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桑長根
[摘? ? ? ? ? ?要]? 心理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尊嚴包括三個層面:自尊、受到尊重和尊重他人。對中職學生進行尊嚴教育,是現(xiàn)實的需要,目的是改變其內(nèi)心消極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獲得一個充滿自信的嶄新自我,助其成人成才成功;是未來的需要,目標是健全人格,培養(yǎng)自尊、自律、自愛、自信、自強的有尊嚴感的和有責任感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 ? 鍵? ?詞]? 尊嚴教育;錯誤思維;消極意識;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196-02
尊嚴是一種權利、意識與精神,尊嚴如同生命一樣,對所有人都是重要的。
“尊”本義是酒器,因與祭祀有關而意味著神圣不可侵犯,引申發(fā)展出重、貴、大、上之義;嚴,有緊、急、敬、威之義。從社會心理意義上來看,尊嚴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擁有應有的權利,并且這些權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尊嚴的本質(zhì)是平等,其在人際互動中表現(xiàn)出懂得尊重他人和接受對方尊重而形成自尊。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從而能夠向自我實現(xiàn)的最高層次需求發(fā)展。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尊嚴包括三個層面:自尊、受到尊重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自我尊重,是一種“自愛、自重”的積極心理體驗。受到尊重就是受到他人的平等相待和得到較高的贊同。尊重他人就是知道怎樣維護他人的權益,并作出積極的言行。這三個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人尊嚴自信的社會生活。學校施行的尊嚴教育是一種關乎學校多主體的以尊嚴培樹尊嚴、珍視尊嚴、體驗尊嚴、享受幸福的理念衍生和實踐行為,是一種多主體互動的有尊嚴的教育生活的構建。尊嚴教育以引導學生在行為中自覺、理性捍衛(wèi)人的尊嚴為基本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的尊嚴意識和尊嚴感為核心,內(nèi)容則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責任感等。
對中職學生進行尊嚴教育,是現(xiàn)實的需要,目的是改變其內(nèi)心消極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獲得一個充滿自信的嶄新自我,助其成人成才成功;是未來的需要,目標是健全人格,培養(yǎng)自尊、自律、自愛、自信、自強的有尊嚴感的和有責任感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促進學生形成尊重自己的意識,消除其自我否定的負面意識
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長時間得不到認同,加上有些老師、家長和學校抱有聽之任之的放棄心態(tài),在許多中職學生心中,積淀了長久的自我否定意識。這種意識常常使他們有自棄行為,使他們消極地對待任何事物和人,對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人生規(guī)劃和社會參與漠不關心,不去認真對待和思考,導致他們在職業(yè)學校學習中,不能有效地抓住發(fā)展機遇,得過且過,效能低下。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沒有自我尊重,就沒有道德的純潔性和豐富的個性精神。對自身的尊重、榮譽感、自豪感、自尊心——這是一塊磨煉細膩的感情的礪石。如何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我,找到青春的自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教育和引導。
首先,引導他們認識職業(yè)教育,樹立發(fā)展信心,重燃發(fā)展希望。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的觀點認為,人類的大多數(shù)行為是通過榜樣作用而習得的——個體通過觀察他人行為會形成怎樣從事某些新行為的觀念,并在以后用這種編碼信息指導行動。榜樣教育在促使學生養(yǎng)成習慣、進行角色感知和提高教育效率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尊嚴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們可以經(jīng)常帶領中職學生觀摩優(yōu)秀學長的成長之路或者聆聽往屆成功校友的事跡報告。身邊的學長、校友不同于圣人般的形象,他們真切新鮮可親,具備代表性、典型性,說服力和可學性強,中職學生可以從其身上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這種可以比照可以模仿的人生路,可以讓中職學生重新審視過去對自己的分析和判斷,看到自己的希望甚至美好的未來。
其次,開展各種展示學生特長、發(fā)展綜合素質(zhì)的活動,在活動中觸動其內(nèi)心深處的成功渴望。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都有著自己獨有的長處。在邏輯推理、語言表達等方面并不占有優(yōu)勢的中職學生,他們的空間、身體、音樂、人際、自然智力方面可能有著獨特的一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雖然中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但思想活躍、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并不弱,只要給他們適合的環(huán)境和機會,他們同樣能成就自我,取得成功。所以,職業(yè)學校要搭建多種施展才能的平臺,提供多樣鍛煉能力的機會,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社團節(jié)目展演”“技能技藝比武”“文明風采展示”等活動,把他們的興趣和特長激發(fā)出來,把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和專業(yè)發(fā)展結合起來,讓他們發(fā)現(xiàn)一個可以能夠成功的自我,促使他們逐漸形成自我肯定意識,進而自尊、自信、自強地成長。
二、引導學生不斷形成尊重他人的能力,消除其自我封閉的消極意識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之“社會責任”基本要點中提出的“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等,即為“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xiàn)。
要做到尊重他人,首先要邁出自我。調(diào)查表明,中職學生大多不夠自信甚至過度自卑,自卑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自我封閉,自己對自己顧影自憐,不愿意與他人交流,不愿意接觸社會,不愿意思考自己的職業(yè)未來。在人際交往中,自卑的學生大多焦慮、緊張、退縮,少數(shù)學生甚至對比自己強的人產(chǎn)生嫉妒、怨恨、仇恨情緒,造成說話做事不尊重別人乃至挖苦人、報復人,甚至傷害人。
解決以上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幫助他們形成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學會尊重他人,來獲得交往的可持續(xù)本領。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首先,開展各種互動性集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為什么要交往。交往是人的生存需要,更是發(fā)展需要,因此,讓中職學生走出自卑孤獨,理解交往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開展社會調(diào)查交流活動中,不僅有調(diào)查時的互助互動,也有交流時的互諒互讓,更有總結時的互信互勉。這些活動除了內(nèi)容本身的教育教學價值之外,還能讓學生逐步理解和認識到人際交流的現(xiàn)實價值,學會交流的方式,從而堅定其走出自我的決心。
其次,開展多種專題教育,讓學生在教育中確立“平等”的核心價值觀?,F(xiàn)代社會的“尊嚴”概念是以平等而不是等級、特權作為核心內(nèi)涵的。讓學生在心理上必須牢記“每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這一信條,把尊嚴意識建立在平等觀念基礎之上,在心理上尊重別人。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但無人格貴賤之別,只有在心理上有尊重別人的想法,才可能在交往中做出尊重別人的行為。
最后,開展法治道德禮儀活動和教育,讓學生理解在現(xiàn)實中如何尊重他人。學生在交往中做到尊重他人,就會幫助他形成良好的交往氛圍和習慣,讓他樂在其中,獲得交往的持續(xù)可能性。通過法治宣傳,學生可以懂得交往中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懂得如何維護他人的各種權利,這是尊重他人的根本要求;通過道德教育,學生可以懂得倫理關系的實際意義,做一個心中有他人的人,不侵害他人的合法權利與利益,這是尊重他人的底線要求;通過禮儀教育,學生可以懂得禮儀的社會必然性,做一個有文明素養(yǎng)的人,這是學生尊重他人的主要表現(xiàn)。
三、幫助學生掌握贏得他人尊重的途徑、方式,糾正其是非顛倒的錯位思維
尊重不是簡單的以禮相待,而是在內(nèi)心深處承認對方的價值和身份。要得到別人真正的尊重,僅僅靠尊重別人是不行的,我們必須努力提高自己,讓對方看到我們不同凡響或與眾不同的一面,讓對方認為你值得尊重。正如李嘉誠所言:要想別人看得起,首先自己了不起。
然而,少部分消極自卑的中職學生,由于沒有獲得尊嚴的正常手段,往往采取是非顛倒的表現(xiàn)手法,例如,以為通過吸煙、酗酒就可以表示自己的成熟,通過在班級爭強斗狠甚至欺凌弱小來顯示自己的強大,通過與老師頂牛蠻干來顯示自己的本領。這些現(xiàn)象的背后,其實是這些學生沒有合適的方法來表明自己的存在感,以至于形成了以恥為榮的顛倒是非觀,展現(xiàn)出錯誤的言行。為此,幫助學生認識被他人認可和接納的方式、途徑,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開展角色責任的教育,讓學生盡義務盡責任的過程中獲得當然的尊重。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分內(nèi)事情,盡自己應盡的責任,必然會受到他人的尊重。這種肯定的背后,是告訴學生一種合理行為的價值意義,讓學生明白其對今后言行的指導作用,這種教育和引導對中職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在家庭做一個好子女、在社會做一個好公民”就是一種典型的角色責任教育。在這種教育活動中,學生意識到自己在不同的場合有著不同的角色責任,而且知道,承擔好角色責任后,就會受到相應的“好”評價,受到人們的尊重。在這三個角色中不斷轉換,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體驗和修正,進而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完成好自己的角色義務才能獲得尊嚴。
其次,引導學生強化職業(yè)能力發(fā)展以贏得尊嚴和獲得自信。中職學生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在學校階段最重要的途徑就是技能學習和訓練,在技能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加以及時的點評和鼓勵,把專業(yè)作品的創(chuàng)作構思和創(chuàng)新、制作技巧和水平、作品精細和獨到等各個方面,都給予足夠的贊賞,讓學生在技能學習的各個階段和環(huán)節(jié)都能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堅持下去,學生過去的自卑心理就會逐漸消失,代之而來的是自信和自強。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形式和各個層級的技能比武和大賽,通過過程磨煉與競賽成績來贏得更多的尊嚴和自信。
總之,職業(yè)學校尊嚴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體現(xiàn)在各個層面和各個方面。中職學校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主體和個性,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賦以尊嚴教育新思路,因地制宜加以實施,充分激發(fā)個體的內(nèi)在潛力,幫助學生克服自卑、贏得尊嚴、獲得自信,為未來的出彩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洪亮.實施尊嚴教育,引領學校發(fā)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4(9):23-24.
[2]朱麗新.運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升職校育人藝術[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2(8):29-31.
[3]黃飛.尊嚴:自尊、受尊重與尊重[J].心理科學進展,2010(7):1136-1140.
[4]李娟.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與榜樣教育[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3):364-365.
[5]林崇德.構建中國化的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6-73.
[6]童世駿.尊嚴教育,讓學生真正“長大成人”[N].解放日報,2016-09-27(11).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