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未萌,秦 英,楊 君
(1.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中美十一年級,北京 100048;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腎病內分泌科,北京 100700;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治未病科,北京 100010)
原發(fā)性痛經是青少年和成年女性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它是由子宮內膜撕裂引起的疼痛性子宮收縮,通常伴隨著各種身體癥狀,如頭痛、頭暈、疲勞、腹瀉、抽筋和出汗。這種情況在婦女中非常普遍,在不同年齡和民族的人群中發(fā)病率高達45%到97%,是造成1%至3%的學校和工作缺勤的原因[1]。
我國傳統(tǒng)就有喝熱水、吃溫性食物來幫助疏通氣血,緩解各類疼痛的習慣。對于痛經的日常飲食習慣,鼓勵在平時和經前經期多喝熱水。中醫(yī)理論認為,痛經是胞宮寒邪阻滯,經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饵S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經脈流行不止、環(huán)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即是對疼痛病理機制的說明。但在歐美國家中,用熱水緩解痛經的方法則不像在我國那樣被廣泛實施,且在多數情況下,人們經期依然保持飲用涼水的習慣。雖然目前涼水和熱水對痛經是否有影響尚無明確的研究結論,但中醫(yī)理論認為熱水具有緩解痛經的作用。本文擬對熱水可能具有緩解痛經作用的西醫(yī)學機制進行探究。
研究認為[2-3],前列腺素PGF2α是導致原發(fā)性痛經的重要原因。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是一族由20個碳原子的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的生物活性物質,存在于全身各重要組織和體液中。PG 產物包括PGD2,PGE2,PGF2a等,其中PGF2a是子宮內膜細胞在溶酶體作用下溶解釋放產生的,是花生四烯酸酶促級聯反應產生的一系列生物活性脂質之一。痛經時,PGF2α與子宮螺旋動脈壁上的PGF2α受體結合,引起血管收縮并控制經血量。而子宮螺旋動脈壁的收縮會使子宮供血不足,肌肉出現缺血缺氧,繼而導致子宮平滑肌收縮異常,節(jié)律紊亂,產生疼痛,且伴隨有惡心、腰部酸痛等癥狀。
有研究表明[4-5],熱水瓶與熱毯外敷腰腹部具有輔助減輕疼痛的作用,其作用機理主要是熱改善局部的肌肉痙攣和血液循環(huán)。但對于飲用熱水是否具有熱外敷緩解痛經的效果,以及其作用機理是否一致,目前報道較少。我們認為,不同于熱水瓶外敷腹部的作用原理,飲用熱水可能具有的緩解痛經的作用主要是由于熱對胃腸道的直接刺激。
首先,熱水具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飲用熱水時,消化道局部受熱,引起消化道血液循環(huán)加速,進而促進包括子宮在內的全身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提高子宮平滑肌的血液供應,有益于子宮保持合理的收縮強度和節(jié)律。其次,熱水有助于保持胃腸道的蠕動功能。飲用的熱水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促進胃腸道蠕動,從而改善腹壓,牽拉腹部肌肉、肛周肌肉組織和盆腔肌肉。再次,熱水進入胃腸道后,溫差會刺激胃腸道的神經,可能會通過迷走神經或脊神經等影響到盆腔和子宮的神經,進而影響盆腔子宮的活動。此外,飲用熱水能夠對患者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熱水有緩解痛經效果的傳統(tǒng)觀念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痛經疼痛的閾值。在中醫(yī)理論中,溫熱有助于經脈氣血的運行,可以改善下焦、胞宮寒凝。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這種理論已被廣泛接受,甚至已經成為生活習慣。所以每當痛經時飲用熱水,都會將熱水與緩解痛經的好處相聯系,從而起到一定的心理作用,提高了疼痛閾值。
除上述熱水改善痛經的作用機理之外,我們設想是否有可能存在熱水直接影響前列腺素生成的途徑。研究表明[6],機體中存在熱敏感蛋白。熱敏感蛋白又稱瞬時受體電位(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主要存在于溫度敏感神經元,對外周和中樞溫度信息起重要介導作用。TRPV1是TRP的重要亞型,可被多種物理化學的因素如辣椒素,大于43℃的熱及內源性炎性因子等激活,參與機體熱、痛感覺和溫度調節(jié)。目前已有研究表明[7],中藥的寒熱性與該類蛋白的表達相關。我們認為,胃腸道是否存在這類熱敏感蛋白,這些熱敏感蛋白是否對生成前列腺素的酶促反應有影響,是否對釋放入血的PGF2α與其子宮螺旋動脈壁上的受體結合有影響,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