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巧娜
(北京大學首鋼醫(yī)院,北京 100144)
PICC置管期間可能出現(xiàn)一些問題,例如置入困難、堵管、脫管、輸液疼痛以及血栓等,可引發(fā)穿刺部位疼痛、水腫、血腫等癥狀,并對患者固定側手臂的活動、睡眠以及日常生活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通過分析置留PICC患者不舒適度的癥狀和原因,并提出相應的積極措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PICC是指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主要是利用導管穿刺外周手臂的靜脈,從而讓導管更加接近心臟大靜脈,避免藥物與外周手臂靜脈的接觸,并且由于心臟的大靜脈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較大,能夠快速減小藥物濃度,從而避免藥物刺激血管壁應發(fā)的不良反應[1]。PICC置管能夠有效保護手臂靜脈,同時降低靜脈炎發(fā)生率,減少穿刺次數(shù),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置留PICC的患者需要注意固定手臂的互動幅度,避免導管脫出;此外,洗澡時要注意做好保護措施,避免導管感染。若維護得當,PICC可使用1年以上[2]。
舒適是指身心處于一種放松、自在、舒服的狀態(tài),同時也是患者最希望獲得的感受。不舒適主要是由于身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是周圍存在刺激源,身體由于病理變化而出現(xiàn)心理負擔加重的一種感受[3]。舒適與不舒適主要是由個人的主觀感受來判斷的,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并且由于個體會隨著時間的變化,可能出現(xiàn)舒適/不舒適來回變換的現(xiàn)象。PICC置管是目前臨床中常用的一種置管方法,并且隨著應用時間的增加,置管技術也不斷優(yōu)化,能夠滿足不同患者臨床治療的要求[4]。但由于個體對于PICC置管認知度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并發(fā)癥,或是限制了患者的活動,影響患者的睡眠等,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了不舒適的感覺[5]。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下文主要針對影響PICC置管患者舒適度的相關因素和原因進行分析。
PICC置管通常選擇在肘上和肘下兩個部位進行選擇,并且由于穿刺部位的解剖結構不同以及穿刺方法的不同,在加上操作人員的經驗差異,患者的舒適度也有所差異[6]。國內外學者對于置管PICC患者的舒適情況進行了大量的探究。筆者根據(jù)多年經驗總結為:①肘上穿刺的舒適度要大于肘下,這可能與輸液時,肘下置管影響了患者手部活動,在患者曲臂時容易出現(xiàn)輸液不暢的問題;而肘上則無需考慮曲臂活動對輸液的影響,因此可以選擇肘上穿刺,能夠減小對患者曲臂和活動的影響,能夠提高患者的舒適度[7]。此外,肘上置管能夠符合患者對于美觀的要求,在夏天時可以穿短袖來遮擋PICC,從而避免他人對導管的過多關注,保護患者的個人隱私,更加符合現(xiàn)代醫(yī)療服務人道精神的原則[8]。②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術是臨床醫(yī)學常用的一種置管方法,該方法具有安全高效、穿刺成功率高的優(yōu)勢,與傳統(tǒng)的肉眼直視穿刺相比,穿刺的精度更高,能夠減少對患者上肢血管的刺激,從而降低患者的不舒適度,因此推薦采用超聲引導PICC置管術[9]。③通過大量研究證實,改良塞丁格置管術的穿刺成功率要高于常規(guī)穿刺技術,尤其是血管較細的患者,能夠有效減少反復穿刺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能夠降低患者的疼痛,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10]。
根據(jù)上述影響因素,筆者認為通過舒適護理干預能夠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舒適度,具體措施為:①責任護士在置管之前需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良好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疾病史、血管情況以及對PICC置管的知曉度,并講解PICC置管的方法、優(yōu)點,并針對不理解的患者給予相應的加強認知教育,同時給予相應的心理干預,消除患者對于PICC置管的不理解,并指導患者和家屬導管保養(yǎng)措施[11]。選擇經驗豐富、技術熟練的醫(yī)師進行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術,同時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術,能夠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減少患者的疼痛。在置管術中可以鼓勵患者,從而讓患者更好的配合各種操作,注意動作的輕柔,避免對患者血管的刺激。②置管成功后需要為患者講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注意事項,并指導患者如何活動上肢才能夠避免對導管的影響,可以使用醫(yī)用繃帶固定穿刺部位預防脫管。讓患者了解不用擔心睡覺時擠壓導管,從而降低心理負擔。③適當抬高置管上肢,并給予局部濕敷,1天4次,每次30分鐘,或者是使用康惠爾敷貼避免靜脈炎的出現(xiàn),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液、水腫、血腫等表現(xiàn),若有異常需要及時處理。輸入藥物之后需要給予生理鹽水沖管,能夠避免堵管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④置管過程中可以指導患者和家屬一些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并指導患者和家屬多加維護導管,關系患者的心理狀況,并與患者進行主動溝通和交流,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針對PICC置管患者不舒適度的影響因素,可以通過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從而提高臨床醫(yī)療服務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