開始引種栽培薰衣草,50多年的生產(chǎn)實踐表明,薰衣草采用露地扦插育苗和分株繁殖的方法可以滿足擴大生產(chǎn)及經(jīng)營活動的需要,目前,仍然是伊犁河谷薰衣草大面積生產(chǎn)的主要繁殖措施,現(xiàn)將該技術總結如下,供生產(chǎn)者參考。
薰衣草屬多年生常綠亞灌術,非常適宜從母株上采集插條培育出新的植株[1]。也就是說,一個健壯的半木質(zhì)化技條,就是一個合格的露地扦插育苗的營養(yǎng)繁殖體。薰衣草營養(yǎng)體扦插繁殖的優(yōu)點:種苗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母株品種的優(yōu)良特性;露地扦插繁殖的優(yōu)點:育苗成本低,不需要任何輔助設施,操作簡單,成苗快,質(zhì)量好,成苗使用年限長,單位面積出圃率高,每667 m2可出圃合格種苗2 萬株左右,可以實現(xiàn)當年扦插育苗當年出圃定植。
露地扦插育苗六十六團主要選用的是自主培育的74-26(2)品系。該品系是涼曬干花、提取精油和旅游觀光“三好”為一體的優(yōu)良栽培品系,也是代表第四師薰衣草的主要栽培品系。
六十六團一般從10 月下旬到11 月上旬土壤封凍前采集薰衣草插條。
薰衣草插條的優(yōu)劣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勢影響很大。出現(xiàn)花蕾的枝條和木質(zhì)化程度高的技條,意味著枝條己經(jīng)老化,不能用作繁殖材料。一般在2~5年生,株形緊湊、生長健壯的母株上采集。插條最好選擇未現(xiàn)蕾開花、枝條粗壯、節(jié)間短、無畸形、葉片肥厚的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枝條以提高成活率。插條的剪口應靠近莖節(jié)處,剪取枝條長15 ~18 cm,然后將枝條頂端5 ~6 cm嫩頭剪掉,留下10 ~13 cm的健壯半木質(zhì)化枝條作為繁殖材料備用。要求剪口平滑,無韌皮破裂,并保留全部葉片。
插條采集后,應在當天或笫二天及時進行越冬貯藏。貯藏應選擇通風向陽,地勢平坦較高,無積水干濕度適宜的地方。六十六團也有就地采集就地貯藏的做法。
貯藏時,用圓頭鐵锨挖深15 ~20 cm、長10 m的溝,然后順溝把插條呈45°擺入溝內(nèi),插條露出地面3 ~4 cm,插條厚度不宜超過10 cm,以免插條堆積太后,造成韌皮組織發(fā)黑腐爛,然后順溝再挖同樣的溝,將挖出來的土填在擺好的插條溝內(nèi),并用腳將填土踩實。貯藏期間,如遇連續(xù)高溫天氣,應在插條上蓋一些樹枝遮陰,保持土壤濕度。同時要防水、防鼠和防牲畜啃食。
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jié)崈?、土壤肥沃、易于排灌、保水保肥能力強、無鹽堿的沙壤土為宜。整地質(zhì)量要求達到“齊、平、松、碎、凈、墑”六字標準。為了便于排灌,需打埂作畦,一般畦寬4 m,長6 m。
露地扦插以春季為佳。六十六團一般在4 月上旬完成春季扦插,過早扦插,如遇連續(xù)低溫天氣,加上扦插以后的灌水,插條在低溫高濕環(huán)境下,韌皮組織宜發(fā)黑霉爛而影響成活率;過晚扦插,貯藏的插條容易發(fā)黑,扦插時韌皮組織容易脫落,嚴重影響成活率。扦插行距20 ~25 cm,株距6 ~8 cm,扦插時將貯藏好的插條直接插入土壤,三分之一露出地面,三分之二插入土中。為提高扦插苗出圃率,保苗株數(shù)2.0 萬 ~2.5 萬株/667 m2為宜。
1.6.1 灌水
扦插后的笫一水必須灌足灌透,使土壤與插條緊密結合,二水應待表土發(fā)白以后再給水,否則4月低溫天氣加上土壤濕度長期過大,將嚴重影響苗木成活率。以后視天氣和土壤墑情灌水,切忌過濕,盡量保持濕潤偏干狀態(tài),過濕對插條韌皮組織發(fā)根產(chǎn)生不利影響,嚴重的宜造成韌皮組織甚至新生根發(fā)黑腐爛,過干植株容易干枯、死亡。
生育期灌水10 ~16 次,灌水要勤,保證苗圃不旱不澇。苗圃地積水超過24 h,很容易造成苗木大面積死亡,因此無論是4月的低溫天氣還是7月的高溫天氣,畦內(nèi)不能長時間積水。 8月底開始控水,促進苗木成熟。
1.6.2 人工鋤草
薰衣草扦插后的50 d 內(nèi),人工鋤草時,插條周圍5 cm范圍內(nèi)的表土不能用鋤頭松動,否則會影響苗木成活率。生育期內(nèi)嚴禁使用莖葉類化學除草劑,并保持田間無雜草。
1.6.3 整枝
割掉花蕾,簡稱整枝,俗稱“打頭”。薰衣草扦插后的生長期間,不宜留花蕾生長采收,應及時割掉花蕾,促進主枝、分枝和根系生長。同時,每整枝1 次就能控制1 次頂端優(yōu)勢的生長,促進植株由生殖生長轉(zhuǎn)變?yōu)闋I養(yǎng)生長,這樣利于控制株高,增大株幅。通過4 次整枝能夠促進主枝粗壯,分枝增多,根系形成。
5月下旬出現(xiàn)花蕾時,及時進行笫1 次輕度整枝,以及早促進植株營養(yǎng)向主枝、分枝和根系分配,在之后的6 月下旬和7 月下旬各進行1 次輕度整枝,即只割花蕾,不要割傷莖葉和其他未現(xiàn)蕾的枝條。 8月20 ~25日進行最后1次重度整枝。所謂重度整枝,把花蕾枝和未現(xiàn)蕾的大枝條頂尖一起用鐮刀割掉,植株割成“平頭型”,使株高控制在40 cm左右,同時,待整枝后的植株恢復樹勢,生長健壯后即可出圃。
1.6.4 施肥
于7月上旬進行1次根部人工條施,施肥深度8 ~10 cm,距苗根部8 ~10 cm,追施混合化肥15 kg/667 m2(尿素80 kg/667 m2、磷酸二銨50 kg/667 m2和硫酸鉀25 kg/667 m2均勻混合)。8 月上旬開始葉面施肥3次,以磷酸二氫鉀和尿素為主,每隔15 d 施1 次。嚴禁使用含有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類的藥物。
1.6.5 出圃
扦插苗以10月下旬出圃為好。
一級扦插苗主桿分枝12個以上,莖稈粗壯,葉片肥厚,株形近似半圓形。
二級扦插苗主桿分枝8 ~10 個,莖稈粗壯,葉片肥厚,株形近似半圓形。
獨桿苗為不合格種苗。
分株繁殖就是把大田生產(chǎn)的3 ~5 年生薰衣草母株整株連片挖取后進行分株。分株繁殖的優(yōu)點是省去了育苗程序,可提前一年投入生產(chǎn)。另外,分株繁殖可在9月中旬開始定植,11 月封凍時薰衣草苗已度過緩苗期,成為獨立的根系,是當年定植當年見效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六十六團生產(chǎn)者或外地經(jīng)營者大多使用的是這種苗木。
(1)避免使用6 ~10 年生的薰衣草母株進行分株繁殖。(2)選擇沒有使用過莖葉類化學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母株。 (3)扦插苗主要用于提純復壯,分株苗是更新復壯。從生產(chǎn)的角度來講,薰衣草扦插苗優(yōu)于分株苗,分株苗優(yōu)于種子實生苗。 (4)有性繁殖扦插苗的種子容易發(fā)生變異,苗木分化嚴重,不符合生產(chǎn)活動的要求,但可以利用這一特性進行新品種的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