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張景 陳越 閻雪姣
【摘要】 本文首先對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軍民融合中存在缺少整體規(guī)劃、融合領域不清晰、軍地信息交流存在代溝等問題,然后通過分析電子信息領域標準體系和電子信息領域國家軍用標準體系的特點,建立包括通用基礎標準、電子系統(tǒng)與產品標準、檢測與試驗標準和信息技術標準在內的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標準體系,為相關部門解決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電子信息;軍民融合;標準體系;電子元器件;電子設備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19.06.003
Abstract: Firstly,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eld,The problems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the unclear fusion field and the generation gap in military-civilian information exchange are summarized. Secondly,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ndard system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eld and the National Military Standard System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eld are analyzed. To establish a standard system for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including general basic standards,standards for electronic systems and products,standards for testing and testing and standard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field.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standard system;electronic component;electronic equipment
陜西省電子信息產業(yè)已經成為陜西省的五大戰(zhàn)略性支柱產業(yè)之一,形成了貫穿上游電子材料和下游信息服務的完整產業(yè)鏈。因此,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也是陜西省軍民融合的重要內容。目前,電子信息裝備技術的軍民界限越來越模糊、聚合點越來越多、結合面越來越寬、融合度越來越高。在研究電子信息領域標準體系和電子信息領域國家軍用標準體系的基礎上,規(guī)劃出臺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標準體系有利于軍民融合標準的整合和梳理,提高軍民融合工作的系統(tǒng)性;有利于軍民標準的互聯(lián)互通,增強軍民融合的科學性;有利于指導企事業(yè)單位、科研院所運用標準化手段推進軍民融合,促進軍民融合的統(tǒng)一性。
1 電子信息軍民融合現狀
電子信息產業(yè)的“軍民融合”發(fā)展一直是國家戰(zhàn)略層面上重點推進領域與方向。無論《中國制造2025》《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綱要》等國家戰(zhàn)略都將深化“軍民融合”作為重點發(fā)展目標。電子信息產業(yè)的軍民融合覆蓋電子信息全產業(yè)鏈以及智能制造等熱門領域。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子信息技術的軍民界限越來越模糊、聚合點越來越多、結合面越來越寬、融合度越來越高。其中,民用電子信息技術在某些重要領域已經超過軍工部門,尤其在軍民兩用的電子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制造技術、元器件和材料技術等方面,有許多技術成果可供電子信息裝備研制、生產和保障直接采用,或者略加改進就能采用。“民參軍”企業(yè)和項目陣容不斷壯大,如西安恒達微波、西安希德電子、陜西諾維信息、陜西天策科技、陜西航晶微電子、陜西航泰電氣等迅速崛起,為陜西軍民融合的發(fā)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2017年,陜西省將進一步加大推進軍民融合發(fā)展的力度,積極培育軍民融合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項目。電子信息領域重點培育衛(wèi)星通信、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等項目。但是在電子信息領域開展軍民融合工作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1)缺少整體的規(guī)劃。雖然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相關政策、制度、標準的建設在不斷完善,但軍民融合頂層缺少系統(tǒng)規(guī)范的軍民融合發(fā)展的通領性文件。部分政策、制度、標準的出臺存在滯后、重復等現象。
2)融合領域不夠清晰。目前,電子元器件、新材料、新檢測方法等領域的融合力度不夠,基礎、安全、質量管理等領域融合的途徑和辦法不足,全范圍的深度融合機構還沒有系統(tǒng)的方案。
3)軍地信息交流存在代溝。我國軍口的管理獨立于政策體制之外,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標準的出臺與民用途徑不同,造成了軍地之間信息交流的困難,導致軍民融合的困難。
為了有效解決目前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中存在的上述問題,需要從宏觀上規(guī)劃,系統(tǒng)的了解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狀況,研究確定電子信息產業(yè)總體框架,根據標準體系框架建立標準體系,搜集現有國家、行業(yè)、團體標準,針對產業(yè)發(fā)展需要提出標準制定計劃。基于此,建議從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角度,構建一套電子信息標準體系。
2 電子信息領域標準體系和國家軍用標準體系研究
2.1 電子信息領域標準體系
建設電子信息標準體系的基礎工作,應當摸清電子信息技術的總體構成架構,從電子信息定義、ICS國際標準分類、中國標準分類入手研究電子信息技術標準體系。
電子信息含義為:通過研究、生產、使用雷達、通信工具、計算機、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軟件等設備或系統(tǒng),實現信息的獲取、處理、傳播的技術。通過對該定義分析認為其標準體系應包括:基礎標準、設計標準、產品標準、工藝標準、測量和試驗方法標準、信息標準。
通過研究ICS國際標準分類,發(fā)現同電子信息相關的分類項目有:31電子學;33電信;35信息技術、辦公設備。具體細分電子學主要包括電容、電阻等電子元器件;電信包括電信系統(tǒng)、電信設備、通信要求等通信技術相關的內容;信息技術和辦公設備包括軟件開發(fā)、存儲、信息技術應用等內容。通過比較發(fā)現ICS國標標準中同電子信息相關項目可分為電子元器件及通訊產品、通訊技術、軟件開發(fā)、信息處理技術等內容,相對應的可分為設計標準、產品標準、工藝標準、測量和試驗方法標準(電子元器件及通訊產品,軟件開發(fā))、通訊技術標準、信息處理技術標準。
通過研究中國標準分類,發(fā)現同電子信息相關的分類項目有:L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M通信、廣播。其中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包括:基礎標準、安全標準、標識和電子元器件標準、集成電路、計算機設備、設備接口、信息處理、電子設備等;通信、廣播包括:通信技術、廣播技術??傮w分析,其也包括了基礎標準、安全標準、產品標準、設計標準、工藝標準、信息處理標準。
綜上所述,電子信息標準體系可由基礎標準、安全標準、產品標準(包括設計、工藝、產品)、測量和試驗方法標準、信息處理技術標準組成。框架結構見圖1。
2.2 電子信息領域國家軍用標準體系
國家軍用標準是為了保證軍用元器件的質量,對元器件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標準與要求,以備對航天等部門提供優(yōu)質的元器件。軍用標準的定義是指:滿足軍事技術和技術管理中的概念、準則、方法、過程和程序等內容規(guī)定統(tǒng)一要求的一類標準。我國軍用標準主要分三類:軍用規(guī)范、軍用標準、指導性技術文件。
GJB 832-1990《軍用標準文獻分類法》和GJB 832A-2005《軍用標準文件分類》這兩個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對國軍標進行了分類。經過分析研究發(fā)現,GJB 832和GJB 832A兩項標準中,同電子信息相關的模塊如下:
GJB 832《軍用標準文獻分類法》。01綜合里邊的0105通用設計要求、0106工程建設、011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0111可靠性、0112維修性、0114安全性、0122電磁兼容、0130通信系統(tǒng)、0133數據通信協(xié)議、0137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tǒng)、0144自動測試技術、0199其他;58通信、探測和相干輻射設備;59電氣和電子用設備元器件;70通用自動數據處理設備、軟件、輔助設備和用品;99其他。
GJB 832A《軍用標準文件分類》。01通用基礎標準中的0102可靠性工程標準、0106質量管理標準、0110電磁兼容性工程標準、0112信息技術標準;12電子系統(tǒng)標準;61電子元器件標準。
針對GJB 832和GJB 832A兩項標準分類研究和電子信息領域的特點,將電子信息領域國家軍用標準體系分為通用基礎標準、信息技術標準、電子系統(tǒng)標準、電子元器件標準。體系框架圖見圖2。
3 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標準體系建設
3.1 電子信息標準體系和電子信息國家軍用標準體系異同點分析
上文中所搭建的電子信息標準體系和電子信息領域國家軍用標準體系均基于已有的標準分類標準,從其架構特點來看,電子信息標準體系中分為5個部分,即基礎標準、安全標準、電子信息產品標準、測量與試驗標準和信息處理技術標準;電子信息領域國家軍用標準體系分為通用基礎標準、電子元器件標準、電子系統(tǒng)標準和信息技術標準。從對應關系上來看,兩個體系共同的子體系包括了基礎標準、電子系統(tǒng)(產品)標準、信息技術標準。其區(qū)別如下。
1)安全標準的分類不同。電子信息領域國家軍用標準體系中將安全標準列入通用基礎標準中,充分肯定了安全標準的通領性、基礎性作用。且國軍標體系中安全標準的范圍更廣、要求更高。而電子信息標準體系中的安全標準則有所側重,重點關注消防、防護、預警預報、信息安全四個方面的內容,識別、設計、使用、保密等方面的安全標準暫時還比較少。
2)基礎標準體系構成不同。對于基礎標準中的體系構成,兩個標準體系也完全不同。國軍標體系更加側重體系的安全、質量、可靠、穩(wěn)定等方面的要素,而電子信息標準體系中基礎標準的設置注重一般基礎標準的概念包括:術語定義、量和單位、通用方法等內容。國軍標體系更加專業(yè),電子信息標準體系更加全面。
3)電子信息產品標準子體系設置不同。電子信息標準體系中的電子信息產品標準,涵蓋了電子材料、電子元器件、電子產品、電子及通信設備等標準。而對應的國軍標體系中相關內容分別列入電子系統(tǒng)和電子元器件兩個子體系中,電子系統(tǒng)涵蓋了通信、雷達、計算機與網絡、電路、天線等電子信息相關設備,更加具體和專業(yè),國家軍用標準中類似的系統(tǒng)類標準齊全,分類清晰,所以能夠系統(tǒng)的羅列,也分別從航空、陸地、航海等角度進行了區(qū)分;電子元器件標準分類更細、更具體,分別從電阻器、電容器等數十種元器件入手進行分類。由于國家軍用的電子元器件專業(yè)化較高、分類較細,所以具體到各種元器件的要求非常具體,相關的分類標準數量也非常眾多。而對用電子信息標準體系此部分的標準數量、分類類別上就比較少,因為民用電子產品更多側重于普適性和通用性,同一類元器件或者系統(tǒng)其種類較少,造成標準較少,因此將相關的元器件、產品、系統(tǒng)標準統(tǒng)一納入一個體系。
4)質量管理標準子體系的分類不同。電子信息標準體系中將質量控制標準體系納入了電子信息產品標準中,說明體系中的質量僅指對產品和元器件的控制。而國家軍用標準體系中對應的質量管理子體系稱為質量管理標準,納入基礎標準中,說明在國家軍用標準中質量不光指產品或者系統(tǒng)的質量還包括了信息技術的質量。軍用標準中對質量的管理更加全面和廣泛。
5)信息技術標準構成不同。電子信息標準體系中信息技術標準由電子電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軟件技術構成,包括了信息處理的軟硬件各個方面。而國家軍用標準體系中僅將數據庫建設、程序設計和通信協(xié)議納入信息中,主要指程序處理方面的內容。國家軍用標準體系中更加注重信息處理中軟件處理效用,而信息處理硬件部分均納入具體的電子系統(tǒng)中,以系統(tǒng)形式進行展現。
6)測試檢測體系設置不同。在電子信息標準體系中單獨設置測量與試驗標準體系,納入所有檢測、測量相關的標準。而在國家軍用標準體系中,僅在電子系統(tǒng)標準體系下設測試檢測標準子體系。國軍標體系中更加關注系統(tǒng)整體的檢測和測量,而在民用環(huán)節(jié)在產品生產的始終都關注測試和檢驗的要求。
3.2 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標準體系建設原則
1)通用性。軍民融合的本質要求就是標準通用化,既然稱為軍民融合標準那么就既要適用于生活,也要適用于作戰(zhàn)。因此,軍民融合體系中的標準首先要具有通用的屬性。由于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在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考慮生活較多,而很少會考慮戰(zhàn)略的需要,所以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相對于國家軍用標準來說通用性會低一些。因為作戰(zhàn)所需的技術、要求更加嚴謹,通常來說能夠用于作戰(zhàn)的技術,那么生活中使用也能夠滿足?;谕ㄓ眯缘脑瓌t,在搭建軍民融合標準體系時,也是以國家軍用標準為藍本,進行建設。
2)先進性。軍民融合戰(zhàn)略是基于國家的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需要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發(fā)展就要依靠先進的技術,先進的標準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雖然本次建設軍民融合標準體系時以國家軍用標準為基礎進行建設,但是國家軍用標準的實施時間均較長,很多技術均有所落后。因此,在建設融合體系時,應當將部分先進的國家、行業(yè),尤其是團體標準納入融合的范圍,進行融合。
3)保密性。國家軍民標準中有大量的軍事機密,例如:通信頻率、接口要求、作戰(zhàn)技術、數據存儲等,相關的標準也屬于國家機密文件,不應進行公開。而此類標準對于生活質量的提高也無任何推動作用,因此相關的涉密標準、作戰(zhàn)標準不應納入融合體系中。
3.3 標準體系結構
通過對電子信息領域標準體系和國家軍用標準體系分析發(fā)現:由于國家軍品和民品管理的要求、應用的領域、研造的目的均不同,造成管理體系完全不一樣,因此,從標準的內容、形式、架構、側重點來說均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從軍民融合戰(zhàn)略的角度出發(fā),從標準體系建設要求出發(fā),從標準具體內容出發(fā),對兩個標準體系進行對比、對具體標準進行研究,仍然能夠發(fā)現兩個體系能夠融合的方向。具體如下。
1)通用基礎標準。應當綜合考慮兩個體系的子體系設置,其中量和單位及通用技術語言為通用化內容,能夠融合,只是在國軍標體系中,相關的內容由于較少未單獨列出,均納入其他模塊,在融合體系中建議將相關內容單獨列入。國軍標體系中的安全性標準中也有部分適用于民用,對于提高民品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電子信息標準體系中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中的安全標準均適用于民用,在軍用中的要求較低,相關標準暫不納入融合體系中;而部分團體標準為最新發(fā)布,采用先進技術,對于提高電子信息系統(tǒng)安全性能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因此,納入融合體系中。對于質量管理標準,項目組認為無論國家軍民標準還是國家、行業(yè)標準中的相關質量控制標準大多為通用的,能夠相互配合,控制電子產品的質量,因此,剔除國家軍用標準體系中用于作戰(zhàn)的相關標準,其他標準同電子信息標準體系中質量控制標準共同構成融合體系中的質量管理標準。綜上所述,在通用基礎標準體系中包括了量和單位、通用技術語言、質量管理、安全四個標準子體系。
2)集成電路與電子系統(tǒng)標準體系??紤]到軍民通用的要求,在電子系統(tǒng)標準子體系中,按照電子信息標準體系的架構建設要求,結合通用性綜合考慮。由于本體系中系統(tǒng)種類繁多,軍口和民口的分類、管理、監(jiān)督的模式均不相同,總分為電子元器件標準子體系和電子系統(tǒng)標準子體系。兩個子體系均以國軍標為主,保留了少量的通用程度高、技術先進的國家標準和民用標準,剔除了部分國軍標中用于作戰(zhàn)和特殊領域使用的元器件或系統(tǒng)。
3)檢測與試驗標準體系。檢測與試驗貫穿于產品研制、生產、銷售、監(jiān)督的全過程,因此在融合體系中應單獨列出該體系,以保障產業(yè)的發(fā)展。該體系以國軍標為主,囊括了少量的通用性、先進性程度高的其他標準。具體分為了檢測、監(jiān)測、試驗三個標準子體系。
4)信息技術標準體系。設置該子體系的目的是為了搜集、整理電子信息中軟件相關的內容。國家軍用標準體系中該子系統(tǒng)分為了數據庫建設、程序設計和通信協(xié)議標準,數據庫建設和通信協(xié)議標準兩個領域本身的技術要求不是很高,其基本屬于通信機密,不建議納入融合的范圍,因此在融合體系中該部門建議設立2個子體系,即程序設計標準子體系和程序運用標準子體系,也應以國家軍用標準為主,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為輔,團體標準為補充。
3.4 體系構建
按照以上邏輯分析,所搭建的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標準體系包括通用基礎標準、電子系統(tǒng)與產品標準、檢測與試驗標準和信息技術標準,具體框架結構見圖3。所形成的標準體系共有標準513項,其中已發(fā)布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陜西省軍民融合地方標準87項,待轉化為陜西省軍民融合地方標準的國家軍用標準413項,待制定標準13項。
4 總結
針對目前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研究電子信息領域標準體系和電子信息領域國家軍用標準體系,設計規(guī)劃電子信息領域軍民融合標準體系。希望融合體系的出臺有利于軍民融合標準的整合和梳理,提高軍民融合工作的系統(tǒng)性;有利于軍民標準的互聯(lián)互通,增強軍民融合的科學性;有利于指導企事業(yè)單位、科研院所運用標準化手段推進軍民融合,促進軍民融合的統(tǒng)一性。
【參考文獻】
[1] 朱虹,咸奎桐,楊天,等.我國標準化軍民融合發(fā)展初探[J].中國標準化,2018(17):141-146.
[2] 劉偉.陜西省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的現狀、問題及出路[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1-34.
[3] 楊超文,周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fā)展的思考[J].經濟縱橫,2019(1):83-89.
[4] 石梁.軍民融合高質量發(fā)展的問題和對策[J].網信軍民融合,2019(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