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晨晨
摘要:中國戲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舞臺藝術,它融匯了文學、音樂、舞蹈、武術、雜技、美術等多種因素。從舞臺上呈現給觀眾的視覺形象來看,除了處于戲曲核心地位的“表演”,舞臺上的“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就是人們眼中最為直接而重要的了。
關鍵詞:中國戲曲;臉譜;發(fā)展
在傳統戲曲中,對人物造型極為重視。人物造型包括頭面部化妝和服裝兩大部分。臉譜屬于面部化妝部分,在戲曲人物造型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在臉譜的構圖上,以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為手段來構成人物性格、形象表現力。那么面部化妝,尤其是臉譜化妝更多表現的是人物的性格、氣質、品德、情緒、心理等方面。臉譜對人物的褒貶是直接的、一目了然的??梢哉f,臉譜具有相對獨立的欣賞價值和審美意義。
中國戲曲臉譜作為一種戲劇的化妝,是在唐宋涂面化妝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唐宋涂面化妝又是從更早的面具藝術發(fā)展來的,而面具的淵源可追溯到遠古圖騰時代。對此,戲曲理論家翁偶虹先生曾有詳盡的解說:“中國戲曲臉譜,胚胎于上古的圖騰,濫觴于春秋的儺祭,孳乳為漢、唐的代面,發(fā)展為宋元的涂面,形成為明、清的臉譜?!?/p>
漢代宮廷經常有大規(guī)模的“百戲”演出,包括音樂、舞蹈、雜耍、馬戲等,技藝繁多,場面龐大。百戲的演出中有“豹戲”、“大雀戲”以及“魚龍曼延”等。這些表演大多是模仿動物形象的舞蹈,而演者都是偽作假形或面戴“假頭”來扮演動物。
秦漢時還流行一種“角抵戲”。角抵戲起初由“蚩尤戲”發(fā)展而來。蚩尤戲是一種競技表演,很可能是原始時代祭蚩尤的一種儀式努蹈,后來逐漸在民間發(fā)展成為以武術競技為主要內容的角抵戲。
漢代以后,隨著故事性情節(jié)在歌舞節(jié)目中增多,面具除了裝神扮鬼以外,也開始刻畫世俗人物。相傳北齊蘭陵壬長恭武功很高,非常勇猛,但他貌似美女,他自己覺得這樣的外貌不足以威敵,于是用木頭刻了個假面,臨陣之時戴上,勇冠三軍。北齊人為此編了個蘭陵王戴面具擊敵的歌努節(jié)目《蘭陵王入陣曲》。此節(jié)目在唐代宮廷中也經常演出。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后世臉譜的起源。
唐代歌舞中除了使用面具之外,還有了涂面化妝。由于戴面具只有一種表情,不利于傳達人物豐富的表情,所以歌舞節(jié)目中的演員開始涂面。涂面化妝雖然還沒有后世戲曲中“開臉”的造型,但它已成為后世戲曲臉譜的直接基礎。
宋代是戲曲開始形成的時代,涂面化妝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在宋雜劇、金院本中,涂面化妝形咸了兩種基本類型:一是“潔面”化妝'一是“花面”化妝?!皾嵜妗被瘖y的特點是臉上很干凈,不用夸張的色彩和線條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只是略施彩墨以描眉畫眼達到美化人物的效果而已。這種化妝又稱“素面”、“俊扮”或“本臉”?!盎妗被瘖y的特點則是用夸張的色彩線條和圖案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以達到滑稽調笑或諷刺的效果。
宋代南戲在化妝上繼承了宋雜劇的藝術傳統,也采用了“潔面”化妝與“花面”化妝這兩種基本形式。元代是中國戲曲繁榮的黃金時代,臉譜也有了重大發(fā)展。
元代雜劇最完整的形象資料是山西洪洞縣廣勝寺明應壬殿內的元代雜劇壁畫一畋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從壁畫上看,元雜劇的化妝具備了三種基本形式:一般正面人物的潔面化妝,滑稽和反面人物的花面化妝,性格粗放豪爽的正面人物的性格化的勾臉化妝。這比宋代兩種基本化妝形式,有了突破性發(fā)展。明、清兩代是昆山腔、弋陽腔等演出傳奇劇目的天下,表演藝術的發(fā)展和提高,使行當分工越來越精細。宋元戲曲中的凈丑角色,到明清戲曲中就分化為大凈<大面,亦稱大花臉)、副凈<二面,亦稱二花臉)和丑<三面,亦稱小花臉)。大凈中又有紅面、黑面、白面之分。副凈扮演的反面人物,臉譜規(guī)格略大于丑,就是把丑角眉眼間的白斑擴大些,勾過眼梢,但又不同于大白面(大白面則擴大于整個臉部,或一直可以畫到腦門頂)。丑的臉譜,基本上是沿著宋元戲曲的“花面”路子發(fā)展的。
明代的人物臉譜畫得較拘謹,有一種古拙之美。在臉譜的性格化上比元代有了較大進步凈、丑行當的每個人物基本都有一個專譜,但比起后世的臉譜來,性格特征仍不是很充分。這主要是由于腦門、兩頰、鼻窩、嘴岔幾個部位,還沒有充分刻畫,此時的人物臉譜大都可以劃入“整臉”一類。
清初臉譜在性格化上有一些進步。最明顯的是包拯、馬武等人物的臉譜。在明代,包拯的臉譜的畫法是雙眉挺直,著重表現他的坦直無私、剛正不阿的品格。到了清初,直眉畫成了曲眉,這是向后來的緊皺雙眉畫法的一個過渡,目的在于突出表現他“愁”的精神狀態(tài)。到了清中葉以后的梆子、皮簧戲里,包拯的臉上不僅勾了一對緊鎖的白眉,而且眉毛悶還擰成了一個大疙瘩(月牙形或稱陰陽魚形圖案),突出表現了包青天整日為民審冤案而發(fā)愁的神態(tài)。
清中葉地方戲興起,凈、丑的臉譜各地差異較大,但總體上是有了較大發(fā)展,特別是京劇形成以后。京劇吸收了許多劇種的精粹,在表演上更臻于成熟和完美,行當劃分上更加細密,這使得人物外部造型也更加講究,臉譜藝術獲得空前發(fā)展,在譜式上更加多樣化,在性格上更加個性化,在圖案上更加復雜化。
總之,戲曲臉譜藝術經過了長期的、無數人的努力,終于有了今天五彩繽紛、輝煌燦爛的藝術境地,成為世界藝苑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