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有的權力體系中,警察權是和人民群眾直接接觸的權力,因此對于警察權的法理問題進行研究極為重要。警察權是國家權力的一種,主要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而且需要以暴力手段來達到這一效果,同時警察權也能聯系政府和民眾之間的關系,提供高質量的社會服務。正是由于警察權的這一性質,導致了警察權的內容在不斷的豐富,本文從法理學的角度深入分析警察權的概念、屬性、結構、構成等問題,希望能對相關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警察權;概念;屬性;結構;構成
中圖分類號:D63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35-0208-02
作者簡介:姜大光(1985-),男,漢族,吉林伊通人,學士學位,長春理工大學,研究方向:法理學。
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警察權的內容也在不斷的變化,除了一般的維護社會秩序之外,還包括刑事訴訟、司法活動、公共服務等問題。警察權本身具有雙面性,既能服務社會,也能影響社會發(fā)展,由此也導致了普通民眾對于警察的信任度較低,認為警察濫用職權不可避免。因此對于警察權的法理研究極為重要,需要進一步明確其性質和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權力的功能,讓民眾能理解警察權的基本內容,引導警察權更好地運行。
一、警察權的概念
“警察”一詞并非是我國原有詞匯,最初為希臘語“politeia”,主要描述的是軍隊。現代意義上的“警察”主要是從十九世紀英國而來,當時英國經濟飛速發(fā)展,相應的也帶來了較多的社會矛盾,各種違反犯罪案件層出不窮,原本的巡捕制度并不能有效維護社會穩(wěn)定,于是制定了高效的警察制度。廣義上警察權為警察活動中的所有權力,中義上為國家賦予的權力,狹義上為社會治安行政管理權力。隨著社會形勢的變化,警察隊伍為了更好地維護社會秩序,國家賦予了警察隊伍管理和活動權力,也就是警察權,這一權力不僅僅包含在執(zhí)法上,在立法、司法、經濟層面都有所涉及。
二、中國警察權的屬性
(一)權力根本屬性
警察權的權力屬性會受到其國家權力體系位置影響,從基礎角度分析權力的根本屬性,具體來說,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警察權具有政治性、人民性和武裝性這三種根本屬性。政治性在于警察權具備國家權力的基本屬性,能夠為政治性的國家事務服務,進一步鞏固統治階級的政治地位,完成國家政治目標,借助警察權能有效地管理社會,維護社會秩序穩(wěn)定。人民性在于體現我國的基本國情,權力屬于人民,警察權是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公共權力,在權力行使時,需要從人民的角度出發(fā),重視人民的根本利益。武裝性在于警察權是國家安全保護的最后一道防線。
(二)行政權為主要屬性
行政權并非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根據不同的歷史時代背景,其內容也會有著不同的變化。從分權的角度來看,為了避免社會問題的出現,采取有效的法律手段,預防惡的出現;同樣,如果權力無限放大,會導致權力無法限制的情況出現,分離權力,也是限制權力的重要手段。從管理的角度來看,國家事務在不斷地增加,對于政府部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國家事務之外,也需要涵蓋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內容。警察權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屬于權力綜合體,包含了從治安管理到刑事偵查再到司法裁決執(zhí)行等多項權力。在我國警察法中,國家主權在警察權的表現包括解決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維護公民的基本利益。警察權設立最為基本的目的就是維護社會的公共秩序,形成民眾容易接受的社會結構,警察角色承擔著維護公共安全的重要責任,對于社會進行組織管理,這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服務,借助管理手段達到社會服務的目的。
(三)偵查權的雙重屬性
偵查權以行政權為主,司法性質權力為輔,行政權是一種很難界定的權力,在司法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適應司法程序,偵查權也存在著司法權的發(fā)展傾向。在很多發(fā)達國家,偵查權被看作是行政權的組成部分,但是偵查權本身的司法特征無法隱藏,偵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獨立自主,也是刑事訴訟的重要出發(fā)點。我國的偵查權和西方法律模型下的偵查權并不相同,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警察權本身具有刑事司法權屬性,偵查權也體現了重要的司法權特征,警察的偵察活動受到上級機構的監(jiān)督,辦案過程獨立自主,我國將偵查權劃分為一種既有司法性質的權力而并非是司法權。警察權的偵察權是一個變化的量,這也是決定了警察權性質的關鍵點,在刑事訴訟中展現了審判活動之前的重要準備工作。
三、我國警察權的結構
(一)組織機構
我國的警察權組織結構并非自治性,也不是中央集權型,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形態(tài)。警察隸屬于中央政府的最高警察機關,在警察事務和職務上能對地方警察機關建統一的指導和監(jiān)督,也會接受地方政府部門的領導監(jiān)督,這就是我國警察權的組織機構,即“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結合我國的法律結構來看,公安機關從中央層面為公安部,直接隸屬國務院,是我國最高警察行政領導機關,復雜大案、要案的指導偵查,也能對警察隊伍建設作出戰(zhàn)略決策和部署,統籌協調地方警察機關的警務工作。在地方層面為地方公安機關,包括省級、地市級和縣級,同樣,針對特殊領域設立了專門的機關,例如鐵路、交通、緝私等。
(二)權力層面
我國警察權結構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模式,在管理上相對集中,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受到上級公安機關的統一管理和指揮,全國性的工作由黨中央與國務院負責,地方工作由公安部領導。中央公安機關接受黨中央、國務院管理;地方公安機關接受地方黨委和政府部門管理。重視公安機關的內部統一指導,也能和地方公安機關相互結合,各個地區(qū)公安機關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展開高質量的公安工作。
四、警察權的構成
(一)權力的主體
相對于警察權的客體而言,我國警察權的主體是使警察權力作用于警察權力客體的社會力量。警察權的主體取決于客體的存在和發(fā)展,警察權的主體為警察,包括警察機構、安全機關、司法警察等。一般警察機構復雜日常警察行政活動,承擔刑事偵查和司法判決執(zhí)行等活動。國家的安全機關代表國家行使權力,處理安全行政事務的機關,能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wěn)定,進一步增強國家實力,通過司法和行政手段去解決危害國家安全和根本利益的行為,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的利益。司法警察為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隸屬于司法機關,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承擔著維護司法安全和秩序的職責。
(二)權力的客體
被實施警察權力的就是權力的客體,也就是警察權作用的對象。第一,警察權懲罰和處置的對象,也是警察權的直接防治對象,這些人員對于國家、社會和人民具有強烈的侵害性;第二,受到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員是警察權保護的對象,這些人員受到了他人的侵害。二者之間相互對立,屬于侵害與被侵害關系,行使警察權的目的在于利用我國現有法律法規(guī)和相關政策來調整現有的社會關矛盾,解決二者存在的沖突。警察權的主體和客體具有雙重性,既要防治也要維護,需要正確地理解警察權的構成。
(三)權力的種類
結合警察權的主客體與我國的實際情況,將我國警察權的基本權力分為治安行政管理、刑事訴訟和對緊急狀態(tài)的處置幾個方面。治安行政管理包括治安行政處罰權、行政強制措施權、行政調解權三種,警察機關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對違法犯罪行為實施處罰,并且為了確保執(zhí)行順利采取強制執(zhí)行措施,在處理糾紛時通過說服教育實現當事人自愿和解。刑事訴訟層面來看,包括偵查權、刑事強制權、刑罰執(zhí)行權,按照法定程序,展現偵察活動,對于刑事判決采取強制處理措施,最終將法院生效的判決確保刑罰實施,體現司法公正。緊急處置主要是在發(fā)生一些重大事件時,需要國家機關行使緊急權,控制和消除社會威脅,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內容,宣布在事件發(fā)生區(qū)域或者全國執(zhí)行的狀態(tài)。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國家權力的本體研究能更好認知權力的來源,確保權力的有序性,警察權是國家權力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也是和人民群眾密切接觸的部分,對其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警察權范圍在不斷的擴展,相應的研究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加深其研究力度,深入界定警察權的性質和構成,了解警察權的來源和其實施過程,也能具體分析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 參 考 文 獻 ]
[1]陳雄,彭科.警察權保障的法理思考[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3(02):1-10+137.
[2]楊志榮.強化警察執(zhí)法權威和執(zhí)法公信力研究——基于情、理、法的維度[J].廣西警察學院學報,2019,32(03):42-47.
[3]孫麗巖.警察用槍裁量權規(guī)制的法理與程序[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8,36(05):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