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波 孔順堯 姚娜 范秦瑤 陳奇剛
【摘 要】 腰痛是臨床上常見病候,可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應用經筋理論治療腰痛,方法多、易操作,且療效評價高。文章通過對經筋理論的闡述,回顧了近10年來基于經筋理論的常規(guī)針刺、理筋手法、其他特殊針刺等方法治療腰痛的臨床研究,經筋療法臨床療效確切,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經筋理論;腰痛;臨床研究
【中圖分類號】R255.6???【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24-0041-03
Clinical Research Status of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based on Meridian Tendons Theory
LIU Rongbo1?KONG Shunyao1?YAO Na1?FAN Qinyao1?CHEN Qigang2*
1.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China;2.?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0500,China
Abstract:
Osphyalgia is a common complaint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peoples work and life.Among them, the theory of meridian reinforcemen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and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feasible. By expounding the theory of meridian tend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by acupuncture, massage and special needles based on meridian tendons theory in recent ten years.Meridian tendons therapy is effective and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
Key?words:Meridian Reinforcement Theory;Osphyalgia;Clinical Exploration
腰痛屬于祖國醫(yī)學“痹病”“經筋病”范疇,是指背部肋弓下緣至臀溝之間疼痛不適的一種綜合征,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F(xiàn)代醫(yī)學認為,任何原因引起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和關節(jié)的病變所導致的脊柱失衡等疾病均可引起腰痛[1]。有文獻表示,腰痛的發(fā)病率高達85%,在患者就醫(yī)的原因中,概率位居第2,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概率[2],因腰痛引起的誤工、經濟問題等對患者工作、生活均造成很大影響。
1?理論基礎
1.1?經筋理論的概述?經筋理論起源于遠古時代,大約形成于戰(zhàn)國時期,《陰陽十一脈灸經》、《足臂十一脈灸經》首次描述“筋”的概念[3]。《說文解字》中對經筋作出解釋:“筋者,肉之力也”,“筋”即指能夠產生力量的肌肉而言?!鹅`樞·經筋》中闡述“經筋”即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在肢體外周的連屬部分,即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落于筋肉關節(jié)的體系,能維絡全身關節(jié)、骨骼,有主管全身運動的作用[4]。然而其走形與十二經脈各不相同,十二經筋以本身奇特的循行方式,起、結、聚、散去網絡全身。隨著社會的進步,對經筋理論的探索與挖掘,使其在發(fā)展中日益完善。有醫(yī)者[5]將中醫(yī)經筋理論作為基礎,結合易筋經相關知識與練功實際體驗,及西醫(yī)運動解剖學知識,認識到經筋具備形態(tài)、功能的統(tǒng)一,是人體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組織。中醫(yī)的經筋理論上既包括了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構造基礎,又囊括了整體效應根本,但又不是二者單純的合并,而十二經筋是由肌梭、肌腱以及韌帶、關節(jié)囊等具有張力本體感受性的線性構造本質持續(xù)而成的。也有醫(yī)者結合現(xiàn)代解剖學知識及生物力學理論,遵循各大家的經驗,領悟到十二經筋是前人應用那時匱乏的解剖知識,配對相應的醫(yī)學術語,以十二條運動力線為綱,對人體韌帶學、肌學及其附屬組織生理和病理規(guī)律的概括和總結[6]。
1.2?經筋的生理病理特點?《內經》描述了經筋的三大生理特點[7],《素問·痿論》中論述道:“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指出經筋具備“利機關”束縛骨的聯(lián)絡,主司樞紐關頭活動的生理作用;《素問·五臟生成篇》曰:“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推出筋多附于骨和樞紐處,具備束縛骨骼的功效;《靈樞·經脈》曰:“筋為剛,肉為墻”,提出經筋堅固骨骼且對人體主要臟腑起到護衛(wèi)?!额惤洝分兄赋?,經筋是“聯(lián)結百骸”“維絡全身”“筋會于節(jié)”的構造。它與十二經脈的最大區(qū)分是“內無中空”“各有定位”“有剛有柔”之分?!皠偨睢倍喾稚⒂谲|體表面、背部,多與肢體的舒展活動有關,“柔筋”多分散在軀體內部、腹部,多同肢體的屈收運動相聯(lián),因此,經筋的剛中有柔,柔中帶剛的特性,成為機體大大小小關節(jié)正常運動與連結的關鍵。經筋陰陽平衡,剛柔相濟,肢體的俯與仰、屈與伸、外旋與內旋、外展與內收等功能活動就靈活自如、矯健敏捷[8]。
“主束骨而利機關”為經筋的重要生理功能,當關節(jié)、肌肉的聯(lián)動跨越某一區(qū)域或超過等長時間的運動,使經筋形成一定程度的損傷,造成“筋攣、筋痿、筋結”等病理結構的改變。正如《靈樞·經筋》中闡述:“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弛縱不收?!薄敖罴薄笨梢岳斫鉃槿梭w筋肉骨骼在過度勞作狀態(tài)下產生拘急、扭轉、攣縮、腫脹、僵直、掣動等病理表現(xiàn),進一步牽涉則發(fā)生疼痛,痛則制動,故而影響肢體運動功能。一塊肌肉的應力點通常在腱與骨的聯(lián)結處,肌腱止點位置,該處一般為肌纖維束或肌腱的功能集中點,外力損傷的主要位置,也是產生硬結的常見病變部位,此部位十二經筋稱之為“結”和“聚”,即“筋結”,是經筋損傷后所產生的病理產物[9]。
2?經筋療法治療腰痛的機理
根據(jù)中醫(yī)基礎理論,十二經筋循行貫通腰部,通常腰痛的位置與經筋循行的部位基本吻合,其中足太陽經筋、足少陽經筋和督脈與腰痛的形成原因關系最為緊密,其他經筋亦可引發(fā)腰痛?!鹅`樞·經筋》中關于腰痛經筋病理的論述,可闡述為:凡涉及腰部經筋的疾病,在腰部運動達到機體承受能力時,則會發(fā)生痙攣、僵直,進一步產生腰痛,反之,腰部運動量不足,機體發(fā)生失代償作用,牽涉筋肉組織,可產生攣縮變性則引發(fā)腰痛。腰部經筋之病,可選用相應經筋上的痛點進行治療,通過疏通經筋之氣血,從而恢復經筋的正常生理功能[10]。
關于“腰痛”在《靈樞·經筋》篇中提及:“脊反折、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脛轉筋、腳堅跳?!泵鑼懥搜韧吹陌Y狀,故經筋理論提出腰痛歸屬于“經筋病”的范疇,其病理體現(xiàn)是“筋結”點的產生,“筋結”攣急導致疼痛,痛則制動,故可見運動功能障礙,也能對經脈產生壓迫導致經脈閉阻。現(xiàn)代醫(yī)學理解的“筋結”則是軟組織的急慢性損傷后未能正常修復,形成的組織攣縮、粘連從而產生一系列無菌性炎癥病灶的病理改變,因此,如何消除筋結和如何準確地找到“筋結”點成為治療本病的關鍵之處。而大部分腰痛患者在各腰椎棘突、橫突、關節(jié)突、關節(jié)囊、棘上韌帶、棘韌帶、豎脊肌、髂腰肌韌帶附著處、梨狀肌體表投影點等處可觸及明顯的壓痛及條索狀或結節(jié)狀硬結,可通過經筋觸診找到“筋結點”并標記來進行多點位治療。再根據(jù)“以痛為輸”“以結為輸”“以舒為輸”的取穴原則,按照腰部之歸經,將經筋療法應用于這類疾病,能獲得較理想的療效。
3?臨床應用
3.1?常規(guī)針刺?張景岳于《類經》中說起“十二經筋痹刺”。李瑞杰等[11]采用經筋刺法治療慢性非特異性腰痛患者,以“以痛為俞”的原則尋找結筋病灶點,總有效率為82.76%。黃土其[12]通過筋針針刺筋結壓痛點且?guī)п樆顒又委熂毙匝?例,癥狀改善明顯。王程等[13]在經筋理論指導下用毫火針治療寒濕型腰肌勞損,將毫火針針身燒紅燒透作用于經筋治療點達到緩解疼痛、改善癥狀的目的,治療后治療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陳如等[14]應用集針刺法治療梨狀肌綜合征,即使用雙針并刺、集多針于十二經筋產生局灶性病變點,點面結合、療效明確。鄒瑜等[15]基于經筋理論應用三棱針挑刺局部筋結點治療腰肌勞損急性發(fā)作,治療后觀察組OD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基于經筋理論的針刺方法簡單、易操作、療效確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2?理筋手法?理筋手法主要是將經筋理論融入于傳統(tǒng)推拿手法中,吳謙在《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將推拿手法實際應用于經筋之病。曾祥成[16]通過理筋手法對足三陽經筋在腰部的循行予舒筋解結,對腰骶部、臀部筋結點進行松解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總有效率達93.3%。王波[17]應用理筋手法作用于腰臀部有壓痛、條索、結節(jié)的部位來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可顯著改善疼痛及不適癥狀,治療后VAS評分及ODI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所下降(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73.33%。賈佃萍[18]遵循“按摩舒筋,復其舊位”的理念,將宮廷理筋術改良手法用于治療慢性非特異性腰痛,在緩解疼痛方面的及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且療效能在治療后維持1個月。理筋手法是基于傳統(tǒng)推拿手法的創(chuàng)新,直接作用于病灶點,其針對性強,療效確切。
3.3?其他特殊針刺?黃國松[19]聯(lián)系現(xiàn)代解剖知識及生物力學系統(tǒng)地分析了經筋病的診療手法、手段,發(fā)現(xiàn)并接連產生了一系列特殊的治療經筋病的工具,如經筋刀、微創(chuàng)針刀鏡、新鈹針、筋針療法等方法來解結松筋。董?;鄣萚20]運用鈹針治療皮神經卡壓性腰臀部疼痛患者,循經筋觸到明確的條索、結節(jié),采用多點式松解,對疼痛改善有較好療效。陳振虎等[21]采用自制的岐黃針針具基于經筋理論治療腰痛,采納傳統(tǒng)五刺的合谷刺和輸刺方法,其療效顯著。王海軍等[22]運用經筋刀松解腰背部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下腰痛,選取有明顯深壓痛處,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剝離,總有效率達84.09%。司江濤[23]基于經筋理論治療老年性非特異性下腰痛,運用經筋刀對筋結點進行鈍性松解,疼痛改善率達96.6%。蘇鑫童[24]將長圓針用于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尋觸到局部結筋病灶處,應用其銳而不利,圓而不鈍的特點進行鈍性分離,改善腰痛功能障礙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龐青民[25]采用筋針治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循經筋走向選取筋結點或壓痛點沿皮膚平刺,配合活動疼痛部位,取得較好的療效。李曉昊等[26]將經筋理論與電子腔鏡原理相結合,創(chuàng)新出微創(chuàng)經筋刀來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jié)病變,其結果中多項指標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明顯降低本病的活動指數(shù)和功能指數(shù)。治療技術的改革、創(chuàng)新,使得經筋理論進一步發(fā)展,針具的種類增多,提高了臨床療效,操作簡便,治療范圍更廣。
4?討論
經筋理論是中醫(yī)基礎理論之一,與十二經脈相互聯(lián)系又各不相同,相比經脈理論,經筋理論發(fā)展相對緩慢,故對經筋理論進行闡述,對其生理病理及其實質的描述,結合現(xiàn)代知識對經筋理論有了新的認識。從理論支撐到臨床應用緊密銜接,基于經筋理論治療腰痛的操作手段繁多,可分為常規(guī)針刺、理筋手法、其他特殊針刺三大類,其他特殊針刺包含經筋刀、岐黃針、鈹針、長圓針、新鈹針、筋針、微創(chuàng)經筋刀等,在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間盤突出癥、梨狀肌綜合征、腰臀肌筋膜痛性綜合征等有繁多的經驗報道及研究。經筋理論已趨于完善成熟,應用經筋理論治療腰痛臨床療效確切,值得進一步推廣,但是在腰痛的臨床應用中方法多,治療種類繁雜,范圍廣泛,難以統(tǒng)一,所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張沖,萬軍.腰痛病因病機及治療略論[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5):65-66.
[2]曾科,王建偉.大數(shù)據(jù)應用于推拿臨床的探索與展望[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7,51(S1):1-3,7.
[3]孔安安.經筋理論發(fā)展源流及特殊筋病的證治考源[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4]姜春淇.基于現(xiàn)代文獻的經筋理論的臨床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7.
[5]茹凱,劉天君.“經筋”實質的系統(tǒng)科學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3(4):229-233,245.
[6]薛立功.中國經筋學[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15:8.
[7]陳朝暉.《黃帝內經》關于筋的理論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9.
[8]王永強.經筋療法在骨傷科臨床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
[9]麥珂,董寶強,蔣嘉興,等.基于熱紅外成像技術比較傳統(tǒng)推拿與經筋推拿療法對膝骨性關節(jié)炎患者的療效[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34(4):733-737.
[10]孔安安.經筋理論發(fā)展源流及特殊筋病的證治考源[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
[11]李瑞杰,董寶強,林星星,等.經筋刺法結合核心穩(wěn)定訓練治療慢性非特異性腰痛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20(6):60-63.
[12]黃士其,景明夷,周敏杰,等.筋針療法治療急性腰扭傷1例[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8,34(2):262
[13]王程,呂亞南,陳玉釗,等.經筋理論指導下毫火針治療寒濕型腰肌勞損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9,16(9):154-157.
[14]陳如,許榮正.許榮正“集針刺法”治療經筋病經驗[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9,54(7):514.
[15] 鄒瑜,姜仁建.經筋挑刺治療腰肌勞損急性發(fā)作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8,27(10):1768-1770.
[16]曾祥成.經筋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D].南寧:廣西中醫(yī)藥大學,2017.
[17]王波. 理筋正骨手法治療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的機制研究[D].合肥: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8.
[18]賈佃萍. 宮廷理筋術改良手法治療慢性非特異性腰痛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8.
[19]黃國松.經筋手療法圖解[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
[20]董?;郏字倜?,楊海韻,等.鈹針治療皮神經卡壓性腰臀部疼痛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骨傷,2018,31(6):510-513.
[21]胡婷,王紅偉,陳振虎.陳振虎運用岐黃針療法治療腰痛經驗[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35(1):99-101.
[22]王海軍.經筋刀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下腰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刊,2017,52(10):38-42.
[23] 司江濤. 經筋刀治療老年性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
[24]蘇鑫童. 長圓針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的多指標評價[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
[25]龐青民.筋針療法治療腰背肌筋膜炎[J].中醫(yī)正骨,2017,29(3):36-37.
[26]李曉昊,張軍,曲海洪.經筋理論指導下微創(chuàng)針刀鏡定植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jié)病變的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9,28(19):2063-2066,2077.
(收稿日期:2019-10-13?編輯:陶希睿)