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淑梅
(阿克陶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克孜勒蘇 845550)
妊高癥是在妊娠期20周之后發(fā)生高血壓癥狀,屬于產科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病癥。常伴有水腫、高蛋白和高血壓等表現,嚴重時出現休克、抽搐、腎功能和心功能損害以及昏迷等情況,該病癥對胎兒和產婦的生命有著嚴重的影響[1]。本次主要針對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效果進行分析,抽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接收護理的30例對象并實施詳細分組研究,總結如下。
納入本次研究的30例對象均勻選自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接收護理的妊高癥產后出血產婦中,以數字隨機法將其分作兩組,各組15例。30例產婦年齡處在22歲到37歲之間,年齡平均在(28.2±2.02)歲,孕周在36周到40周之間,孕周平均在(37.7±0.46)周,初產婦25例,經產婦5例。兩組產婦對比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一步實施對比。
甲組實施傳統(tǒng)護理辦法,包括:常規(guī)護理、檢測生命體征、給藥治療等。乙組實施優(yōu)質護理辦法,主要包括:(1)基礎護理方面,護理人員需在產婦分娩完成之后的24小時內為產婦配置優(yōu)質、健康的病房環(huán)境,以促進產婦身體的康復。在產婦各項身體指標及腸胃功能恢復之后,在保證產婦少食多餐的前提下,應以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飲食為主,避免辛辣、生冷的飲食。(2)實施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在產婦生產之前,需對產婦呼吸、脈搏、血液情況進行嚴密觀察,做好定時的病房巡查工作,當發(fā)生異常情況時需及時進行處理。另外,在于產婦溝通時,護理人員態(tài)度要溫和、可親,及時對產婦需求進行了解,將妊高癥的相關知識、產程注意、產后并發(fā)癥等情況為產婦進行詳細的講解,使產婦對該疾病的認知度得到提高,從而更加積極的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護理與治療。(3)出血護理方面,護理人員需在產婦分娩后將新生兒情況告知產婦,以便使產婦情緒得以穩(wěn)定,心情得到放松。還應該對產婦陰道出血量以及血液顏色進行嚴密觀察,同時做好預防措施,避免產婦發(fā)生體循環(huán)衰竭或水電解紊亂等情況。對于宮縮乏力的產婦而言,護理人員應按照醫(yī)囑對產婦進行適量的用藥,使產婦宮縮力度增強,從而使產后出血減小。此外,還可以采用下腹按摩的方法來促進宮縮,從而使宮內凝血快速排出[2]。
觀察兩組產婦經過護理后的出血量和滿意率情況。出血量評定利用稱重法進行;護理滿意率評分標準:滿分100分,大于85分非常滿意,65分到84分之間滿意,小于65分不滿意。
本研究所獲的所有數據均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統(tǒng)計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x2”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選擇“t”進行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護理后,乙組產婦非常滿意、滿意合計14例,滿意率為93.3%,甲組產婦滿意、非常滿意合計11例,滿意率為73.3%,乙組高于甲組(P<0.05)。乙組產婦在產后24小時內平均出血量在(311±116.64)毫升,明顯少于甲組的(675±132.74)毫升(P<0.05)。
在婦科疾病中,妊高癥比較常見,臨床表征包括:水腫、高血壓及蛋白尿等,伴有這些癥狀的產婦極容易發(fā)生產后出血的情況,且該病癥發(fā)病率相當高,嚴重時甚至威脅到產婦生命健康,所以應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和治療方式,最大限度保證產婦的安全和健康[3]。實施優(yōu)質護理干預辦法,主要是針對患者情況實施優(yōu)質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同時對產婦產后病房環(huán)境、休息環(huán)境及心理情況實施配置和關注,使產婦產后保持放松、愉悅的心態(tài)。此外,還需要護理人員具備優(yōu)質護理中較高的專業(yè)技能水平,配以基礎護理,保證產婦產后出血量得以有效控制。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護理后,乙組產婦滿意率為93.3%,明顯高于甲組滿意率的73.3%。乙組產婦在產后24小時內平均出血量在(311±116.64)毫升,明顯少于甲組的(675±132.74)毫升(P<0.05)。
綜上所述,針對妊高癥產后出血產婦實施優(yōu)質護理,滿意度及出血量控制方面效果顯著,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