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shù)+量/名+之+形/動”格式有的表示主觀大量,有的表示主觀小量,有的不表示主觀量,還有的主觀量不確定。本文旨在通過查閱BCC語料庫及CCL語料庫,探討有主觀小量傾向的“數(shù)+量/名+之+形/動”格式特點。
關(guān)鍵詞:“數(shù)+量/名+之+形/動”格式主觀小量 特點
一、可以用來表示主觀大量
(一)“數(shù)+量/名+之+隔”
1.m q之隔。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有“一代之隔、一天之隔、千里之隔、數(shù)十丈之隔、兩尺之隔……”例1:礁石與江岸尚有七八丈之隔 ,燕飛萍雖然用了全力,終究距離過遠,躍至中途,身體向江中直跌下去。
2.m n之隔。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有“一簾之隔、一門之隔、一夜之隔、一周之隔、一步之隔、一墻之隔、一字之隔 ……”例2:“邊文惠不識‘獨腳神乞,薛仇可是認得的,他看到‘獨腳神乞,只兩月之隔 ,竟然蒼老了許多?!?/p>
在“數(shù)+量/名+之+隔”格式中,絕大部分的數(shù)詞都是“一”,表示主觀小量,也有少部分格式用其他數(shù)詞,例“兩屋之隔”,在這些格式中,有些表示主觀小量,有些表示大量,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2表示主觀小量,例1在句中則表示大量的含義。因為“數(shù)+量/名+之+隔”中絕大部分都是“一+量/名+之+隔”格式,只有少部分格式數(shù)詞不是“一”,并且在這些數(shù)詞不是“一”的格式中也只有少部分不表示主觀小量,所以這里將“數(shù)+量/名+之+隔”格式歸為有主觀小量的傾向。
(二)“數(shù)+量/名+之+差”
1.m q之差。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實例有“兩分之差、一步之差、30點之差、兩三倍之差……”例3:我曾聽人家說過,茍且活著跟埋在地里只不過數(shù)尺之差。例4:打出“野生”牌子的甲魚每500克售價達到150—200元,而人工養(yǎng)殖的甲魚每500克只有30—60元,價格相差數(shù)倍。其他如雞蛋、三黃雞等的價格也有兩三倍之差。
2.m n之差。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實例有“三小時之差、一劍之差、兩球之差、兩像素之差、一肩之差、兩頻率之差……”例5:這是法國的地名,怎么能用英文發(fā)音呢?就算將“圣德尼”譯成“圣但尼”只有一音之差 。
在“數(shù)+量/名+之+差”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數(shù)詞“一”,比如“一步之差、一字之差、一詞之差”等,“一+數(shù)詞/量詞+之+差”格式往往表示主觀小量的含義,如例5。與其他數(shù)詞搭配時,“數(shù)+量/名+之+差”格式也大都表示主觀小量,如例3。但也有少數(shù)情況“數(shù)+量/名+之+差”格式表示主觀大量,如例4。
(三)“數(shù)+量/名+之+失”
1.m q之失。語料中出現(xiàn)的有“一招之失、一次之失、一步之失、千里之失、一場之失……”例6:高手過招,往往取決于呼吸之間,只要絲毫之差,便有千里之失。
2.m n之失。語料中出現(xiàn)的有“一劍之失、一掌之失、一人之失、一球之失……”例7:這也沒有什么,區(qū)區(qū)一掌之失 ,無礙我武林霸業(yè)。
在“數(shù)+量/名+之+失”中,數(shù)詞傾向于與“一”搭配,常常表示主觀小量。也有不與數(shù)詞“一”搭配的情況,比如“千里之失”,這時就表示主觀大量,
二、不表示主觀大量
“不表示主觀大量”就是指不能表示主觀大量但可以表示主觀小量或者不表示主觀量,這一部分將分析有主觀小量傾向的且不表示主觀大量的“數(shù)+量/名+之+形/動”格式特點。
(一)“數(shù)+量/名+之+跨”
1.m q之跨。這種語例數(shù)量很少,有“一步之跨”,例8:在有些里弄住宅內(nèi),與之間只有一步之跨 ,互相門對門。
2.m n之跨。這種語例只見“百人之跨”,例9:起百人之跨 ,萬畝不舉。例8在句中表示主觀小量,例9不表示主觀量,不存在表示主觀大量的“數(shù)+量/名+之+跨”格式。
(二)“數(shù)+量/名+之+小”
1.m q之小。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此類格式有“一尺之小、一年之小、一家之小、一戶之小……”例10:吃了那半瓶藥液,便能把七尺之體,縮成一尺之小的小人,這未免太令人難以置信。
2.m n之小。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此類格式有“十室之小”。例11:今若恃眾而動,自絕于天。十室之小 ,必得忠信,安知三軍不有奔潰而助順者乎?例10表示主觀小量,例11不表示主觀量。
在語料庫中,符合“數(shù)+量/名+之+跨”和“數(shù)+量/名+之+小”格式的詞語并不多,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搭配數(shù)詞“一”,表示主觀小量。少部分結(jié)構(gòu)數(shù)詞不是“一”,當(dāng)數(shù)詞不是“一”時通常也不表示主觀量。
三、結(jié)語
本文描寫了“數(shù)+量/名+之+隔”“數(shù)+量/名+之+差”“數(shù)+量/名+之+失”“數(shù)+量/名+之+跨”“數(shù)+量/名+之+小”等有主觀小量傾向的“數(shù)+量/名+之+形/動”格式。它們或者表示主觀小量,或者不表示主觀量。其中“數(shù)+量/名+之+隔”“數(shù)+量/名+之+差”“數(shù)+量/名+之+失”是偶爾可以表示主觀大量的?!皵?shù)+量/名+之+跨”“數(shù)+量/名+之+小”是不能表示主觀大量的。
參考文獻:
[1]羅榮華.主觀量相關(guān)問題探討[J].寧夏大學(xué)學(xué)報,2010(05).
[2]李宇明.主觀量的成因[J].漢語學(xué)習(xí),1997(05).
(作者簡介:王煜茹,女,沈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17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責(zé)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