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芳,劉 慰*
(蘇北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江蘇 揚州 225002)
吞咽障礙是腦卒中的常見并發(fā)癥,其發(fā)病率約占腦卒中患者的50%。其致病原因是假性球出現(xiàn)麻痹反應,引發(fā)吞咽困難、飲水嗆咳與語言不利等癥狀[1]。其誘發(fā)因素為進食或禁食不當,常導致營養(yǎng)不良和脫水等不良后果,不利于疾病康復。臨床中多為該病患者行護理干預,研究中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間入本院治療的100例腦卒中后伴有吞咽障礙患者為主體,旨在探究康復護理用于該病患者的效果,如下:
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間入本院治療的100例腦卒中后伴有吞咽障礙患者為研究主體。經(jīng)倫理委員會直接審查,且得到批準。隨機分成A組和B組,均是50例。其中,A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范圍是41-85歲,平均(60.15±0.22)歲。B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范圍是40-88歲,平均(59.47±0.56)歲。上述數(shù)據(jù)對比并無差異(P>0.05),可比較。
B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體位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和心理干預。A組給予康復護理,具體為:
1.2.1 輕度障礙者護理
指導患者取直立位進食,或將頭部向前微屈,身體于健側傾斜30-45°,由健側攝入食物?;蚴菍⒒颊哳^部傾于患側60-80°,方便食物進入食道。臥床者進食前需將床頭抬高30°,使頭部前屈,患側在上,避免經(jīng)口漏出食物。食物以菜泥、蛋羹等糊狀食物為主,盡量選擇半流食,放置嗆咳。應合理搭配食物顏色,增進食欲。以3-4min為起始進食量,而后逐漸加量,進食結束后指導患者反復空吞咽,確保食物完全咽下。
1.2.2 中度障礙者護理
①吸吮鍛煉:叮囑患者將包由無菌紗布的食指放入口中,行吸吮動作。而后吸氣、閉嘴,漲滿雙頰,做鼓腮與吹氣等動作,鍛煉頰肌的收縮能力。每次訓練5-10min,每日2次。②咽部冷刺激鍛煉:取冷藏的氯化鈉溶液(0.9%)5ml,多次沿其舌根或軟腭等部位注入,叮囑其反復做吞咽動作。每日2次。③語言鍛煉:叮囑患者從1高聲數(shù)到10,期間糾正患者的錯誤發(fā)音,或與患者交談,大聲念報或讀書,每日2次以上。
1.2.3 重度障礙者護理
入院2-3d后行鼻飼營養(yǎng),每日2次口腔護理,并按摩其舌頭與口腔黏膜,每次1-2min。使用冰棉棒蘸取少量水,刺激其舌根與軟腭等部位,指導患者行空吞咽動作。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拔除胃管,繼續(xù)行吞咽康復訓練。
NIHSS評分用于評估患者的神經(jīng)缺損程度,包括意識水平、凝視、面癱與肢體運動等方面,0-42分,分數(shù)與神經(jīng)受損程度成正比;Burke評分包括用于評估患者的吞咽障礙程度,包括進食量少于正常進食量的50%、正常進食程序發(fā)生改變和急性期伴有肺炎等7個癥狀,每個陽性癥狀記為1分。
輕度吞咽障礙:吞咽稍有困難,可完全經(jīng)口攝食;中度障礙:可經(jīng)口攝食部分食物,輔以靜脈營養(yǎng);重度障礙:無法經(jīng)口攝食,需靜脈或鼻飼營養(yǎng)[2]。
數(shù)據(jù)通過SPSS16.0軟件加以處理,評分均用(±s)表示,行t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A組的NIHSS評分為(12.62±2.11)分,B組為(12.59±2.17)分,對比無差異(t=0.070,P=0.944)。護理后,A組的NIHSS評分為(4.06±0.55)分,B組為(9.21±0.95)分,對比差異顯著(t=33.174,P=0.000)。
護理前,A組的Burke評分為(5.55±0.15)分,B組為(5.49±0.21)分,對比無差異(t=1.644,P=0.103)。護理后,A組的Burke評分為(1.06±0.27)分,B組為(3.03±0.19)分,對比差異顯著(t=42.193,P=0.000)。
腦卒中后伴有吞咽障礙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其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等情況,需要給予康復護理。輕度吞咽障礙患者的康復訓練中,進食體位調(diào)整可確保食物進入健側食道,減少對患側食道的刺激[3]。并能通過食物性狀的選擇避免嗆咳等不良情況。中度障礙患者的康復訓練中,吸吮鍛煉可通過吸吮動作提高喉部內(nèi)收肌與頰肌功能,使患者在吸吮動作中鍛煉肌肉。咽部冷刺激鍛煉可刺激患者的吞咽反射,提高其吞咽功能。語言鍛煉可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解決交流障礙等問題。重度障礙患者的康復訓練中,鼻飼飲食可滿足其營養(yǎng)需求,冷刺激訓練可提高患者的吞咽反射敏感性,促使其自主完成吞咽動作[4]。經(jīng)早期康復訓練后,患者的神經(jīng)缺損程度有所改善,吞咽功能有所提高,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