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各種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層出不窮,讓人們逐漸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而提高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質量與效率,是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有效舉措。所以,詳細研究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方法及運用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具體分析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技術方法,并闡述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的運用,以供人們參考。
關鍵詞:造林整地;植樹造林;技術方法;運用;研究
前言:
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合理運用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技術方法,不僅有利于保護森林資源,還有利于推動我國林業(yè)行業(yè)的深入發(fā)展,從而為人們營造良好的家園。但從目前來看,傳統(tǒng)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技術方法依然被人們廣泛運用,這不利于提高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實效性。所以,詳細研究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方法及運用是尤為重要的,它可以在促進森林資源增長的同時,盡可能的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與污染。
1.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技術方法
1.1造林整地的技術方法
為了增加森林資源,促使林木可以更好的生長,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進行造林整地,從而為后續(xù)植樹造林奠定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含水性,促使林木可以在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中生長,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對土壤進行整地。在造林整地之前,為了確保各項工作能夠有效完成,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科學合理的制定造林整地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土地的利用率不斷提升,新造幼林的成活率不斷提高。除此之外,相關工作人員還應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借助一些手段將雜草清除,例如,焚山、割除以及藥物噴灑等,這對提高造林整地的質量與效率來說是很有幫助的。由于不同的地區(qū)的造林情況也不盡相同,所以,在造林整地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還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整地技術方案,并根據具體地形選擇較為合適的整地技術方法,并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從而滿足造林整地的技術要求。
1.2植樹造林的技術方法
為了提高林木的成活率,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進行植樹造林,在此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還必須有效融合不同植物和不同地區(qū)的實際特性。植樹造林的技術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播種造林法、植苗造林法、分植造林法。對于播種造林法來說,它主要適用于種植面積比較大的地區(qū)。播種造林法具有簡單便捷、省時省力的優(yōu)點,通過運用該種技術方法,不僅可以減少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還可以有效提高植樹造林的效率。然而播種造林法也同樣具有對土壤特性要求高、對林種要求高的缺點,若運用該種技術方法,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選擇生存能力較強的林種,并定期對其進行灌溉與管理;對于植苗造林法來說,它可以適用于多種情況。植苗造林法具有對技術要求不高、適應能力較強的優(yōu)點,通過運用該種技術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林木的成活率。然而植苗造林法也同樣具有一定缺點,林苗需要在特定地方培育,若想栽種,必須對其進行轉移,而在轉移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林苗失水或變形的情況,這對提高林苗的成活率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想運用該種技術方法,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有針對性的選擇保護措施,以確保林苗可以健康生長;對于分植造林法來說,它具有操作簡單、成本較低的優(yōu)點。分植造林法可以將林木的枯葉和枝干作為分植材料,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2.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方法的運用
2.1造林整地技術方法的運用
在運用造林整地技術方法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根據不同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選擇較為合適的造林整地技術方法,促使土壤的含水性和透氣性不斷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土壤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從目前來看,常用的造林整地技術方法包括以下三種:一是割除清理法;二是化學除草法;三是燒山除草法。對于割除清理法來說,它主要是以機械割除方式為主,對雜草進行機械割除,同時以人工割除方式為輔,對雜草進行人工割除。除此之外,割除清理法具有對地勢要求較高的缺點,所以在地勢平坦區(qū)域,為了能夠減少機械設備出現損壞的可能性,相關工作人員應當確保土壤松軟,以有效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對于化學除草法來說,它主要適用于地勢平坦、土壤松軟的區(qū)域,并利用化學藥劑來清除雜草。該種方法具有操作簡單的優(yōu)點,但也同樣具有一定缺點,化學污染嚴重,不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長;對于燒山除草發(fā)來說,它在實際運用中較為廣泛,具有較好的除草效果,但由于燒山會降低土壤的含水性,所以該種方法也會影響林木的健康生長。
2.2植樹造林技術方法的運用
在運用植樹造林技術方法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充分考察當地的種植環(huán)境,并選擇生存能力較強的林種。例如,在荒漠地區(qū),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選擇檸條、沙棘等耐寒作物的種子進行種植,從而提高新造幼林的成活率。除此之外,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選擇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植樹造林技術方法,這對提高新造幼林的成活率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與此同時,相關工作人員還應當對其進行定期養(yǎng)護,做好除草滅蟲等工作,以確保林木可以健康成長。
3.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當前森林資源急劇減少,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遭到破壞,所以詳細研究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方法及運用是至關重要的,它不僅能夠增加森林資源產量,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通過具體分析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的技術方法,并闡述造林整地與植樹造林技術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從而促進我國林業(yè)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喬成軍;關于沈北防沙治沙植樹造林情況的調查和思考[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A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2]牛剛;營林整地中適時整地技術方法的運用[A];科技研究——2015科技產業(yè)發(fā)展與建設成就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5年
[3]胡鵬飛;植樹造林 綠化祖國——略論鄧小平關于發(fā)展林業(yè)的思想[A];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個人課題成果集2014年(上)[C];2015年
[4]常玉龍;段金龍;楊雪芝;昆明市城市綠化測量的發(fā)展與管理[A];云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6年
作者簡介:郭云竹(1972.2.14)女,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qū),學歷:本科,職稱:工程師 從事營造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