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屈俊成 張 佳 關婷婷
(焦作市畜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測中心,河南焦作 454003)
牛體型大,單位體重的表面積小,散熱難,怕熱不怕冷。
牛有瘤胃、網胃、瓣胃、皺胃四個胃,只有皺胃能分泌胃液,稱為真胃,前三個胃合稱前胃。采食時,牛的舌頭把草料卷入口中,匆匆吞入瘤胃。在休息時,再把食團逆嘔至口腔,再次咀嚼后吞入瘤胃,這個過程叫做反芻。食團在瘤胃中細菌和纖毛蟲的發(fā)酵下,產生揮發(fā)性脂肪酸和各種氣體(如CO2,CH4,NH3等),即噯氣。當牛采食大量的豆科草料和淀粉類飼料時,瘤胃發(fā)酵的氣體大量上升而出現(xiàn)脹氣,如不及時救治,就會引起死亡。
初生犢牛瘤胃功能不健全,喝奶時食管溝收縮成一個中空閉合的管道,牛奶通過食管溝繞過前胃直接進入皺胃,隨著犢牛的成長和瘤胃的發(fā)育,瘤胃逐漸具備消化干草等飼料的能力。
牛的祖先是野生原牛,牛的大多數(shù)行為都源于自然條件或半自然條件下生活的野生原牛。牛喜群居,比如交流行為和攻擊行為需要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一定的學習和訓練,一旦錯過這個階段,就很難形成相似的行為。例如把初生牛隔離2-3個月,它將很難與其他犢牛相處。
個體在群體中建立優(yōu)勢序列,每頭牛都清楚自己的“社會地位”,這種關系是從犢牛時期逐漸形成的,減少個體間不必要的麻煩和爭斗。
牛的視力范圍在330°~360°,能清楚分辨出紅色、黃色,對綠色和藍色區(qū)分能力差;聽覺與人類似,且能探測遠的聲波,對一些離牛很近的聲源反而不夠準確。味覺發(fā)達,能根據(jù)味覺尋找食物,與同伴交流,喜歡甜酸食物,不喜歡苦和過咸的食物;觸覺靈敏。
牛的休息、采食以及反芻等都有明顯的生理節(jié)律。犢牛一天躺臥時間為16h左右,躺臥次數(shù)為30~40次,成年牛每天的躺臥時間為12h左右,躺臥次數(shù)為15~20次左右。躺臥的時間和次數(shù)受年齡、氣溫條件和健康情況影響,長時間休息的時候,牛還會反芻、打盹、深睡,牛打盹要比深睡的時間長。
成年牛的育肥期為90d,幼牛的育肥期是120d。我國中原地區(qū),一般采取放牧和舍飼相結合的方式。
中原地區(qū)冬季寒冷,肉牛耐寒,圈舍只需要適當防寒即可。夏天炎熱,注意防暑降溫,放牧盡可能清早早出早歸,下午晚出晚歸,三伏天可選擇夜牧,中午回到棚下休息[1]。為了搶秋膘,盡量延長采食時間,每天放牧時間10h以上。白天回圈舍后可以補充1kg左右的精料補充料或者塊根、塊莖類以及優(yōu)質干草。每天刷拭2次,飲水6次。舍飼時,應以優(yōu)質的牧草或者野干草、農副產物為主,每天喂10kg,精料補充料2kg,青貯飼料10~15kg,飲水6次,水質要清潔,上午下午運動2h左右,每天刷拭2次。
放牧肥育的幼牛,體重不得低于120kg,體重過小的犢牛,肥育其結束時達不到屠宰體重。幼牛在肥育期內可增重150kg,成年牛增重100kg左右。
中原地區(qū)牧草不足,可用青干草、青貯飼料、酒糟、甜菜渣等代替,供給“鹽磚”,任其自由舔食。
青貯飼料原料一般在玉米籽乳熟期收割,此時的玉米棒子蠟熟至70%,葉片尚未枯黃,玉米頸基部1~2片葉子開始枯黃時立即采摘,當日粉碎青貯。也可以選擇豆科牧草,一般在現(xiàn)蕾至開花期收割青貯,禾本科牧草一般在孕穗至抽穗收割青貯。原料需要切碎,玉米秸切碎長約2~3cm,牧草相對柔軟,易壓實,切短至3~5cm即可。將切碎的原料加入2%~3%的糖、甲酸、淀粉酶等添加劑促進發(fā)酵。裝窖前,底部鋪10~15cm厚的秸稈,以便吸收汁液。窖的四壁鋪塑料薄膜,防止漏氣透水,一層一層壓實,高出窖沿60cm左右即可封窖。頂部先覆蓋一層切短的秸稈,用塑料薄膜覆蓋后用土拍實即可。此種青貯飼料是優(yōu)質肥育牛飼料,具有口感好,牛增重快等特點,值得推廣。
酒糟育肥法在我國也有幾百年歷史了,初期先少量飼喂酒糟慢慢熟悉接受,15~20d后加大飼喂量,減少干草飼喂量。體重在350~400kg的牛,每日可飼喂酒糟50~60kg,體重較輕或者1.5歲以上的牛,每天飼喂酒糟40~50kg。
甜菜渣育法肥適合在糖廠周邊,此法比較經濟。育肥初期每日每頭可飼喂40~50kg,育肥中期增加到70~80kg,末期減為50kg。
綜上所述,不論哪種飼料育肥,都要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舍溫在8~10℃是最適合料肉轉換,舍內保持干燥,空氣新鮮,光線充足,保持牛體清潔衛(wèi)生,每天刷拭,配合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增加食欲,保證出欄時膘肥體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